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掛合肥出口加工區牌子,轄省級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目前管轄面積258.57平方公里, 其中產業聚集區面積42.34平方公里、城市建設面積62.88平方公里、農業用地面積153.35平方公里。全區設有高劉、海恆、錦繡、蓮花、芙蓉、臨湖6個社區,共有村(居)53個。另,區縣合作開發的新港工業園10.4平方公里,下轄居委會4個。轄區戶籍人口301669人(其中高校學生112545人 )。

2010年,成為安徽省首個千億元產值開發區;2012年,成為安徽省首個兩千億元產值開發區,安徽省首個綜合財政收入過百億元的開發區。

合肥經開區是全國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家電)”、全國首個政府引導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並獲準建設“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2014年上半年,入圍首批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

2018年,位列國家級經開區綜合排名全國第1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 外文名稱: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 別名:合肥經開區、合經區
  • 行政區類別:開發區
  • 所屬地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
  • 下轄地區:海恆、錦繡、蓮花、芙蓉、臨湖等社區
  • 政府駐地: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翡翠路398號
  • 電話區號:0551
  • 郵政區碼:230601
  • 地理位置:合肥市西南
  • 面積:258.57平方公里
  • 人口:30萬人以上
  • 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南艷湖濕地 翡翠湖 歐風街 海洋世界
  • 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
  • 火車站:合肥站、合肥西站、合肥高鐵南站
  • 車牌代碼:皖A
介紹,歷史沿革,所轄社區,區內成果,園區規劃,區內環境,氣候,防洪,防震,綠化,區位交通,公用設施,區內道路,雨污排水,供電,天然氣,招商項目,專業園區,產業集群,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區內教育,區內事件,

介紹

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於1993年4月,1997年被列為全國首批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試點單位,2000年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19年來,開發區發揚“團結拼搏,艱苦挺進,改革創新,無私奉獻”的創業精神,堅持“項目是生命線、改革創新是永恆的主題、帶領農民致富是立身之本”的三個主旋律,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快速發展,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到了積極有效的視窗、輻射、示範和帶動作用。
工業經濟領跑合肥發展。產業積聚效應日益顯現,形成了以江淮汽車安凱客車佳通輪胎為代表的汽車及零部件,以日立建機、合力叉車、熔安動力為代表的裝備製造,以海爾、長虹、美菱、美的為代表的家電電子,以聯合利華、華泰、統一為代表的快速消費品等四大支柱產業。2012年來,以聯寶、捷敏、芯碩、寶龍達為代表的電子信息,以傑事傑、銅冠、庫爾茲為代表的新材料,以西偉德、仁創、羅寶為代表的住宅產業化,以賽真拜通、天麥科技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等四大新興產業強勁勃發。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0家,其中億元以上93家,10億元以上33家。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30%以上。
和諧開發區建設成果凸顯。始終堅持統籌協調發展,探索了一條在開發區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妥善解決“三農”問題的特色之路。基本完成“住房、就業”兩個安置,建立了居民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推行涵蓋全區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體系;新的城市社區管理模式逐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優勢凸顯。開發區解決“三農問題”的成功做法被商務部譽為“合肥開發區模式”向全國推薦。12所區屬中國小均屬新建;引進民辦學校(含幼稚園)44所,區內共有高校14所。引入和建成安醫大二附院等3家醫院,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全區建有文化體育廣場21個、運動場(館)191個,建成藏書2萬餘冊的芙蓉社區圖書館和可容納觀眾近萬人的錦繡大舞台。
綜合投資環境不斷最佳化。堅持“大項目立區、高新技術強區、最佳化環境興區”的方針,努力構建“投資環境最佳,創業環境最佳,人居環境最佳”的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區。在中西部地區率先一次性通過了ISO9001、ISO14001質量和環境體系認證,管理水平和生態環境向國際化標準看齊。成功獲得“國家新型工業化家電示範基地(全國唯一)”、合肥出口加工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區等3項國家榮譽。名列“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經濟園區”第2位,在國家商務部的綜合評比中,投資環境位居全國第15位,中西部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首位;其中“發展與效率”指標居全國第九位。

