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十景

合肥十景

合肥十景指的是1995年由市民推薦,專家評審而選出的位於合肥市內或郊縣的十處自然和人文景觀,2006年合肥大建設大發展中的城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包公祠、包公墓、清風閣整合成包公園,“包河秀色”平添風采等,新景新貌層出不窮。2006年由合肥市民投票選出新的十景,包園墨荷園三河古鎮李鴻章故居翡翠湖天鵝湖逍遙古津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科學島蜀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合肥十景
  • 地理位置:合肥
  • 著名景點:包園清風等
  • 評選時間:1995年,2006年
舊十景,新十景,包園清風,三河古鎮,李府春秋,翡翠環城,天鵝湖畔,逍遙古津,墨荷瓊林,蜀山覽勝,科學綠島,瑤崗風雲,

舊十景

“逍遙古津”:即逍遙津公園
“包河秀色”:由包公祠、包公墓園、清風閣、浮莊、廉泉井及包河秀水構成。
“環城翡翠”:如今的環城公園。
“教弩梵鐘”:包括古教弩台(三國時曹操教練強弩手之台)和明教寺(寺內有梵鐘),如今只留有明教寺。
蜀山春曉”:即位於合肥市郊的大蜀山
“五里飛虹”:即五里墩立交橋,建於城西五里墩。
“琥珀流光”:即琥珀山莊。建於城西,具園林風格的住宅小區。
“廬州燈火”:在合肥全城區實行的亮化(燈光化)工程。
“花園藝韻”:指位於合肥市中心的花園街。
“吳王遺蹤”:位於長豐縣吳山廟鎮的吳山廟。

新十景

包園清風

在城東南的舊城牆外側,因北宋清官包公及其後裔居住之地而得名,風景區內還建有包公祠和包公墓,更使這一名勝古蹟流芳百世,萬民敬仰。
明嘉靖年間,在包公幼年讀書的河心香花墩上修建了包公祠,正殿端坐八尺高的包公塑像,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侍立兩旁,並置有龍頭、虎頭、狗頭三鍘;兩邊廂房陳列著包公墓出土文物,包括《家訓》及包氏家譜等展品。祠東六角亭有井一口,傳說貪官污吏喝了井水頭痛難忍,故名“廉泉”。包河東南占地3公頃的松柏叢中,是包公及其夫人、子孫的墓園。
為紀念包公千年誕辰,在包河公園原有的基礎上重新規劃建設了包公文化園,除包公祠、包公墓外,還新建了青天閣、包公紀念館、功德廣場、水面噴泉等。整個風景區莊嚴肅穆,環境優美;湖面波光漣漪,遊艇蕩漾;兩岸垂柳婆娑,嘉木蔥蘢,是人們拜謁先賢、觀賞遊覽的好去處。

三河古鎮

三河鎮,地處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處,與舒城、廬江縣相鄰,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條河流貫其間而得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三河鎮以水鄉古鎮為特色,薈萃了豐富的人文觀景,形成了江淮地區獨有的“八古”景觀,即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樓和古戰場。歷史上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商家雲集之地。
三河水美,水給古鎮帶來了靈性。它清澈透明,晶瑩如鏡,俯瞰水面,水中游魚,岸邊垂柳,水地雲頭,皆歷歷在目。自小南河碼頭乘遊船,順流泛舟,你可以一邊品著香茗,一邊悠閒地欣賞錯身而過的兩岸風景,盡情享受“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光,洗去都市的塵埃。
三河鎮上連片的古民居飛檐翹角、雕樑畫棟,是皖中地區少見的晚清建築群。白色的碼頭牆,小青瓦敷蓋的雙坡屋頂。梁檁椽柱雕花彩繪,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額,懸掛於門楣上的八角玲瓏的掛燈,深幽的一人巷長滿的青苔,無不透溢濃郁的古風神韻。身臨其境,不禁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古街從古碼頭起,沿小南河,向南綿亘2公里。 路面全用青色的大塊條石鋪砌而成,首尾相連,線條方正明晰,經歷千百年風吹雨打,人行車壓,石面十分光滑,街寬至三米,兩側店房鱗次櫛比,多為清明時期建築。

