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全生

史全生

史全生,男,1940年7月出生,江蘇溧陽人。當代知名經濟史家、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畢業於南京大學。現任職於南京大學歷史系。江蘇省歷史學會、江蘇省南社研究會、南京中華民國史研究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全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溧陽
  • 出生日期:1940年7月
主要業績,人物經歷,

主要業績

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經濟史、中華民國史的教學、研究,撰寫了大量具有理論指導和實際套用價值的著作,成績卓著。先後主編著作有:《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台灣巴比倫出版社買取著作權以《南京政府的建立》的書名在台灣出版;《中華民國經濟史》,先後獲華東6省2市優秀政治理論著作一等獎,江蘇省優秀社科著作二等獎;《中華民國文化史》,獲南京市優秀社科著作二等獎;《台灣經濟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先後獲江蘇省優秀社科著作二等獎、華東6省2市優秀政治理論著作三等獎;還有《中國近代之最》、《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中國近代史通鑑》第8卷《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1937》。參編了《中華民國史綱》、《嚴復集》、《中國歷代名人詞典》、《蔣介石全傳》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

人物經歷

桃李布天下——史全生
出自:溧陽市政協辦公室 發布時間:2008-2-15
昔日寒門學子 今朝桃李芬芳
——記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歷史系教授史全生
錢和榮
我認識史全生教授是在他的書中,筆者愛讀一些經濟方面的書,有幸購到一部《台灣經濟發展的歷史與現狀》的書。該書全面地介紹了台灣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深刻地分析了其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特徵,探索其發展的規律,並以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地闡述了台灣經濟發展的成就與存在的問題。相信這對大陸了解台灣,為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將做出積極的貢獻。而主編這部著作的就是南京大學歷史系溧陽籍教授史全生。
於是我很想了解他,正值市政協《天南海北溧陽人》(第二輯)徵稿,於是我懷著誠惶誠恐的心情,給教授去了一封採訪信。信發出了,盼復中我曾去網上查閱:史全生,南大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義和團運動史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歷史學會和中華民國史研究會理事……
2005年10月黃金周期間,我接到了教授寄來的回信。信中道:“我是一名普通的學者,過去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教育科研上的事,極其普通,不值得稱道。作為一名教員,教書育人是我的本分,發表了一些論文,出版了一些著作,僅是治學研究的心得體會,都很正常。”
教授的來信,印證了越是知識淵博的人越是謙虛的道理。作為一個溧陽人,我為史全生教授這種謙虛謹慎、腳踏實地的學風而擊掌、而自豪。也正是天南海北的溧陽人這種人文精神,家鄉才人傑地靈,家鄉的人們不會忘記為國家建設而奮鬥、生活在外的遊子。因此筆者有責任把對史全生教授的了解反饋給關心家鄉,深愛溧陽的人們。
貧寒少年 艱難求學
史全生,1938年7月生於溧陽北部的丘陵山區,老家叫金莊村,從地圖上查離後周塘馬水庫不遠,史教授考入南大之時,水庫恐怕還未建成。金莊村過去屬陸笪鄉,現屬竹簀鎮。陸笪的自然條件很差,是我們溧陽的窮鄉僻壤,而金莊村的自然條件更差,它不近河,不鄰街,缺乏水利設施,解放前十年九旱,更不要說通公路了。在這樣既窮又偏的小山村,六十年前能出一個大學生真是難能可貴,這全是史全生努力奮鬥的結果。
1947年史全生開始上學,先在村小就讀,後升入後周中心國小。一度時期由於他家中實在負擔不起他繼續上學,中途曾輟學兩年,當然越是窮人的子弟越是懂得艱難求學的不易,所以他學習特別認真,上課時認真聽講,記憶力也比較強,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在黑板上解題的步驟他都深深地印在腦海中,所以每次考試他成績都很好。
