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蝶蘭

台灣蝶蘭

蝴蝶蘭(台灣蘭科植物) 蝶蘭(台灣植物名匯),台灣蝴蝶蘭(台灣植物志)

台灣蝶蘭,瀕危種。附生蘭類,為珍貴稀有蘭類,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台灣蝶蘭在中國僅產台灣南部恆春半島及東南部的海島蘭嶼、綠島。生於海拔700米以下的熱帶雨林中。菲律賓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台灣蝶蘭
  • 拉丁學名: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 f.
  • 二名法:Phalaenopsis aphrodit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亞綱:百合亞綱
  • :微子目 Microspermae
  • :蘭科 Orchidaceae
  • 亞科:蘭亞科 Subfam. Orchidoideae
  • :萬代蘭族 Trib. Vandeae
  • :蝴蝶蘭屬 Phalaenopsis
  • :台灣蝶蘭種
  • 分布區域:台灣(蘭嶼、綠島、恆春、台東)
  • 保護級別:2級
  • 現狀:瀕危種
  • 海撥:700(米)
  • 亞族:指甲蘭亞族 Subtrib. Aeridinae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瀕危及保護,保護價值,保護措施,物種現狀,栽培影響因子,病害防治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栽培管理,施肥依據,施肥,花期養護,注意事項,

形態特徵

莖很短,常被葉鞘所包。葉片稍肉質,常3-4枚或更多,亡面綠色,背面紫色,橢圓形,長圓形或鐮刀狀長圓形,長10-20厘米,寬3-6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楔形或有時歪斜,具短而寬的鞘。花序側生於莖的基部,長達50厘米,不分枝或有時分枝;花序柄綠色,粗4-5毫米,被數枚鱗片狀鞘;花序軸紫綠色,多少回折狀,常具數朵由基部向頂端逐朵開放的花;花苞片卵狀三角形,長3-5毫米;花梗連同子房綠色,纖細,長2.5-4.5厘米;花白色,美麗,花期長;中萼片近橢圓形,長2.5-3厘米,寬1.4--1.7厘米,先端鈍,基部稍收狹,具網狀脈;側萼片歪卵形,長2.6-3.5厘米,寬1.4-2.2厘米,先端鈍,基部收狹並貼生在蕊柱足上,具網狀脈;花瓣菱狀圓形,長2.7-3.4厘米,寬2.4-3.8厘米,先端圓形,基部收狹呈短爪,具網狀脈;唇瓣3裂,基部具長約7-9毫米的爪;側裂片直立,倒卵形,長2厘米,先端圓形或銳尖,基部收狹,具紅色斑點或細條紋,在兩側裂片之間和中裂片基部相交處具1枚黃色肉突;中裂片似菱形,長1.5-2.8厘米,寬1.4-1.7厘米,先端漸狹並且具2條長8-18毫米的卷鬚,基部楔形;蕊柱粗壯,長約1厘米,具寬的蕊柱足;花粉團2個,近球形,每個劈裂為不等大的2片。花期4-6月。
台灣蝶蘭台灣蝶蘭

生長環境

分布區的氣候特點是終年高溫多雨,於濕季節不明顯,濕度大。年平均溫23一25℃,最高月平均溫27一30.2℃,最低月平均溫19一21.3℃,極端最低溫7.2℃;年降雨量2500毫米以上,最大年雨量達5305毫米。土壤為磚紅壤性土,呈酸性或強酸性反應。生於熱帶雨林中,主要建群樹種有台灣肉豆蔻Myristica cagayanensis Merr.、菲律賓肉豆蔻M.simiarum A.DC.、長葉桂木 Artocarpus lanceolata Trec.、番龍眼Pometia pinnata G.Forst.、台灣榕Ficus formosana Maxim.等。台灣蝶蘭果實的成熟和種子萌發極為緩慢,一般需要3-4年,種子正常的新陳代謝要依靠真菌的幫助。花期12月至翌年4月。

