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狹葉艾

台灣狹葉艾

台灣狹葉艾(學名:Artemisia somai)是菊科蒿屬的植物,是台灣的特有植物。分布在台灣本島,生長於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石質坡地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狹葉艾
  • 學名:Artemisia somai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春黃菊族 Anthemideae
  • 亞族:菊亞族 Chrysantheminae
  • :蒿屬 Artemisia
  • 亞屬:蒿亞屬 Subgen. Artiemisia
  • :艾組 Sect. Artemisia
  • :台灣狹葉艾
  • 分布區域:中國台灣
  • :南方大頭蒿系 Ser. Serpentes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相關變種,

形態特徵

植株:多年生草本。
根:主根細長,側根略少;根狀莖短,斜向上,直徑4-6毫米,有營養枝。
莖:莖通常單生,稀少數,高60-120厘米,下部稍木質化,有細縱棱,不分枝或上端有少數著生頭狀花序的短分枝,枝長3-6厘米;莖、枝初時被灰白色絹質短柔毛,以後脫落。
葉:葉紙質或厚紙質,表面初時被灰白色絹質柔毛,以後稀疏,近無毛,背面密被白色綿毛;基生葉、莖下部及中部葉密集著生,長圓狀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10-12厘米,寬3.5-4厘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4-5枚,裂片間隔寬並稍向葉先端彎曲,中央與側邊中部裂片常再3全裂,稀2或4全裂,小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8毫米,寬(2-)3-4毫米,先端銳尖,葉柄長約1.5-2.5厘米,無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全裂、3全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之苞片葉為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1.5厘米,寬2-3毫米。
花:頭狀花序寬卵形或近半球形,直徑3.5-4毫米,具短梗及小苞葉,梗長2-2.5毫米,在分枝端或分枝的小枝上排成短總狀花序,而在莖上組成狹窄或略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略小,卵形,背面被白色短柔毛,先端尖,邊狹膜質,中層總苞片橢圓形,先端圓,常有撕裂,背面被白色短柔毛,邊寬膜質,內層總苞片倒卵狀橢圓形,半膜質,背面毛少或近無毛;花序托圓錐形;雌花8-15朵,花冠狹管狀,檐部有2-3裂齒,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18-25朵,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檐部外卷,外面具腺點,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鈍,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
果:瘦果長卵形。
花果期:11月至翌年2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00—2000米地區的石質坡地上。

分布範圍

為台灣特有種。產於南投、嘉義、花蓮等地;模式標本采自台灣嘉義阿里山。

相關變種

太魯閣艾(變種)
Artemisia somai Hayata var. batakensis (Hayata) Kitam. l. c. 9: 32. 1940; S. Y. Hu l. c. 18(3-4): 261. 1965; 台灣植物志4: 794, 圖版1202. 1978. ——A. batakensis Hayata, l.c. 8: 64. 1919.
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本變種兩性花的花冠基部具稀疏長鬚毛。
產台灣台中、嘉義、高雄、花蓮等地;分布在海拔1 500-2 100米地區石灰岩山地山脊、分水嶺等縫隙中。模式標本采自台灣東部花蓮至太魯閣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