歷史沿革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後,國務院批准了合肥市為對外開放城市,實行沿海開放城市政策。同年8月,國務院特區辦在合肥召開沿江和內陸開放城市座談會。年底,合肥市上報省政府要求批准設立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3年1月8日,經市委研究決定,市政府下發了《關於成立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協調服務領導小組的通知》,成立了以市委副書記、市長鐘詠三為組長的協調服務領導小組。1993年2月—5月,開發區組織7支測繪隊伍,完成53平方公里1:1000地圖測繪工作。1993年3月18日,市政府下發了《關於成立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幹道建設指揮部的通知》,總指揮由市委副書記、市長鐘詠三擔任。1993年4月3日,10.8公里的框型大道建設隆重開工,省、市領導盧榮景、王太華、鐘詠三等出席開工典禮,開發區建設正式啟動。1993年4月15日,省政府下發了《關於同意設立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批覆》。1993年7月,框型大道建成通車,省市領導王太華、鐘詠三等為繁華大道通車剪彩。開發區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僅用88天建成10.8公里框型大道。1993年7月6日,省機構編制委員會下發了《關於同意成立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批覆》,管委會正式成立。下設一室三處四公司,即辦公室,計畫項目財務處、建設工程管理處、土地規劃管理處,工業發展公司、建設工程公司、公共服務公司、社會化服務公司。1993年11月4日,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啟動。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4年1月20日,管委會下發了《關於下達明珠廣場建設計畫的通知》,明珠廣場建設啟動。明珠廣場已成為合肥十景之一。1994年3月31日,管委會下發了《關於合資興辦“兆峰陶瓷(合肥)原料有限公司”的批覆》,同意兆峰陶瓷原料公司入區,此後,兆峰安泰、兆峰凱撒、兆峰唐彩、兆峰夢彩、兆峰銀壁公司相繼入區。1994年8月28日,管委會下發了《關於同意安徽佳安輪胎有限公司進區的批覆》,佳安輪胎項目入區,開發區招商引資工作全面啟動。1994年8月30日,管委會成立社會化服務公司,現已發展壯大成為海恆置業集團公司。1994年11月23日,合肥正大有限公司入區建設。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5年5月23日,合肥日立挖掘機有限公司入區建設。1995年7月,上屆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視察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1995年8月23日,合肥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入區建設。1995年12月11日,合肥明珠保齡球館開工建設,開發區第三產業開始啟動。1995年12月28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國務院特區辦公室下發《關於確定開發區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試點單位的通知》,批准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試點單位。