分布範圍

台灣蝶蘭在中國僅產台灣南部恆春半島及東南部的海島蘭嶼、綠島。生於海拔700米以下的熱帶雨林中。菲律賓也有分布。喜高溫、高濕、半陰環境,越冬溫度不低於18度。由於台灣蝶蘭出生於熱帶雨林里地區,本性喜暖畏寒。生長適溫為15-20℃,冬季10C以下就會停止生長,低於5℃容易死亡。在嶺南各地如要進行批量生產,必須要有防寒設施,實行保護性栽培。如果家庭小量種植,在遇冷時立即移入室內便可以安全過冬。對它的繁殖大多採用細胞組織培養,經試管育成幼苗移栽,大約經過兩年左右便可開花。有些母株當花期結束後,有時花梗上的腋芽也會生長發育成為子株,當它長出根時可從花梗上切下進行分株繁殖。其盆栽的植料不宜用泥土,而要採用水苔、浮石、桫欏屑、木炭碎等,或者直接把幼苗固定在渺楞板(又稱蛇木)上,讓它自行附著生長。這種栽培方法乃係仿照它在原始時的生態環境。當它開花時把整塊板子掛在牆上觀賞,確實別有一番韻味。台灣蝶蘭的氣根頗多,其根尖翠綠,

主要價值

瀕危種。台灣蝶蘭為珍貴稀有蘭類。由於花大、白色、花多而美麗,為觀賞植中的珍品,受到世界園藝界讚賞,曾在50年代兩度國際蘭花展上榮獲冠軍,名聞中外。因而採集販買者甚多,破壞極為嚴重,在原產地幾近絕跡。

瀕危及保護

保護價值

台灣蝶蘭為珍貴稀有蘭類。由於花大,白色、花多而美麗,為觀賞植物中的珍品,受到世界園藝界讚賞,曾在50年代兩度國際蘭花展上榮獲冠軍,名聞中外;因而採集販買者甚多,破壞極為嚴重,在原產地幾近絕跡。如果春季陰雨天過多,晚上要用光管給它增加光照,以利日後開花。對於施肥方法與栽培舞女蘭差不多。台灣蝶蘭對病蟲害的抵抗力較弱,經常會發生葉斑病和根腐病,可採用農藥百菌清或達仙沖1000倍溶液噴射,每隔七八天噴1次,連噴3次。這些藥液沾在葉上留有白色痕跡,可不必抹去,以利於繼續發揮殺菌作用。
台灣蝶蘭台灣蝶蘭

保護措施

台灣蝶蘭雖為珍品,尚無保護措施。應在破壞較輕的蘭嶼(紅頭嶼)產地,建立專項保護點,進行保護與繁殖。在台灣與大陸適宜生長的地區可引種栽培。台灣蝶蘭喜歡潮濕和半陰的環境,要求空間經常保持濕度50%-70%,盆內不能淋水過多。如果種於家居陽台,在晴日最好每天灑濕地面三四次,讓它的植株能吸收蒸發的水分。在夏秋季節不能讓陽光直射。但早上的朝陽對它生長最好)應充分加以利用。

物種現狀

瀕危種。台灣蝶蘭產中國台灣及菲律賓。因花冠白色、花大而多,是蝶蘭類中少見的珍品,受園藝界的矚目。由於觀賞價值較高,因而屢遭大量的採收,極難在野生狀態下見其蹤跡,已陷入瀕危並有滅絕的危險。

栽培影響因子

1、光照
光是影響植物成花的主要環境因子之一,可為其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並且觸發光形態建成。可見光照對於蝴蝶蘭的生長和開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起決定作用的,強光照可以促進蝴蝶蘭生長,使花期提前,弱光照則會其生長不良,花期被延後且花質下降。
蝴蝶蘭的光合作用:蝴蝶蘭為景天酸代謝(CAM)類型植物,葉片氣孔白天關閉,可以降低蒸騰作用,保持體內水分,光合作用弱,此時同化作用所需的CO2來自體內積累的蘋果酸的脫梭反應,夜晚氣孔打開,大量CO2進入體內參與裝化反應,CO2被固定並產生大量蘋果酸。Lee指出:蝴蝶蘭成熟葉夜間CO2固定速率最高時光照強度僅為100-200umol/m2.s時,然而在光合作用第四階段末期,光照為300umol/m.s時CO2固定也能發生,經過近10年的觀測從而得出:蝴蝶蘭栽培過程中最合適的光照強度在200-300umol/m.s一之間。
2、溫度
溫度是制約蝴蝶蘭生長關鍵因子之一,也是誘導蝴蝶蘭花芽分化及調節其花芽發育的主要因素。普遍認為植株在白天25-280℃,夜間18-200℃溫度下均能旺盛生長。張麗梅等認為20-28℃內植株全年長勢良好;樓建華得出冷害的臨界溫度在10-120℃。
3、肥料
氮、磷和鉀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大量元素,在肥料里增加氮的相對含量,減少磷、鉀的相對含量可以促進植物的營養生長,而其生殖生長卻會受到抑制。對於蝴蝶蘭來說增加肥料里氮素含量的確能加速其營養生長;在以樹皮和水薊為栽培介質的條件下,對於加快蝴蝶蘭營養生長來說,增加肥料中氮素含量比增加磷和鉀的含量更有效。