那年代,學生在上學之後回家還要幫助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如割草放羊、餵豬放鴨等等。晚上還要做作業,那時沒有電燈,小小少年,蜷伏在昏暗的煤油燈下認真苦讀。在寒冷的嚴冬,透風的房內到處都能吹進讓人凍僵的西北風;夏天的酷暑,熱得他汗流浹背,蚊蟲的肆虐叮咬得叫人全身發癢。現在的許多小孩在舒適的空調下,再也想像不出那時求學的艱難了。江南多雨,家中沒有雨鞋,冬天赤腳當是常事,一步一個冷腳窩,踩著泥濘的山間小道,那鑽心透骨的寒冷讓他全身顫抖。這份罪說給現今的孩子聽,還以為你是編故事呢。
由於史全生從小天資聰明,再加上他的刻苦用功,他用四年時間就修完了六年的國小學業,於1953年7月畢業了。以後他那種刻苦的求學精神一直貫穿始終,成為他的一種寶貴精神財富。
國小畢業由於成績優秀而被省溧中錄取(當年省溧中在歌岐,1954年歌岐國中部獨立稱歌岐中學),1956年7月他國中畢業同樣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江蘇省溧陽中學高中部。
那時沒有公路,在初、高中學習的史全生一方面由於生活所需,必須經常往返於學校至老家的鄉間小道;另一方面由於家庭困難,寄宿在校必須節衣縮食,但他牢記父母的殷切希望,始終認真學習不敢有絲毫懈怠。老天不負苦心人,他在1959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南京大學歷史系。
那年高中畢業時,時任省溧中黨支部書記欒天泰(後曾任溧陽縣委書記)曾找史全生談話,說保送他去對外貿易學院。由於他在求學過程中喜歡上了歷史,又愛好文學,因此沒有同意;當然欒書記也善解人意地支持了他的選擇。
在南大史全生如魚得水,他熱愛自己的專業,他如饑似渴,除了認真聽記,還在圖書館研讀了大量參考書籍,這為他以後在大學的教學科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他的嚴謹學風得到全系老師的交口稱讚,由於他一直成績優良,在1964年畢業時,學校決定將其留校任教。
嚴謹治學 本色學者
史全生留校後,學校為了鍛鍊年輕教師,決定派其隨匡亞明校長去海安縣搞社教工作,從此他便步入了社會的巨大的歷史軌跡,而後全國開始了“文化大革命”,轉眼就是十年。拿史教授自己的話說:“從此一混就是十年,在這寶貴的青春年華時期都在勞動、政治學習中度過了。”
萬劫不復的十年,打碎了多少青年才俊凌空展翅的夢呀!這十年,同樣耽擱了史全生教書育人最能出成果,最能提高自己的絕好機會。
全國開始恢復高考後,史全生也開始了他的執教生涯。他從助教、講師、副教授,一直做到教授、博士生導師,一步一個腳印、步步腳踏實地。他深知這十年一去不復返了,他必須用加倍的努力去彌補這失去的十年,所以他對教育工作十分認真,每節課都認真備課,事先準備好講稿,上課時認真講課。他十分注重社會的變革,把平時捕捉到的一些社會現象,對照歷史經驗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看法,與學生展開討論。在教課之餘,他又潛心研究一些理論知識和歷史資料,並把自己的研究心得講給學生聽。同學們感到史老師講課理論聯繫實際,很自然、親切,特別實在。
史全生在和學生的相互交流中得到了學生們的首肯,給學生們留下了一個本色學者的良好形象,同時他們也對這位史教授的教學風格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史全生在教書的同時,時刻提醒自己要用言教、身教來影響學生;要用自己的每一言行為學生樹立一個榜樣。他這種良好的師德和嚴謹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學術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在得到學生好評的同時,也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充分肯定。南京大學為了表彰他在教學方面所做出的貢獻,曾經多次授予他優秀教學獎。
教書育人 碩果纍纍
史全生從1959年踏入南大校門至今,在南大默默耕耘了四十七年,將近半個世紀。他先是主要從事本科生教育,從1986年開始指導研究生學習,至今先後為國家培養的碩士研究生三十餘名,博士生十四名。
他的這些碩士、博士學生,現在都在各自的重要工作崗位上工作。他們有任國家台灣研究所所長助理兼台灣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的,有任南通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張謇研究所所長、教授的。還有許多學生散布在南京大學、湖北大學等各地大學任教。在各省、市機關工作的也不少,有的已擔負了地方領導工作,可謂桃李滿天下!