所轄社區

海恆社區
新港工業園
錦繡社區
蓮花社區
芙蓉社區
臨湖社區
高劉鎮桃花源社區

區內成果

“十五”期間,開發區累計實現工業產值1191億元,工業增加值326億元,財政收入73.8億元,稅收收入51.2億 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5.7億元,出口總額12.9億美元,主要經濟指標位居中西部16個國家級開發區之首,實現了在國家級開發區中領跑中西部,進軍前十強的目標。產業積聚效應日益顯現,形成以江淮汽車、安凱客車、佳通輪胎為代表的汽車產業;以日立建機、合力叉車為代表的裝備製造產業;以海爾電器、華凌電器為代表的家電電子產業;以聯合利華為代表的日用化工產業;以華泰食品、統一食品為代表的食品產業五大產業集群。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發展工業經濟同時,開發區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溶入加快推進城市化的過程。累計完成社區建設面積140萬平方米,安置農民11293戶,安置就業約9000人,就業率達到70%。實施失地農民五項保障制度政策,即“供養補助、失業補助、教育補助、養老保險補助、醫療保障”,實現了失地農民的 “老有所養,少有所學,壯有所為,病有所醫”,祖居居民人均純收入從1997年的1700元,提高到2005年的6000元。全區33067名祖居農民全部轉為城市居民。順利依法完成16個村的集體資產處置和撤銷村民委員會的工作,成立了4個社區管理委員會和21個小區委員會,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原則,建立職責分明、優勢互補的新的城市社區管理模式。 “十一五”期間,開發區將堅持“大項目立區,高新技術強區,最佳化環境興區”的方針,2005年一次性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ISO14001國際環境體系認證,努力把開發區打造成“投資環境最佳,創業環境最佳,人居環境最佳”的新城區。主要經濟目標:到2010年,全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000-1250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00-350億元,完成工業投入250-300億元,全區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50家,其中年產值超10億元企業達到25家以上。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園區規劃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79平方公里。園區分為東西兩大功能區域,東部以工業為主,設有中心工業區、南部工業區;西部為商務文化區,建設合肥大學城、國際商務中心區、國際社區等。開發區同時規劃建設多個專業園區,主要包括微電子工業園、生命科技園、義大利工業園、住宅產業化基地、南艷湖服務外包示範基地等。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區內環境

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5℃,年平均降雨量985.4毫米,相對濕度78%,風向以東南風為主,風速月季變化不大。 地質:開發區土地承載力為2.5-2.8公斤/平方厘米,地下基岩埋深10-15米,為第三系紅砂岩,無明顯地下河道,無地質斷層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防洪

地勢高於洪水水位。

防震

歷史上沒有發生過地震災害,工程防震按地震烈度7度設計。

綠化

合肥市是中國建設部批准的中國首批“園林城市”之一,綠化覆蓋率達到37%,人均綠地面積8.7平方米。

區位交通

合肥是安徽省省會,位於安徽省中部,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長三角經濟區的重要城市之一。 以合肥為圓心,半徑500公里範圍內,基本涵蓋中國東、中部7省1市,擁有5億人口、占中國50%的國民生產總值和40%的消費市場。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合肥市西南,瀕臨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開發區距離市區7公里,通過高架橋驅車6分鐘可達市中心。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位於合肥市西北,距市中心31.8公里,按照4E級的國際化“航空港”設計,年旅客吞吐量可突破950萬人次。

公用設施

區內道路

開發區已建成高等級市政道路220公里,路幅寬80、60、45、30米不等。供水:開發區北側建有日供水35萬噸水廠,全區120公里供水管網實現環狀供水,主水管管徑DN1400—DN800,支管管徑DN600—DN300,供水壓力≥0.28MPa,水質優良,完全滿足區內工業和生活用水需要。水廠正按照日供水50萬噸的能力進行擴建。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雨污排水

排水實行雨污分流,廢水達標後排入城市排水管網。開發區已建成日處理能力10萬噸的污水處理站一座,100多公里的配套污水管網全部建成。污水處理站將擴建至30萬噸/日的處理能力。

供電

開發區現有500KV變電站一座、220KV變電站三座、110KV變電站六座。供電容量90萬KVA。全區已建成10KV供電線路100公里,覆蓋面積約50平方公里。
供熱:開發區利用佳通公司自備電廠的蒸汽向區內單位供汽,已建成供熱管網15公里,供應能力25噸/小時。開發區建設的熱電廠已開始試運行,規模為(2*C50MW+1*B25MW),一期工程最大供熱能力426噸/小時,年供熱量702萬吉焦(GJ),發電量為4.1億度(kw/h)。

天然氣

開發區天然氣來源於國家西氣東輸工程,區內建有合肥市天然氣儲備站一座,84公里管網環狀連線,供應能力3650萬立方米/年,壓力0.4MPa,中壓A級。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招商項目

汽車與工程機械零部件
家用電器配套產品生產基地
微電子工程基地
新能源(節能科技)產業基地
等離子產業園
高亮度LED產業園
平板顯示及高清產業基地
南艷湖服務外包產業園