病害防治技術

病蟲害

1、真菌性病害
炭疽病:溫暖多濕易發生, 尤以 9 月入秋容易發生。初期葉片產生微黃小圓點, 以後擴大成黑褐色、黃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凹陷病斑, 有黑褐色或粉紅色同心圓狀小點, 葉背有凹陷土褐色病斑。
台灣蝶蘭台灣蝶蘭
疫病: 一般在夏季 6~ 8 月發生下2葉實軟腐, 故又稱為真菌性軟腐病。幼苗易患此病, 尤其是新出瓶的幼苗及剛換盆的小苗。病原菌從小苗根部及傷口侵入, 感染部位呈水浸狀, 並逐漸向葉片蔓延, 感染初期葉表先見黃化小圓點, 漸成黑色, 四周有水漬狀, 有的外觀很接近軟腐病, 最明顯的為在嫩葉有波浪狀的軟腐, 不規則的病斑多見於葉的下表面, 然後逐漸擴展, 較老與較大的受害部分的中央為黑褐色或黑色, 擠壓時會滲出水分, 老病斑變為乾燥黑色, 成為其他的感染源。
灰霉病:通常花瓣上容易感染, 亦稱花瓣灰霉病, 低溫多濕容易發生, 冬春季20℃最適合此菌生長, 晚上溫度降低, 結露的環境下也易發生灰霉病。在花瓣及萼片上先出現水漬狀小斑點, 逐漸變成褐色或深褐色, 嚴重影響觀賞價值, 損失甚大。
煤煙病:一般發生在管理粗放的蘭棚, 由於透風、光線不足, 蘭株易受介殼蟲、蚜蟲或飛虱等害蟲危害, 並導致病菌發生, 葉表面或葉背沿著葉片邊緣、假球莖或花梗上分泌蜜露, 覆蓋 1 層煤灰色的真菌而誘發煤煙病。
黑頸病:又稱葉凋病。該病造成葉片黃化、整葉脫落, 可見葉柄有黑色斑點, 一般由根莖部侵入微管束, 經導管向上蔓延, 同時分泌激素,此真菌切斷葉片的養分、水分, 使基部下葉黃化。此病發生在頸基部, 用藥液常規噴霧效果不明顯, 最有效的辦法是用藥液以水柱式噴莖部。
2、細菌性病害
細菌性軟腐病:該病多發生在夏秋高溫高濕季節, 連續陰雨, 通風不良,極易發生和流行。蝴蝶蘭葉片被感染後, 首先出現水漬狀斑點, 面向光源, 病斑呈透明狀, 在適合條件下, 病斑快速擴展, 小苗 2~ 3d 死亡, 成株 4~ 5d 死亡。葉片被感染後, 病區表皮與葉肉組織分離, 受到外力時極易破裂, 此時會釋放出大量的軟腐細菌的液體, 污染健康葉片或基質, 造成二次污染,加速病菌的蔓延和擴散。該病的症狀與疫病相似, 區分 2 種病害症狀的關鍵是: 細菌性軟腐病症狀特點是病健交界呈折線狀, 而疫病呈雲團邊線狀。
細菌性褐斑病:該病喜高溫高濕的環境, 典型症狀為初期葉片出現淡褐色、水浸狀斑點, 後擴大為褐色、暗褐色、黑色不規則凹陷病斑, 周圍有明顯的黃暈。此病與軟腐病的區別為患褐斑病的葉片, 其葉組織較堅硬, 病葉保持原姿。
3、病毒病
蝴蝶蘭病毒主要有 2 種, 即齒舌蘭環斑病毒( ORSV) 和蕙蘭花葉病毒 ( CYMV) 。CYMV 屬 馬 鈴 薯 X 群 , 通 過帶 病毒的昆蟲、器具等從傷口侵入傳播。感染後葉的表面呈淺色馬賽克狀斑紋 , 嚴重時變黑向葉肉內凹 陷 。可引起生長畸形, 開花少且花期短。OR SV 屬菸草嵌紋病毒群, 傳播方式同 CYMV, 感染後葉面出現白色斑點, 或者出現明顯的環狀斑紋, 有時會變成褐色。導致植株發育不良, 花出現畸形。
4、蟲害
介殼蟲:為蝴蝶蘭常見害蟲, 多發生在秋冬季, 室內通風不暢、乾燥導致介殼蟲危害。主要寄生於蝴蝶蘭的葉片、葉鞘莖上。用刺吸式口器插入蝴蝶蘭葉肉組織中吸取汁液,造成黃白色或黃褐色的斑點, 介殼蟲大量吸食時, 造成葉片或莖基呈現黑褐色, 嚴重影響蝴蝶蘭的生長與美觀。傷口易感染髮生病害。介殼蟲 1 年可以繁殖多代, 幼蟲會爬行, 用藥易殺死, 成蟲後形成蠟質介殼, 較難用藥驅除。
紅蜘蛛:長期處於乾燥狀態, 通風不良, 易引起紅蜘蛛危害。紅蜘蛛繁殖能力強, 高溫時可在幾天內完成 1 代。刺吸式口器吸吮汁液, 破壞葉片內的葉綠素, 危害後的葉片出現灰白色式斑塊, 嚴重影響蝴蝶蘭的正常發育。
薊馬:薊馬在高溫乾燥時易發生, 在設施內有遮蔽的環境中繁殖快。卵大多產在新芽、幼葉、花瓣等組織內或表面, 幼蟲大多活潑好動, 成、幼蟲以銼吸式口器銼吸花部, 造成花瓣脫色, 呈不規則白色斑點, 在顏色較深的花上尤其易見, 為害葉部時, 使葉片失去鮮綠而呈黃白色, 葉片伸展不良扭曲變形, 或在表面造成突起畸形。
蝸牛:喜陰暗潮濕, 白天潛伏在盆缽四周, 晚間出來取食, 所經之處留下一條灰白透明的黏液。喜食蝴蝶蘭嫩葉及剛抽出的花梗, 為害葉片多在中央造成大小不一、不規則的孔洞。

