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豫劇團

台灣豫劇團

台灣豫劇團,是台灣省最高級別的豫劇表演團體。1953年,因國共內戰而誕生在越南富國島上的“中州豫劇團”飄洋過海到高雄左營並落地生根,至今已耕耘將近一甲子。隨著時代的變遷,“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軍中階段性任務告一段落後,於1996年1月1日改隸教育部,成為“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復於2008年改隸文建會(2012年5月20後更名為中華民國文化部),並更名“台灣豫劇團”。回顧台灣豫劇團的發展史,在台灣這塊千里之外的島嶼上,奇蹟般地扎了根,開創了與歌仔戲京劇三角鼎立的舞台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豫劇團
  • 位於:台灣高雄市
  • 隸屬於:中華民國文化部
  • 現任團長:胡偉姣
  • 文化中原文化
簡介,歷史,組成機構,團員,團長,舞台公演,主要資訊,

簡介

台灣豫劇團前身為“中州豫劇團”,自1953年起,於高雄左營落地生根,名為“飛馬豫劇隊”。隨著時代的變遷,於1996年1月1日起改隸國光劇團豫劇隊,再於2008年3月6日起改隸台灣“文建會”,繼續為致力弘揚中原文化,傳承豫曲新聲而努力,期能累積豫劇藝術美學成就,積極拓展國際舞台。豫劇隊在台灣落地生根60年來,製作上結合了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精英,先後推出新戲《包公誤》、《三打陶三春》、《西出陽關》、《狸貓換太子》、《巧縣官》、《狸貓換太子續集》、《七品芝麻官》、《孟麗君》、《大腳皇后》及《中國公主杜蘭朵》《秦少游與蘇小妹》《武后與婉兒》《龍宮奇緣》《豫韻-台灣情》《曹公外傳》《錢要搬家啦?!》《田姐與莊周》《少年齊桓公傳奇》《劉姥姥》《慈禧與珍妃》等新戲,亦獲得觀眾極高之評價與迴響。該團每年均推出一至二出年度大戲,經常應邀赴海外巡演,曾到過美、英、加、德、法、意等世界各國,也曾三度到北京河南等地演出。
台灣三代豫劇人左起王海玲.張岫雲.蕭揚玲台灣三代豫劇人左起王海玲.張岫雲.蕭揚玲

歷史

民營時期(1950年-1953年)
1950年,藝名萬麗雲的豫劇表演藝術家張岫雲和她的愛人李久濤在越南富國島上成立民營豫劇表演團體中州豫劇團。
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時期(1953年-1996年)
中州豫劇團隨撤退到島上的中華民國國軍到台灣以後,在中華民國國防部支持下,1953年9月25日起改歸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變成台灣軍方經營的公家劇隊,就是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設在高雄市左營
1959年,飛馬豫劇隊在政戰(政治作戰;政治工作;政工)系統支持下開辦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學生班,收第1期學生26人,培養出王海玲,後來又辦了第2期、第3期等幾期,學生藝名用字有“海”(1、2、3期)、“宏”(4期)、“揚”(5期)、“中”(6期)、“原”(7期)、“文”(8期)、“化”(9期)等。
1965年,台灣軍方打算不再經營京劇以外其他戲曲劇種的表演團隊,時任飛馬豫劇隊副隊長張岫雲越級向時任部長蔣經國力爭,讓飛馬豫劇隊成為唯一被保留下來的軍方其他戲曲劇種表演團隊,她在1968年退休。
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1996年-2008年)
1995年,軍方不再經營戲曲表演團隊,解散各京劇隊(陸軍陸光劇隊、海軍海光劇隊、空軍大鵬劇隊),由中華民國教育部整並為國立國光劇團(京劇)。1996年1月1日,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改歸國立國光劇團,成為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最後1任隊長韋國泰軍職退伍轉文職雇員出任隊長。
新編豫劇《花嫁巫娘》新編豫劇《花嫁巫娘》
台灣豫劇團(2008年-)
2008年3月6日,台灣教育部不再經營表演藝術團隊,豫劇隊脫離原國立國光劇團自主,改名台灣豫劇團,與國光劇團、國家國樂團改隸屬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底下的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為派出單位,全名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台灣豫劇團,2012年5月20日文化部成立後,改到文化部底下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仍為派出單位,全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台灣豫劇團。