史全生教授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潛心開展史學研究工作。至今參與著作、單獨著作和主編的著作共有十五部,另外他本人在國內外各種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達百餘篇之多。
主編著作(包括單獨著作)的有
一、《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年台北巴比倫出版社取得出著作權,以《南京政府的建立》的書名出版了修訂本。
二、《中華民國經濟史》,江蘇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同年獲華東六省一市優秀政治理論著作一等獎,1991年獲江蘇省優秀社科著作二等獎。《人民日報》海外版、《南京大學學報》、《民國檔案》等多家報刊對該書發表評論,一致認為該書觀點新穎、實事求是、資料翔實,是近年難得的一部優秀學術專著。
三、《中華民國文化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出版,1991年獲南京市優秀社科著作二等獎。這也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出版的第一部全面論述民國時期文化發展的學術專著,《南京日報》和有關專家也都發表了評論,一致予以好評。
四、《台灣經濟發展的歷史與現狀》,東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獲江蘇省優秀社科著作二等獎。《民國檔案》也發表了專門的書評,對該書予以好評。
五、《中國近代之最》,大連出版社1992年出版,此書為單獨著作。
六、《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東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出版,1999年獲江蘇省高校文科優秀著作二等獎。有關專家發表文章指出:該書是近年來寫得最好的一部軍事史。
七、《中國近代史通鑑——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紅旗出版社1997年出版。
八、《中國審計史》第二卷上篇《中華民國的審計》,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年出版。此書由國家審計署委託史全生主持撰寫,審計長李金華掛名主編。
九、《中華民國史》,十朝古都文化叢書之一,南京出版社2005年出版,此書為單獨著作。
主持國家教委和審計署重大科研課題四項:
一、中華民國文化史研究,國家教委“七五”規劃重點課題項目。
二、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研究,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重點課題項目。
三、中國審計史民國時期審計研究,國家審計署重點課題項目。
四、抗戰前後國民政府開發西部研究,國家教委文科教育基地重大課題項目。
上述四個重大研究課題前三項均已完成,並已出版了專著,第四項亦已完成大部分,近期亦將完成。
史全生教授的學術論文由於數量太多,不可能一一列出,這裡僅列舉他最近發表的幾篇論文,亦頗具獨特見解,故作如下介紹:
一、《關於南京臨時政府的性質問題》,由《史學月刊》2003年第五期發表,主要針對過去學術界關於孫中山1912年初建立的中華民國政府是不是革命政府的爭論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張不要老糾纏於革命不革命的問題,而是應該重視其是否具有近代化管理職能的政府。
二、《歷史檔案》2004年第二期發表的《晚清時期的西部開發》,著重論述了晚清時期的洋務派官員開發西部的原因和動機,開發過程和概況,歷史影響、作用及其局限性,相信會對當前開發西部提供歷史的借鑑。
三、由《安徽史學》2004年第三期發表的《關於中國資產階級的產生與形成問題》,主要以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論述了中國資產階級產生於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不久,而不是過去通常說的18世紀八九十年代。
四、《論寧波幫商人的產生形成》,由《江蘇文史研究》2004第四期刊出,主要論述了近代寧波幫商人產生形成的過程及其歷史影響與作用,由於該文觀點新穎,所以刊出後又有多家刊物轉載發表,影響較大。
五、《林則徐治蘇風範》,由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年出版,主要論述了19世紀二三十年代林則徐在江蘇任職期間,勇於改革,勤政廉政,興修水利,發展經濟,為國為民及與同僚和衷共濟的歷史功績,值得後人紀念借鑑。
昔日學子 情系家鄉
史全生當年刻苦求學,進入高中後喜歡上了文學,並開始習作小小說和詩,1958年前後他在我市《溧陽文藝》、《溧陽日報》和《勞動》等報刊上發表過文章。其中的一篇小說《十張鏵犁》還得到縣中一位語文老師的好評呢。
當年高中畢業的史全生謝絕了欒書記保送去外貿學院的原因,也是因為他愛好文學的緣故。後來他在讀書的過程中,又逐步喜歡上了歷史,特別是1958年時讀了一篇郭沫若為曹操鳴不平的文章,從此他便真正迷上了歷史。
史教授雖然教書育人工作繁忙,但他仍十分關心溧陽、熱愛家鄉,儘可能地幫助家鄉。1970年至1972年他在南京大學五七農場(果園農場)辦公室工作期間,經常與溧陽和農場周邊各公社進行聯繫,向周邊各公社幫助提供農技和汽車、拖拉機等設備。回校以後,也曾為陸笪公社社辦企業的發展而奔波聯絡過。特別是恢復高考以後,經常有家鄉考生的家長找他幫助,凡符合條件要求的,他也總盡力幫助解決。
現在史教授雖然年事已高,仍時刻關注著溧陽,惦記著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企盼著家鄉的飛躍發展,所以他也常擠出時間回溧陽。但願教授今後能多安排一些時間,來溧陽走走、看看。家鄉正在用高速增長的經濟成果歡迎他。
勤奮耕耘在史學界的教授
——記南京大學史全生教授