專業園區

微電子工業園
開發區微電子工業園2006年成立。園區位於開發區東部南艷湖畔,規劃用地約3700畝。園區計畫2007-2012年吸引投資50-80億元,到2012年開發區微電子及相關信息技術產業共實現產值達300億元人民幣。
生命科技園
園區位於開發區東部,占地約180畝。園區是由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合肥生命科技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所共同開發建設的一個專業化高科技園區,重點發展生物醫藥製造產業和生物醫藥產品創新與研發機構。園區正在建設基因重組人胰島素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億美元,主要合作方包括波蘭拜通公司、新加坡賽真公司。項目主要從事胰島素、B肝疫苗的研究與生產,園區將陸續引入基因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和B肝疫苗、賽真公司白介素—2、干擾素-2、人生長激素產品、拜通公司的長效胰島素、抗腫瘤藥等產品。
義大利工業園
園區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和義大利陽光集團合作建設,主要服務於有意投資中國的義大利及歐洲企業。園區占地面積約400畝,南側配套有鐵路專用線,東南側為開發區熱電廠、污水處理廠、中外運國際物流園,基礎設施條件完備。義大利工業園開發廠房總面積約為20萬平方米,並且可按投資商的需求設計標準廠房,同時為投資企業提供公司設立、廠房建設、產品銷售及日常生活的全方位服務。
住宅產業化基地
2006年7月,建設部正式批准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住宅產業化,是採用工業化生產的方式進行住宅建造,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在保證住宅功能和舒適度的前提下,在規劃、建造、使用、維護過程中,減少對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等資源的消耗,滿足節能、節地、節材和環保的要求。住宅產業化的內涵包括工業化住宅結構體系、外圍部品體系、內裝部品體系和設備部品體系。 中外運物流園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中外運合肥物流園是中國外運集團在中國中部地區投資最大的物流項目,也是安徽首家大型國際物流園。物流園位於開發區南部工業園內,規劃面積400畝,一期項目已於2007年投入運營。物流園建成後,將引進海關、商檢等機構入駐,為進出口企業報關、報檢、報驗等提供一體化的綜合國際物流服務。

產業集群

主導產業

開發區支柱產業
汽車及零部件
江淮汽車、佳通輪胎、納威司達、卡特彼勒、江森自控、延鋒偉世通等
家電電子
海爾、美的、長虹、美菱、格力、華凌、友達、晶弘、冠捷等
裝備製造
日立建機、ABB變壓器、合力叉車、合肥鍛壓、熔安動力等
快速消費品
聯合利華、花王、可口可樂、統一、康師傅、華泰、兩面針
經開區截至2012年底累計引進投資約1320億元人民幣(其中內資1090億元人民幣,外資37億美元)。五大支柱產業的產值占開發區的95%以上。