李府春秋

淮系首領、洋務派代表人物李鴻章(1823-1901)發跡後其家族在合肥城內的東大街(今淮河路東段)蓋了不少房子,有李府半條街之稱,2014年保留並部分重修的李府,內有李鴻章和淮軍陳列展館,任參觀者評說春秋。1903年傍著李鴻章墓地建起的李鴻章享堂,在今大興集。兩處現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李鴻章的出生地瑤海區磨店今家廟猶存,新開發了少荃湖和美食一條街。李府、享堂、出生地互為犄角,呈三足鼎立之勢。
李鴻章故居位於淮河路中段,坐北朝南,氣勢宏偉,是合肥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1998年被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9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李鴻章1823年出生於合肥,他24歲中進士,後組建淮軍,鎮壓農民起義;在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期間,主辦洋務,興辦近代企業,創立北洋海軍,力圖富國強兵,被譽為“中國對外開放第一人”;對外曾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1901年卒於北京,諡文忠,後歸葬合肥,有《李文忠公全集》傳世。李氏兄弟6人均身居高位,聚族而居,深宅大院,鱗次櫛比,覆蓋了合肥市繁華的淮河路中段的半邊街,時稱“李府半條街”。李鴻章故居,僅為其中一部分,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布局整齊,結構嚴謹,雕樑畫棟,精美豪華,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分為大門、前廳、中廳,三進為二層閣樓,後兩進樓下有迴廊相通,樓上裝有美人靠迴廊相連,俗稱走馬樓,因供李氏家眷居住,又稱“小姐樓”。故居復原陳列用大量的珍貴圖片與實物展示了李鴻章風雲變幻的一生,由這位極具爭議性的人物身上,揭示了中國近代史上一段鮮為人知的苦難、曲折而又悲壯的歷程。

翡翠環城

景區一瞥環城公園位於合肥市老城區周圍,環繞護城河,20世紀50年代廢城垣建環城馬路,並植樹造林。1980年始建環城 公園,公園總長8.7公里,總面積為137.6公頃,是一個以原環城綠帶為基礎,採用開敞式布局,運用造園藝術,點綴園林建築和山石小品形成的線帶狀敞開式公園。它抱舊城於懷,融新城之中,綠樹碧水像一條綠色環帶束於其間,被海內外賓朋譽為“一串鑲嵌著數顆明珠的翡翠項鍊”。
合肥為千年古城,環城公園是在原環城林帶基礎上建設形成的帶狀敞開式公園。它 抱舊城於懷,融新城之中,城 中有園,園中有城,綠樹碧水宛如絲帶,束在新城舊市之間,被人們譽為“翡翠項鍊”。連線城區內幾個塊狀綠地,如“項鍊上的明珠”,為合肥市獲得“園林城市”奠定了基礎,1986年被國家建設部評為中國優秀設計、優質工程一等獎,並被全國統編中學地理教科書引為範例。公園總長8.7公里,面積137.6公頃,其中水面52.6公頃,陸地85公頃,根據不同地段的歷史人文和自然條件形成不同特色的六個景區:紀念宋代清官包拯、弘揚包公文化的包公文化園;以水景為特色的銀河景區;以動物雕塑為特色的西山景區;以現代化大型廣場設施為特色的琥珀潭景區;以自然野趣為特色的環北景區;以提供娛樂服務為中心的環東景區。如今的環城公園已成為環繞古城合肥一處不可多得的美景勝地,同時也成為提升合肥城市品位和形象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天鵝湖畔

合肥天鵝湖位於政務文化新區內。東臨潛山路、南臨祁門路、西臨聖泉路、北臨東流路,湖面約1000畝。2003年開始蓄水,2004年正式向市民開放。天鵝湖主要景觀是各種雕塑、園林小品和占地1000畝的人工湖。
天鵝湖已經成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最大的開放式公園。