史全生,江蘇溧陽人,漢溧陽侯58世孫,生於1938年。早年先後進入溧陽縣後周國小、歌岐初級中學、江蘇省溧陽中學高中部讀書。學生時代的史全生就十分喜愛文學,曾經在《溧陽日報》、《溧陽文藝》等報紙、刊物上發表數篇小小說與詩歌。同時他也愛好評論史事和時政。1959年,史全生考入南京大學歷史系,於1964年畢業後留校任教,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經濟史、中華民國史的教學與研究,職稱由助教到講師、副教授直至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教研室主任、黨支部書記、歷史系總支委員與分黨委委員;併兼任中華民國史研究會、江蘇省歷史學會、全國義和團運動研究會理事,江蘇南社與柳亞子研究會理事、副會長,河南人民出版社《中華民國史叢書》編委。
史全生自1985年聘為副教授後,次年即聘為碩士生導師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聘評為教授以後,又聘評為博士生導師,指導博士生。已先後指導碩士生30多名,博士生14名。他指導的研究生均通過論文答辯,獲得了博士、碩士學位。現在,有的已是研究所研究員、所長,有的成了高等學校教授、副教授,有的在軍事院校任大校教授、上校副教授,有的在政府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成為國家有用之材。
歷史學,是社會科學中很重要的一門學科。古人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歷史唯物主義者歷來認為,去偽存真地研究歷史、認清歷史,還歷史以本來面目,可以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從中得到啟示,吸取經驗教訓,並對現實社會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而歷史又是嚴肅的、客觀存在的、不容歪曲的。從事歷史學的研究、教學,必須嚴肅認真。史全生教授正是抱著那種認真負責的態度,嚴謹細緻地展開工作,取得了可觀的學術成果。
在數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史全生教授先後擔任學校開設的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經濟史、台灣經濟史、中華民國經濟史、中華民國文化史、中國現代史、中國近代史講座等多門課程。其中他所負責講授的台灣經濟史與中華民國經濟史,曾作為南京大學全校公選課。由於他學識豐富,講課深透,又能廣證博引,觀點新穎而客觀,深受聽課學生歡迎,選課的學生有時多達一、二百名。史全生教授在教學工作中還一貫注重既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他為人師表,身教言教並重。工作中總是課前收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細心歸納分類,認真負責地上好每一堂課。而且對待學生也是耐心細緻,諄諄誘導,力求使聽課的學生能得到儘可能多的啟發和收穫。史全生教授曾多次榮獲南京大學優秀教學質量二、三等獎。
40多年來,史全生教授在悉心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孜孜以求,刻苦鑽研,筆耕不止,發表了大量的歷史學術論著。至今為止,已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許多高質量的論文,已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心和其他各刊物轉載、報導,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如:《論嚴復的經濟思想》(《南京大學學報》1978年第3期);
《柳亞子筆名考釋》(《民眾論叢》1980年第4期);
《戊戌變法失敗的經驗教訓》(民眾雜誌)1981年第2期);
《關於中國近代經濟史的分期問題》(《南京大學學報》1982年第4期);
《江浙財團與蔣介石政權的建立》(《江海學刊》1984年第3期);
《論戊戌維新運動中的帝黨》(《歷史檔案》1984年第4期);
《關於柳亞子對南明史的研究》(《民國檔案》1994年第4期);
《論台灣地區的洋務運動》(《南京大學學報》1994年第4期);
《論孫中山的“社會主義”思想》(《江蘇社會科學》1996年第2期);
《論洋務派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歷史檔案》1998年第3期);
《英美菸草公司與南洋兄弟菸草公司之爭》(《南京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
《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述評》(《歷史檔案》2002年第3期);
《論抗戰時期大後方的科技開發》(《民國研究》2003年年刊);
《略論民國審計制度的建立與發展》(《民國檔案》2003年第1期);
《關於南京臨時政府的性質問題》(《史學月刊》2003年第5期);
《林則徐治蘇風範》(《林則徐與江蘇》,全國“林則徐與江蘇”學術研討會文集,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年出版);
《晚清時期的西部開發》(《歷史檔案》2004年第2期);
《寧波籍買辦與“寧波幫”的崛起》(《江蘇文史研究》2004年第4期);
《關於中國資產階級的產生與形成》(《安徽史學》2004年第5期);
《同盟會,國民革命的聯盟——關於同盟會的性質問題》(《安徽史學2006年第一期》;
《論台灣光復後獨特的行政體制與接收措施》(《紀念台灣光復60周年暨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正在出版中)。
與此同時,史全生教授也主編著作和參與著作了一系列學術專著和大型工具書。其中主編的著作有:
1),《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是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華民國史叢書》的第一批著作。1992年台灣巴比倫出版公司取得著作權在台灣出版修訂本,書名改為《南京政府的建立》。
