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福橘

吃福橘

吃福橘是福建省等地的傳統民間過節風俗。人們在大年初一吃福橘寓有團圓、如意、幸福等祝願。

基本介紹

習俗寓意,福橘介紹,

習俗寓意

吃福橘吃福橘
正月初一,為春節之始,古稱“元旦”,又稱“新正”、“大年初一”,為紹興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人們要吃福橘湯糰、如意糕和喝元寶茶。舊時,大年初一起床後循俗先吃“煙火食”(即以柴火燒煮之食物)後方可開口說話。如今,通常以湯糰、如意糕作早餐,並吃福橘。新正,主家習以元寶茶待客,茶水中循俗置金橘橄欖、蜜棗等,寓有團圓如意幸福等祝願。

福橘介紹

以福建郊區、閩清為主要產地。明代就很有名氣,當時稱朱橘,果實扁圓形,每個約重100克,色澤鮮紅,皮薄肉多,味甜微酸,光滑耐貯。除艷麗怡人、甘美 爽口外,還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更多,是病弱者良好的輔助食品。其皮、核、絡都為中藥,具有藥效。製成橘餅有化痰鎮咳、溫胃健脾的效用。因為它以福字命名,橘又與吉同音,故備受青睞。舊時福州風俗,大年初一。家家開門都在門外放幾個福橘,任小孩揀去,象徵開門大吉。
吃福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