組成機構

團員

王海玲,1952年生,八歲豫劇隊學生班第一期,師事豫劇大師張岫雲,因聰慧絕頂、學習神速,被譽為“八齡神童”,名聞遐邇。十四歲即擔綱演出《花木蘭》一劇,一鳴驚人。十六歲畢業,十七歲榮獲台灣“中國文藝協會”頒贈戲曲表演獎章,為歷年來最年輕之得獎人。三十多年來,王海玲演紅豫劇逾百出,戲劇界譽為全能旦角;數次榮獲多家單位頒獎表揚,被文化界推崇為現階段最傑出卓越藝人之一。1985年台灣河南同鄉會特頒“豫劇皇后”榮銜,王海玲似乎不折不扣的成為河南人了。1986年獻演《香囊記》,轟動台北,造成一票難求的盛況。1991年年底,被“美華藝術協會”正式宣布為亞洲最傑出藝人獎得主;次年元月份赴美領獎,並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演出《香囊記》,成為海峽兩岸第一個登上林肯中心的團隊。1991年,以王海玲擔綱主演的《王月英棒打程咬金》一劇,奪得電視金鐘獎。1994年2月,演出《金殿抗婚》、《王魁負桂英》、《唐伯虎點秋香》,造成賣座一空的盛況。5月份,更應邀前往法國、德國、義大利、新加坡等國演出。1997年應邀至英國,並演出《王魁負桂英》及《唐伯虎點秋香》,演出精彩,使全場觀眾無不為之歡欣鼓舞。1998年10月,赴香港及大陸巡演,演出全本《王魁負桂英》、《楊金花》、《三打陶三春》及《花木蘭》、《紅娘》、《大祭樁》等摺子,展現其全才旦角之深厚功底,“台灣豫劇皇后”的名聲響遍豫劇原鄉――河南;而王海玲的舞台生涯則攀上另一重要的高峰。2000年擔綱演出新戲《中國公主杜蘭朵》及《大腳皇后》,深獲學者專家讚譽,舞台魅力讓觀眾無法抗拒。同年獲頒第四屆台灣“文藝獎”。
王海玲王海玲
蕭揚玲,本名蕭雅玲,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11歲師承張岫雲及王海玲兩代豫劇皇后,專攻花旦及青衣。在學期間(1992年),即挑大樑於《唐伯虎點秋香》中飾演女主角秋香,並與其師王海玲(飾唐伯虎)同台演出;其清麗之扮相、純淨之嗓音與穩健之颱風,極受矚目。畢業後,加入飛馬豫劇隊,在王海玲的悉心指導與引領下,開始與各項演出中擔任主要角色,經過多年的舞台磨練與經驗累積,蕭揚玲已逐漸展露其作為“王海玲接班人”之架式。蕭揚玲能戲甚多, 2007年10月《慈禧與珍妃》,為其從事舞台表演以來最具代表性之作品。蕭揚玲能戲甚多,如:《新洛陽橋》《義女情》《金殿抗婚》《胭脂》《香囊記》《唐伯虎點秋香》《王魁負桂英》《大祭樁》《王熙鳳》《包公誤》《楊金花》《西出陽關》《拾玉鐲》《紅娘》等劇。
蕭揚玲蕭揚玲
胡昌民,男,台灣豫劇團生角演員,畢業於國光藝校京劇科,專工武生及架子花臉;師承李鳳翔、趙君麟。1981至1984年連獲四年國軍文藝金像獎。近年於兒童豫劇《豬八戒大鬧盤絲洞》《錢要搬家啦?!》及新編豫劇《田姐與莊周》中擔任舞蹈設計及重要演員。代表作品有《弼馬溫》《美猴王》及《快打三國》。
連宏真,女,台灣豫劇團生角演員,畢業於國光藝校豫劇科,師承張岫雲、何景泉及許松林,原工花臉,現工文武老生,曾演過多出拿手好戲,在2001年度大戲《秦少游與蘇小妹》中擔任重要角色──王子虛,對其演藝生涯算是一項重大挑戰與突破。多年來義務兼任豫劇團劇務,充分展現其規劃與協調能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新生代演員。