新興產業

開發區加強高新技術產業的培育,重點發展微電子、生物醫藥、住宅產業化三大新興產業,並著力規劃建設新能源產業基地、等離子產業園、高亮度LED產業園等科技園區。

區內教育

合肥一六八中學
合肥一六八中學是由合肥市教育局整合一中、六中、八中三所省級示範高中優質教育資源採用先進的辦學模式創辦的一所現代化寄宿制高級中學。學校位於國家級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占地300畝,投資近2億元。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規模60個教學班,在校生3000人。校園環境優美,建築布局錯落有致,風格獨特。教育教學及生活設施一流,建有教學樓、實驗樓、行政圖書信息中心、藝術會堂、體育館、學生公寓、標準運動場等。2004年,學校有46個教學班,在校生2200多人。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合肥潤安公學
1993年4月6日,合肥市教育委員會以教普字[1993]139號文作出批覆,同意成立合肥潤安公學。學校由萬博社會事業發展有限公司籌資創辦,性質為全日制寄宿制民辦中國小;當年9月,首次招生83人,租用省審計學校校舍開課。1994年6月至9月,學校在蜀山高新技術開發區興建新校園一期工程竣工,當年招生248人。1997年10月,新校園三期工程竣工,當年學校規模達到20個教學班,在校生700多人。1998年8月,學校增設高中部,開始招收高一新生,至此學校含學前、國小、國中、高中一條龍辦學模式形成;次年春,學校規模達到32個教學班,在校生近1000人。2000年,學校搬遷至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繁華西路,新校園3月18日破土動工,8月20日竣工落成;當年9月,招收新生900多人,至此學校規模達到了70個教學班,在校生2000人,教職工400人。2002年後學校規模繼續擴張,至2003年春達到82個教學班,在校生2400多人,教職工近500人。至2005年底,辦學規模穩定在70個教學班,在校生2200多人,教職工400多人。
合肥世界外國語學校
合肥世界外國語學校(原名合肥中銳國際學校)創辦於2000年,是一所從幼稚園到高中十五年一貫制全寄宿學校。位於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徽園為屏,湖溪為帶,人文薈萃,環境優美,設施一流。學校占地154畝,投資1.5億人民幣。現有教職員工272人,專職教師124人,在校學生1420名。學校秉承“突出外語、文理並重、國際交融、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以教科研為先導,以教學質量求生存,以教學特色求發展,全面實施精品戰略,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區內事件

一九九六年事件
1996年3月4日,省編委、計委、科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做好開發區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就開發區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試點工作提出了要求。1996年8月23日,合肥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建成開業。1996年9月10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國務院特區辦公室下發檔案,同意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試點方案。1996年11月2日,省委、省政府辦公廳下發檔案,同意組織實施《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試點方案》。1996年11月13日,合肥華新電工有限公司入區建設。 一九九七年事件
1997年3月27日,市委成立了以市委書記鐘詠三為組長的開發區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1997年4月16日,市委、市政府下發檔案,同意組織實施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試點方案。1997年,他們率先在中國開發區完成了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試點工作,解決了體制問題,為開發區的崛起創造了體制的優勢。98年,他們堅持工業帶動農業、城鄉一體發展的模式,以改革的膽識,創新的思維,從解決農民“兩個安置”入手,實施了社區開發建設,成功地解決了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開發區從此走上了投資環境日臻最佳化、發展空間不斷拓展的創新崛起之路。1997年9月17日,市政府下發了《關於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管理範圍的通知》,明確了開發區的開發管理範圍。1997年9月25日,合肥市機構編制委員會下發檔案,批准了開發區“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的管理模式,審定了“兩辦八局”的機構設定。1997年9月27日,市委、市政府下發《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的意見》,明確了開發區的管理體制和職能,落實了管理職權。1997年10月6日,管委會成立經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規劃設計院、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體制改革順利實施,開發區駛入快速發展的軌道。1997年11月,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丁關根視察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二零零八年事件
2008年1月3日,該區召開完善管理體制改革、深化效能建設動員大會,標誌著開發區繼1997年的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2002年的深化改革之後的新一輪體制改革全面啟動。此次改革的目的是努力實現管理體制改革的新突破,進一步認清形勢,轉變觀念,理順機制,提升效能,為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的制度支撐。2008年1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省委書記王金山、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三運及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孫金龍等陪同下,就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等來該區視察。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兵等陪同視察。胡錦濤總書記先後視察了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國通高新管業股份有限公司。胡總書記指示,自主創新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只有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始終把握髮展的主動權,增添發展的新優勢。要成為一流的企業,關鍵是要培育一流的自主品牌。要進一步完善適應市場的體制機制,匯聚創新人才,加大研發力度,勇於開拓市場,在自主創新方面邁出更大步伐,努力打造具有更強競爭力的一流品牌。總書記的深情關懷,更堅定了該區廣大幹部職工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2008年1月16日,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三運在省市領導孫金龍、吳存榮、黃同文、董昭禮、安列、張曉麟魏曉明等陪同下來該區調研。王三運先後考察了聯合利華、日立建機和江淮汽車等企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