2),《中華民國經濟史》,45萬字,匡亞明校長作序,由江蘇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在社會產生廣泛影響。《人民日報》海外版、《南京大學學報》、《江海學刊》、《民國檔案》、《揚州師院學報》等報刊均發表書評,盛讚該書為“史學領域的一朵奇葩”。故於同年10月獲華東六省二市(上海、青島)出版界優秀政治讀物一等獎;1991年獲江蘇省優秀社會科學著作二等獎。
3),《中華民國文化史》上、中、下三卷93萬字,匡亞明校長作序,1990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為大陸第一部民國文化史專著。1990年10月《南京日報》曾採訪作大幅報導,1991年獲南京市優秀社會科學著作二等獎。
4),《台灣經濟發展的歷史與現狀》,38萬餘字,為大陸第一部對台灣經濟發展的歷程進行全面而深刻論述之學術專著,1992年由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民國檔案》曾為該書發表書評,盛讚該書具有觀點新穎、資料豐富等一系列特點。1994年獲江蘇省優秀社會科學二等獎。
5),《中國近代之最》,24萬字,1992年由大連出版社出版。
6),《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46萬餘學,著名軍事史專家郭化若中將作序,1996年由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為我國第一部完整系統的軍事教育發展史專著,填補了我國軍事教育史領域的空白。1998年獲江蘇省高校文科優秀社會科學著作二等獎。
7),《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1937)》200餘萬字。此書乃紅旗出版社為迎接香港回歸,組織全國有關高校教授編撰的十卷巨著《中國近代史通鑑(1840—1949)》之第八卷。由中國史學會會長戴逸先生任總主編,史全生教授為總編委、第八卷主編。該書於1997年出版。
8),《中華民國文化》,此書是南京出版社為迎接全國第十屆運動會在寧舉辦、宣傳南京而組織出版的“南京十朝文化叢書”之一。南京市是十朝古都,具有豐富的的文化底蘊,為發掘南京深厚的文化內涵,組織出版該書,每個朝代出一本計十本,由南京出版社2005年出版。
9),《溧陽金莊史氏宗譜》,此書是受家鄉父老之命,為家鄉族人編撰的族譜。家鄉父老提供素材後,史全生教授親自整理編撰並出資於2006年3月刊印。
10),《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史論文集》,30萬字,此書是史全生教授近年來所發表的有關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論文匯總出版論文集,現正在出版之中。
參與合作的著作主要有:
1),《嚴復詩文選注》,江蘇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是江蘇省委宣傳部組織有關專家、教授選擇嚴復的部分詩文,予以校點注釋的著作,史全生教授是校點注釋人員之一。
2),《中華民國史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陸出版的第一部民國史專著,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美國美聯社曾發布訊息予以報導。全書約50萬字,由張憲文主編,史全生教授是作者之一,撰寫第一編約8萬餘字。1986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3),《嚴復集》,全書五冊,約120萬字,主要收集了有關嚴復的詩、文、日記、翻譯按語、著譯等,並進行校勘整理,由王栻先生任主編,史全生教授為編輯校點成員。該書1989年中華書局出版。
4),大型工具書《中國歷代人名詞典》,共205.7萬字,邱樹森為主編,史全生教授是副主編之一,撰寫民國人物詞條千餘條,約20萬字,並參加全書的統稿。1989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5),《蔣介石全傳》,以往的蔣介石傳記均寫至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時止,到台灣以後的事均缺,所以並不全面。此書是第一部包括蔣介石1949年到台灣以後的情況,故稱“全傳”。全書92萬餘字,由張憲文、方慶秋、任主編,史全生教授是作者之一,撰寫一至五章8萬餘字。1996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6),大型工具書《中華民國史大詞典》,450餘萬字,由張憲文、方慶秋、黃美真任主編,史全生教授是副主編之一,負責民國文化與經濟部分的詞條編撰工作。2001年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
7),《中國審計史》,是我國第一部審計史專著,三卷本110萬字,由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任主編,史全生任編委,負責第二卷上篇民國審計史部分約15萬字的編著。2004年由中國審計出版社出版。
從1986年開始,史全生教授先後承擔了國家一些重要的科研項目:
1),1986年國家教委“七五”規劃社科項目《中華民國文化史研究》。
2),1991年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項目《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研究》。
3),1996年江蘇省社科“九五”規劃研究項《江蘇近代民族工業調查研究》。
4),2000年國家審計署中國審計史研究項目《中華民國審計研究》。
5),2001年國家教委重大科研項目《抗戰前後國民政府西部開發研究》。其中前4項均已按計畫準時完成,或形成專著出版,或形成論文發表;第5項亦即將形成專著完成。
2005年,史全生教授退休後,仍被學校聘為教學督導和中共組織員,繼續發揮著“餘熱”。此外,作為一位出色的史學家,史全生還十分關注家族的事業,在2005年成立的史氏歷史文化研究會中擔任了副會長職務,為家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