張瑄庭,女,外號:莎莎,畢業於國立藝專國劇科;主工青衣、花旦。現任箱管兼演員工作,2001年《秦少游與蘇小妹》服裝設計,多次參與演出與幕後演唱,如2000年《孟麗君》開場道白、2002年《武后與婉兒》幕後獨唱,嗓音溫潤渾厚,別具風格。
謝文琪謝文琪
謝文琪,外號:小琪,主修青衣、花旦,師承張岫雲、王海玲。200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曾參與《秦少游與蘇小妹》(飾倩兒)、《豬八戒大鬧盤絲洞》(飾女兒國國王)、《抬花轎》(飾周桂蘭、王定雲)、《龍宮奇緣》(飾郝蚌)、《少年齊桓公傳奇》(飾菁菁)等劇演出。2002年支援果陀劇場《情盡夜上海》(飾賣花女)巡迴演出,評價不凡。2004年於兒童豫劇《錢要搬家啦?!》飾演“金錢幣”一角,深獲得大小朋友的迷戀與喜愛。公餘亦不忘進修,已獲得美容技術士乙級證照。
張揚忠,外號:阿忠,本名張志忠,國光藝校豫劇組畢業。2001年《豬八戒大鬧盤絲洞》飾孫悟空、2002年《龍宮奇緣》飾水麒麟、2004年《錢要搬家啦?!》飾演新台幣,這些角色都讓他在校園推廣時,成為學生追逐的偶像明星。
林文瑋,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畢業,加入國光劇團豫劇隊後,參與兒童豫劇《豬八戒大鬧盤絲洞》、《龍宮奇緣》、《錢要搬家啦?!》等演出,俐落敏捷的身手,數次贏得觀眾忘情的掌聲。
劉建華,女,外號:波奇,出生戲曲世家,自幼熱愛傳統戲曲。就學高雄女中期間創辦豫劇社,曾參與飛馬豫劇隊時期多出名劇公演。2001年考入楊麗 花歌仔戲團第二期生,師承楊麗花女士,畢業後擔綱巡迴義演歌仔戲《唐伯虎點秋香》,深受好評。2007挑大樑於本團年度大戲《慈禧與珍妃》中飾演光緒皇帝一角,初鳴驚人。
林原茂,外號:茂茂,本名林宏茂,畢業於國光藝校豫劇組,主修小生、副修老生。畢業後即進豫劇隊服務,於《中國公主杜蘭朵》、《豬八戒大鬧盤絲洞》與《秦少游與蘇小妹》皆擔任幕後男主唱,雄渾高亢中帶有溫柔磁性的嗓音,深獲戲迷們的好評;近年代表作品有2008年說唱豫劇《阿彌陀埤》之說書人與盲道士。
張翊生,外號:小白,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肄業。曾參與高雄市城市芭蕾舞團2000年《哪吒鬧海》、2001年《梁Lianzhu》;國光劇團豫劇隊 2002年《龍宮奇緣》、2004年《錢要搬家啦?!》;江之翠劇場2002年《後花園絮語》及台南民族舞團等多場演出,並多次巡演於韓國、巴拿馬、義大利、中國大陸、美國、法國等地,是新生代演員中的耀眼新星。
孫儀婷,畢業於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學習八年豫劇,大學四年改修京劇。主修青衣、花旦,專工長水袖。曾演過《打神告廟》,做表生動喜感十足的花旦折子戲《梳妝》。大學 期間曾參予《田姐與莊周》、當代傳奇劇場《夢蝶》。畢業製作作品為《王者傳說》、《胭脂虎與獅子狗》。近年代表作品:《三娘》中自私懦弱的二娘及《寇準背 靴》中的柴郡主。