綜合防治

蝴蝶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必須貫徹 “ 預防為主, 綜合防治”的原則, 並把這個原則貫穿在整個栽培過程中, 做到因時、因地、因病蟲害的種類, 協調運用各種防治措施, 才能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1) 蝴蝶蘭不要放置太密, 施用適量的氮肥, 給予充足的光照, 以增強蝴蝶蘭的抵抗力。
(2) 加強溫室通風透氣, 在悶熱天氣要保持微風吹拂;栽培基質不能長期積水, 同時避免葉片表面長期濕潤, 以減少病菌侵染的機會; 光照較強時, 注意不要灼傷葉片。
(3) 保持溫室清潔無害蟲, 可用黃板、藍板誘殺害蟲。及時清除病株、死株、枯枝敗葉, 集中燒毀或掩埋, 且勿放置於溫室附近, 剪刀、鑷子用後要用藥劑或火焰進行消毒。
(4) 人工操作時儘量避免植株出現機械損傷。換盆時,切勿傷害根系, 傷口要進行消毒, 不要用未經消毒的舊花盆及基質, 以減少病菌。
(5) 感病植株最好廢棄, 以防成為感染源。不能廢棄時,要用剪子剪除病葉, 把病株隔離單獨處理, 以防傳染。

栽培管理

施肥依據

1、最小養分律
決定植物產量和品質的是相對含量最小的有效養分因素, 產量在一定限度內隨著這個因素的增減而相對地變化。相對於這個限制因素的存在,既使繼續增加其它營養成份也難以再提到產量。如植株明顯缺氮,卻一味補磷, 將不利於蘭苗的生長發育。
台灣蝶蘭台灣蝶蘭
2、植物營養臨界期
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常有一個階段對某種養分需要的絕對數量雖然不多,但要求卻很迫切,此時若不能滿足對該種養分的需求,其生長發育將會受到嚴重影響。也就是說,錯過了這個時期,既使大量補給含有這種養分的肥料,也難以彌補,這一時期稱之為營養的臨界期。如蝴蝶蘭幼苗期磷肥的供給相當重要,此期對磷肥的攝取量約占整個生育周期總量的70%, 錯過此期再補磷將無益於提高花的品質。
3、植物生長旺盛季節
植物的乾物質迅速增加, 營養的供給強度應大大加強, 滿足此期生長對營養的需要量
4、蘭苗生長需求的主要營養元素
氮:植株軀幹的伸長,組織的生長發育、細胞的分裂都離不開充足的氮肥供給。也間接影響花芽分化的快慢及成花的數量。
磷:主要參與能量代謝, 合成 ATP, 影響光合產物的運輸和轉化。
鉀:調節氣孔開合,穩定葉綠體基粒結構, 另外還是60多種酶的活化劑。

