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三河集

合肥三河集

地處舒城、廬江、肥西三縣交界,為水陸要衝,有豐樂河、杭埠河、中河三條河流縈固其間,港灣交惜,地形險要,自古為軍事要地。南通舒城,西接廬江,東達無為、巢縣(今巢湖市),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合肥三河鎮
  • 所屬地區:合肥
  • 地理位置:中國東部
  • 著名景點:合肥三河鎮
歷史沿革,春秋時期,明清時期,景區介紹,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

春秋時吳楚兩國曾在此激戰。太平天國時期震驚清廷的三河之戰就發生於此。太平軍曾在此築城一座,城長方形,東西約1000米,南北約300米,城牆高約7米。城外還築炮壘9座。城牆底寬約1.5米,頂寬約0.5米,底部條石砌成,中部小灰磚壘砌,上部青磚砌表,內填石、土。因戰爭和人為毀壞,現城牆尚遺留150米左右。在文物普查時,同時發現太平天國時三河守將吳定規、藍成春的指揮部,舊地整體面貌依舊。並在城壘內出土太平軍使用的鐵炮、銅炮多尊,還發現火炮用的鉛彈1000多公斤。

明清時期

當時清軍悍將李續賓圖功心切,連陷潛山、桐城、舒城後,於是年(清鹹豐八年,1858)九月二十八日,率軍六千,進犯三河。太平軍前軍主將陳玉成,急往救援,於十月初二抵三河,後軍主將李秀成旋亦趕至,兩部太平軍,號稱10萬,阻斷湘軍退路。李續賓不納部下退兵之計,於初十冒險出擊,陳玉成包抄其後路,湘軍突圍未成。此時,李秀成率部前來助戰,激戰至十一日,全殲煙筒崗之敵,另攻破敵營7座。湘軍悍將李續賓投水自盡,所部主力6000餘人全部被殲,史稱三河大捷。 這一戰役由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陳玉成指揮,聯合捻軍領袖張樂行共同作戰,採用集中優勢兵力,迂迴包抄戰術殲滅了敵軍。戰後,陳玉成乘勝收復舒城、桐城,安徽局勢轉危為安。次年李秀成晉封忠王陳玉成晉封英王。

景區介紹

三河鎮地處皖中,位於安徽省會合肥市西南部,隸屬省會合肥管轄,與巢湖、六安兩市交界,東瀕巢湖,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貫其間,位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黃山、九華山的黃金旅遊線上,合銅公路穿鎮而過,京九鐵路、合銅黃高速傍鎮而過,交通便利,區位條件優越。全鎮面積70平方公里,轄19個村,7個居委會,人口7.2萬,其中三河古鎮景區面積4.71平方公里,人口3萬多。
三河有著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歷史上曾是兵家必爭之地,據《左傳》記載,春秋時期,吳楚相爭在此發生了“鵲岸之戰”。1858年,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李秀成於此大敗湘軍,創下了著名的“三河大捷”。悠久的歷史淵源,厚重的文化底蘊,使三河鎮內遺存著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巷、古城牆、古廟宇、古炮台、古茶樓等“八古”景觀。
三河歷來是商賈雲集之地,是巢湖西岸和大別山東麓的重要商品對外集散中心,也是周邊區域經濟、文化、信息的交匯中心,素有 “小南京”、“小上海”和“皖中商品走廊”之稱。三河鎮對周邊輻射直徑近50公里,輻射人口50多萬人。
鎮內河環水繞,十里長街,鎮外河網縱橫,圩堤交錯,具有“外環兩岸,中峙三州”的獨特地貌,擁有長約10公里的湖岸線和萬畝荷花塘。桃花島風光秀美,姑山島秀麗多姿。其中,水生蔬菜、水產養殖、葡萄種植是肥西縣三大特色農業產業基地之一。
三河是合肥市地方劇種--廬劇(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源地。“三河菜系”是徽菜之精品,亨譽皖中大地。三河鎮先後被確立為全國文明村鎮、國家發展改革試點鎮、安徽省環境優美鎮、安徽省衛生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合肥十景”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