逍遙古津

在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中,《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與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在這部膾炙人口的名著第67回“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中,羅貫中根據《三國志-吳志》中的記載,生動地描寫了這一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並以一首“的盧當日跳檀溪,又見吳侯敗合肥;退後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的七言絕句對當時的戰況和情景作了生動的記述。
逍遙津公園位於今日合肥老城的東北角,園址古為淝水上的一處津渡。園名緣於古書《莊子》中的名篇《逍遙遊》。公元3世紀時,魏、蜀、吳三國鼎立,合肥隸屬魏國,是江淮咽喉,軍事重地。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東吳孫權乘曹操興師西征漢中張魯,合肥空虛之機,親率10萬精兵,企圖一舉攻占合肥,達到向北打開通向中原通道的目的。鎮守合肥的魏國大將張遼,面對強敵壓境、敵我實力對比懸殊的危難局面,臨危不懼,履險如夷,毅然率領將士出擊迎敵。在張遼英勇卻敵精神的感染下,魏國將士眾志成城,奮勇殺敵,以一當十,大敗吳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戰場遺址就在今逍遙津公園一帶。
逍遙津公園占地31.3公頃,其中水面11.2公頃。公園呈扇形鋪開,由水系自然分割為東西兩部分。東園水域遼闊,草坪如氈,主要由青少年活動區、文化活動區、動物展區組成。內有兒童樂園、遊樂場、草坪廣場、逍遙湖、逍遙閣、渡津橋、文化宣傳長廊、茶社設施等。
公園南大門是一座高近10米、三開間、牌樓式的仿古大門。大門上方一塊古色古香的牌匾上書“古逍遙津”四個鎏金大字,字為清狀元、宣統皇帝溥儀的老師陸潤庠手書。進入公園,首先看到的是一尊持槍躍馬的張遼青銅塑像。塑像高達5米,底座上有“威震逍遙津”五個大字。

墨荷瓊林

墨荷園我國最大的私家園林,位於合肥市二環路西北角,占地12公頃,相當於蘇州十大園林面積的總和,總投資2.5億元。2006年10月底將對市民開放。相對於皇家園林而言,這座由私人投資興建的園林,是我國最大的集建築文化、園林文化、旅遊文化、佛教文化、戲曲文化、美食文化為一體的私家古典園林。
墨荷園分為十二個景區:錦繡苑、天香苑、丹桂苑、九獅苑、秀峰苑、榴紅苑、月照苑、瓊林苑、梅花山等。園內有園,亭外有亭,水連水,樓接樓,可謂是“入目三分景,步移景異”。亭台樓閣雕欄畫舫間設定古琴古箏,琵琶絲竹。園林開放後,純情少女、古典佳麗將在這裡演奏古典曲目,“荷花水榭輕歌曼舞,花戲樓台皖韻悠悠。”
另外,將有三十萬冊歷代皖人名著匯聚在藏書閣,幾千米雕樑畫棟的長廊,價值連城的古玩字畫收藏等等,都將各成一絕。如果你夠仔細,還能發現這些園林建築和景觀於細微處也頗見功力。看似不經意散落在各個角落的小品,讓人回味無窮。