施肥

蝴蝶蘭施肥大多選用水溶性速效肥, 例如花多多(美國產)、花無缺(上海產)等等。具體有N:P:K=30∶10∶20( 高氮肥)、 20∶20∶20( 平均肥)、19∶45∶19( 高磷肥)、10∶20∶25( 高鉀肥)。
小苗初期施肥 :1.5寸苗及穴盤苗剛緩苗後第一次肥水為10000倍高磷肥,因為此時為蝴蝶蘭對磷肥需求的臨界期,此期施磷肥,可起到既提供能量又促其髮根的特點。第二次肥水為10000倍高鉀肥,此期施用能對光合作用產生明顯的影響,並且能提高幼苗的抗性。
平均肥與尿素的套用:幼苗時期需要加快蘭苗發棵, 否則會出現小老苗或僵苗現象。通常用平均肥與尿素按3:1的配比混合使用, 當然具體倍數還須考慮上次施肥 後 的24、72h 的EC值, 這樣的配比使用後, 直到葉片顯著增大時再改施平均肥。
葉面噴肥的運用:尿素與硝酸鉀按1∶1葉噴,N 與K 共同作用加速光合產物的轉化。高磷肥應選擇夜溫高的晴天進行, 葉面噴肥作為追肥的補充, 為合理濃度下每3d噴1次。

花期養護

蝴蝶蘭可作切花,瓶插壽命 1~2 個月,最長達 3 個月。將蝴蝶蘭花梗(已經開花)從母株上剪下,隨即插入清水中,每隔 3d 換 1 次水 ,7~10 d 剪去 端 2~3 cm, 弱光 10~15℃溫度下保存,增加空氣濕度可延長瓶插壽命,一般入水10cm 就行 ,太深易腐爛,太淺不利於吸水 ,切忌往花朵上噴水。二次開花應留 3~4 節,距節間 4~5 cm 處斜口切下,剪口不要剪在節上,保持夜溫 16~18 ℃,日溫 25 ℃,20 d 後即可發現花芽從第 3 節或第 4 節露出,一般 2 個月即可開花,快的 40 d 即可開花。
花後的營養調整
開花期是植物體消耗營養最多的時期,花期越長,消耗營養越多,花後需要恢復的時間就越長;植株越健壯 ,恢復調整期就越短。花期是蝴蝶蘭一生中生命活動最弱的時期,需水肥量也最低,若水肥過量,極易爛根;濕度超過 70%,則病害驟增,如花瓣灰霉病等。應將花期的濕度控制在 50%左右,以減少病害的發生,但濕度太低,則花瓣不厚,易出現花瓣向外翻卷的現象,降低觀賞價值。另外,花蕾分化期,晝夜溫差過大易導致“掉苞”,即花蕾由紅或白變淺,呈淺紅、橙紅,最後花蕾脫落。

注意事項

1、澆水過頻:栽培台灣蝶蘭的朋友,總是擔心台灣蝶蘭缺水,不管栽培介質是否乾燥,天天澆水,造成嚴重爛根。
2、溫度過低:通常台灣蝶蘭開花株上市的時間大多在早春,而買回家後一般也都置於客廳等處欣賞,這些地方的日溫雖然足夠,但夜溫卻稍嫌偏低。另一方面,專業栽培的蘭花大多是在設備良好的溫室里,相比之下,家裡的溫度和濕度都稍嫌不足,使得植株的長勢往往會日益衰弱。因此,有時不論養護得多么好,蘭花仍有不開花的時候。
3、施肥過量:有肥就施,而且不注意濃度,覺得施了肥就會長得快。須知台灣蝶蘭宜施薄肥,應少量多次。切記“進補”不可過度,不然適得其反。
4、小株種大盆:覺得用大盆,可以給台灣蝶蘭寬鬆的環境,用料充足。其實用大盆後,水草不易乾燥,須知台灣蝶蘭喜通氣,氣通則舒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