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史

台灣經濟史

《台灣經濟史》是由候家駿編寫,新星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歷史體著作,主要講述了台灣經濟發展起自大航海時代。

基本介紹

  • 書名:台灣經濟史
  • 作者:候家駿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史前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經貿經濟活動,參考文獻,

史前時期

根據考古遺址的發掘,台灣在舊石器時代晚期(50,000年前-10,000年前),就已經開始有人類居住。以現有的證據而言,目前台灣最早的文化為長濱文化(以八仙洞遺址最具代表性),這是在東海岸所挖掘出來的考古遺蹟。而在台南縣左鎮一帶,則挖掘出原始人類骨骸,史稱左鎮人。在台北盆地則有圓山文化、芝山岩文化和植物園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遺址。
台灣史前的經濟活動,因無文字記載,並無法描繪其全景,約略只是撈貝、漁獵及農耕為主的經濟活動。在植物園文化晚期,距今2000年前左右,包括台北在內的整個北台灣進入金屬器時代,十三行文化則為其代表。此階段的史前人類分布範圍更廣,除上述數個文化層地區之外,還包含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西新庄子遺址。十三行文化大致從距今2300年前開始出現,到漢人進入台北後才正式結束。而該文化的經濟活動更為加強,除了已知煉鐵,製造精緻鐵器外,漁獵與精緻農業活動也是主要經濟特徵。除此,十三行文化,已有可用來紡織的陶紡輪,並利用簡單工具來製作衣服。
大部分學者根據晚期十三行文化的特徵,推斷該文化為平埔族的活動紀錄。雖說沒有文字記載可供佐證,但是大致可以確定的是,與漢人接觸前的平埔族或其他原住民族群的經濟活動約略也著重於捕魚、狩獵與山田燒墾式農作。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經貿經濟活動

17世紀初,荷蘭東印度公司於台灣的經濟活動原先只僅止於澎湖,但當時中國明朝政府認為澎湖為其領土,使得荷蘭人於1624年轉而到當時未有實質政府統治的福爾摩沙(今台灣)大員(今台南市)設立據點,占領台灣的期間由1624年至1662年。
</p>  荷蘭東印度公司舊址 荷蘭占領台灣的目的是為對中國大陸、日本、韓國與東南亞據點的樞鈕,並壟斷馬尼拉(西班牙殖民地)與中國大陸間的貿易。主要的輸出貿易內容包括砂糖、鹿皮、鹿肉、鹿角、藤、米,轉運貿易內容包括荷蘭的金屬、藥材,巴達維亞的香料、胡椒、琥珀、麻布、棉花、鴉片、錫、鉛,中國的絲織品、陶器、黃金。
</p>
荷蘭東印度公司舊址
台灣經濟史
在工業方面,台灣於1950年代中期實施第一期經濟建設計畫,發展勞力密集輕工業,以替代進口商品,另外,也採取提高關稅、限制進口、外匯管制等方式,扶植以紡織業為主的民營企業。
1959年-1973年,正逢美國等先進國家正欲將勞力密集產業外移的大環境影響,50年代尹仲容、嚴家淦等技術官僚為吸引外人投資,決定採取自由開放、鼓勵出口等政策,由出口帶動生產。並發動了“19點財經改革措施”、“獎勵投資條例”、成立加工出口區等政策,讓台灣成為美、日兩國的加工基地並使台灣經濟活動從由農業社會轉為工業社會。
1973年-1979年,台灣經濟雖遭受石油危機,退出聯合國等因素影響,但在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下,使台灣石化業與重工業打下良好基礎。1980年代後,資金漸趨穩定的台灣陸續放寬進出口與投資限制,並於1987年實施新外匯條例實施,人民得以自由持有及運用外匯,並在台灣政府發展高科技工業的正確方向外,台灣今已成為亞洲的主要經濟體之一。

參考文獻

* 東嘉生著、周憲文譯,《台灣經濟史概說》,2000年,台北,帕米爾書局
* 劉益昌,1996,台灣的考古遺址,見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上)頁29-42。台北:玉山社。
* Long, Simen. 1991. Taiwan: China's Last Frontier.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 盧建榮,1999,入侵台灣:烽火家國四百年。台北:麥田出版。
* 史明,1980,台灣人四百年史(上、下冊)(平裝普及版)。San Jose,Calif.:蓬島文化公司。
* 王育德,1979,台灣:苦悶的歷史,中文修訂版,黃國彥譯。東京:台灣青年社。
* 周明峰,1994,台灣簡史。台北:前衛。
* 陳漢光、賴永祥編,《北台古輿圖集》,台北市,台北市文獻委員會,1957年。
* 黃昭堂著,《台灣總督府》,台北市,鴻儒堂出版社,2003年。
* 林衡道編,1988,台灣史。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 緒方武歲著,《台灣大年表》,台灣文化出版社,1943年。
* 又吉盛清,《台灣今昔之旅:台北篇》,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
* 莊永明著,《台北老街》,台北市,時報出版社,1991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