團長

韋國泰:2008年3月6日-2008年3月19日(原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隊長,約聘1等團員兼代)
王海玲:2008年3月19日-2008年10月28日(國家文藝獎得主,張岫雲的學生,約聘1等團員兼代,第1位女性代理團長)
詹昭榮:2008年10月28日-2009年10月15日(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簡任第10職等研究員兼代)
陳兆虎:2009年10月15日-2010年9月1日(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簡任第12職副主任兼國光劇團代理團長兼代)
蘇桂枝:2010年9月1日-2012年8月1日(2010年9月1日-2012年5月20日以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研究員兼台灣音樂中心代理主任兼代,2012年5月20日至2012年8月1日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研究員兼台灣音樂館代理館長兼代,第2位女性代理團長)
胡偉姣:2012年8月1日-(現任,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簡任第10職等研究員,第1位不是代理的女性團長)

舞台公演

《快打三國》(2008年4月)
《抬花轎》(《香囊記》2008年4月、5月)
《秦少游與蘇小妹》(2008年5月)
台灣豫劇團台灣豫劇團
《阿彌陀埤》(2008年8月)
《拜月亭》(2008年10月、11月)
《曹公外傳》(2008年11月)
《秦少游與蘇小妹》(2009年1月)
《抬花轎》(2009年1月、2月)
《香囊記》(2009年2月)
《大腳皇后》(2009年2月)
《拜月亭》(2009年3月)
《劉姥姥》(2009年4月)
《天女散花》(2009年5月)
《司文郎》(2009年5月)
《杜蘭朵》(2009年5月)
《秦少游與蘇小妹》(2009年8月)
《約/束》(英國莎士比亞原著,2009年9月11日英國倫敦世界首演、11月、12月)
《杜蘭朵》、《秦少游與蘇小妹》(2010年2月)
《梆子姑娘》(2010年4月)
《抬花轎》(《香囊記》2010年4月)
《王魁負桂英》(2010年4月、5月)
《花嫁巫娘》(2010年12月)
《杜蘭朵》(2011年1月)
《王月英鬧殿》(2011年1、2月、6月)
《三娘》(2011年2月)
《約/束》(2011年4月美國華盛頓州、密西根州、麻州、賓州)
《白蛇傳》(2011年6月)
《美人尖》(王瓊玲小說原著,林正盛執導2011年4月、5月、9月、10月、11月)
《孟麗君》(2011年11月)
《王月英鬧殿》(2012年1月)
《孟麗君》(2012年1月、2月)
《七品芝麻官》(2012年5月)
《卷席筒》(2012年5月)
《量.度》(英國莎士比亞原著,2012年6月)

主要資訊

2014年3月4日台灣豫劇團繼《美人尖》後,再度取材作家王瓊玲短篇小說《含笑》、《阿惜姨》,編創結合動畫、電影映像和舞台豫劇的新劇《梅山春》。導演林正盛3日深入台灣嘉義縣梅山鄉古汗路取景,讓觀眾更貼近先民篳路藍縷的歷史現場,未上映已吸引兩岸藝文單位邀演。
“台灣在大江大海悲壯史外,還有令人動容的小人物史”。台灣中正大學台灣文學所教授王瓊玲自小耳聞女性長輩在大時代小村落中求生故事,數十年學術生涯始終難忘這段不為人知的女性台灣史,2009年將不斷在內心轉化的悲痛和感動寫成長篇小說《美人尖》,後接連推出奠基家鄉的3部作品,並與台灣豫劇團合作,展演台灣原創劇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