蜀山覽勝

大蜀山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境內,距合肥市中心約10公里,面積8500畝,海拔284米,是合肥近郊唯一的一座大山。大蜀山系大別山余脈,山勢東南高,西北低,呈橢圓形,由於地殼運動而抬生,主要為輝長岩組成,其屬基性岩。若岩石礦物中有大的結晶體,稱輝綠玢岩。據《爾雅-釋山》講“蜀”是“獨”的意思,因大蜀山無崗阜連屬,只是孤單單的一座山,所以叫蜀山。又據《廬州府志》記載:“有蜀僧於此結廬,偶思鄉水以錫卓地,泉汩汩而出,嘗之有瞿塘峽味,因名為蜀井”。所以又有人說蜀山是以此而名的。
1962年,安徽電視台在山頂上建發射台,合肥市最高的標誌物,成為遊人參觀遊覽的一個新景點。此後,大蜀山周圍相繼建成了“雪霽山莊”、“玉蘭大道”、“蜀山畫廊”、“十二生肖園”、“合肥野生動物園”等新的景區。80年代初,大蜀山南麓建成一座宏偉壯觀的烈士陵園。1989年,大蜀山東麓建成一個70畝的櫻花園,栽植7個品種3500株櫻花,其中日本久留米市贈送的有300多株。這些景點錯落有致,景色宜人,有的還作為合肥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吸引了眾多的遊客。

科學綠島

科學島由江澤民總書記親自命名,即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位於合肥董鋪水庫的西岸,占地3000多畝,靜臥在嫩綠的湖水中,島上花木蔥籠,清新幽靜,五座科研樓一字排開,三幢雅致大方的幅湖別墅與其他附屬設施,組成了具有雄厚科技實力的"科學城"。1965年,國務院批准在合肥建立一個綜合性科研基地以來,島上先後建成了中科院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離子物理研究所、智慧型機械研究所、固體物理研究所。1978年10月正式成立中科院合肥分院,是中科院在合肥的領導機構,負責管理合肥的四個研究所。近20年來,共取得科技成果400多項,獲國家、中科院、國防科工委獎160多項,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已產生重大效益的有60多項。合肥分院共有3000人,其中專業人員1720人,高級研究人員348人,還有碩士,博士研究生300人。"科學島"的設備和潛能都是國內一流的,有些領域的研究已在國際領先,如等離子所的托卡馬先裝置,還是解決人類未來能源研究的重要設備。2014年,"科學島"正在從事一系列尖端科學研究。比如“人造太陽”實驗。

瑤崗風雲

位於肥東撮鎮的瑤崗以其獨特而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總前委指揮部,1949年春,鄧小平、陳毅等在此直接指揮了聞名中外的渡江戰役。經20多年的修葺復原,當年總前委的參謀部、機要處、秘書處、後勤處、警衛營舊址和華東局舊址,包括一些領導人的臥室,以及數以千計的革命文物,已形成合肥地區規模最大的紅色旅遊點。1996年,瑤崗總前委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一個全新設計的渡江戰役紀念館正在建設中。
這裡曾是解放戰爭渡江戰役的前線指揮中樞,也是合肥第一個“國保”,“紅色旅遊”如火如荼,此景也成為合肥“紅色旅遊”的代表。
1949年元旦前後,解放戰爭中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以人民解放軍的勝利而結束。為了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粉碎美國和國民黨劃江分治的陰謀,黨中央適時提出“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口號,並決定成立渡江戰役總前委,全面負責指揮渡江戰役。經過慎重考慮和反覆比較,總前委接受了時任皖北區黨委書記曾希聖的建議,將總前委指揮部設在合肥肥東的瑤崗。總前委進駐瑤崗後,密切注意敵我鬥爭態勢,統籌渡江戰役的準備工作,指揮和協調各個軍事集團的作戰行動,制訂接管江南新區計畫和人事安排。在瑤崗,總前委起草、審定、上報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草擬了《關於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和《關於江南新區農村工作的指示》等眾多具有歷史意義的檔案、命令、電報。
為緬懷、學習鄧小平、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1985年7月,中共肥東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建立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1986年7月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把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又將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在瑤崗的華東局舊址、總前委參謀處、機要處、秘書處、後勤處、警衛營舊址也被納入保護之列。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共分九個部分:總前委舊址、中共中央華東局舊址、總前委參謀處舊址、機要處舊址、秘書處舊址、後勤處舊址、警衛營舊址、醫院舊址和《渡江頌》書畫展廳。紀念館現有實物、圖片(表)700餘件,以及將帥題詞、書畫作品108幅,黨政領導題詞36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