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研5號探測船

台灣海研5號探測船

台灣海研5號探測船,是由中國台灣地區自主設計建造的海洋探測船,首要目標是前往太平島周邊海域,實施“海域震測及鑽探”,展開在南海油氣開發的前置作業。

2014年10月9日上午8時1分,海研五號從台南安平港出發,航向馬祖進行地底資料蒐集,因海象太差要折返澎湖避風,疑因風浪太大。2014年10月10日傍晚5時航經澎湖縣湖西鄉龍門外海查甫嶼東方3浬附近失去動力,船身右弦觸礁進水,晚間9時30分沉沒。

研發背景,船艦性能,主要用途,沉沒事故,主要影響,

研發背景

“雲峰”中程飛彈、“雄風2E”巡航飛彈和“雄風3”超音速反艦飛彈被稱為“新三彈”,是台當局自李登輝時期就啟動、由“中科院”主導的反制性武器研發計畫。但台軍的九鵬飛彈基地,以往只有基地本身和蘭嶼、綠島三個遙測站,缺乏遠距遙測點,導致這些飛彈只能做環繞式試射,無法獲得完整有效的測試數據,對研發量產影響都很大,台“中科院”因此通過“星隼項目”。
從2010年到2013年總共編列了近24億元新台幣經費,以延伸九鵬基地遠距離飛彈觀測系統與更新遙測系統為名,在“海研五號”海上裝設“X-band雷達系統”,使該船擁有了追縱觀測並分析飛彈飛行數據的能力,成為台軍位於海上的第4個機動觀測點,“海研五號”實質上也成為台灣唯一的飛彈觀測船。
2013年9月,“海研五號”曾在西南海域海床採集到高濃度的甲烷氣,並首度實際點燃成功,上個月還與德國科研機構合作在台灣西南外海進行可燃冰資源探勘計畫,近期正在執行台當局第二期能源科技計畫。

船艦性能

台灣海研5號探測船
台灣海研5號探測船隸屬於台灣的“國家實驗研究院”,完全由台灣自主設計建造,總造價14.6億元(新台幣,下同)。
“海研5號”船長72.6米,總重2700噸,長72.6米,寬15.4米,最大航速12節,續航力達50天,航程可達13000海里。該船由台灣自行設計建造,建造經費達新台幣17.9億元,配有18名船員及30名研究員,2012年正式交船,2013年2月才開始出海作業。
“海研五號”是台灣第4艘海洋研究船,也是最大、最先進的一艘。據“台灣實驗研究院海洋中心”前主任高家俊介紹,在“海研五號”之前,台灣擁有3艘學術研究船,但因為島內忌諱“4”,這艘2011年下水的新船被命名為“海研五號”。
“海研五號”隸屬台當局“國家實驗研究院”的“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是台灣第一艘2000噸級以上的海洋探測船,也是台灣航程最遠、噸位最大的海洋研究船,“海研5號”加滿油可以連續航行30天。台灣現有的3艘海洋探測船超過7級風浪就無法出海,“海研5號”不但可頂著8級風浪執行任務,續航力更是“海研3號”的兩倍以上。

主要用途

台灣海研5號探測船可協助台灣科學家在全球各大海洋展開勘探研究。“海研5號”配備具有機械手臂功能的遙控無人載具,可以深入海底3000米,進行油氣、深層海水、離岸風電和可燃冰勘探,協助科學家研究開發新能源
“海研五號”將重點放在事故究責和遇難者撫恤方面。事實上,作為台灣首艘具有遠洋探測能力的海洋研究船,“海研五號”沉沒的後續影響是相當複雜而長遠的。
“海研五號”肩負多項海洋研究任務,包括海底礁層研究調查、海洋水文研究、觀測台灣周邊海底地震狀況、監測核電廠附近海底斷層,以及替代能源探尋。

沉沒事故

2014年10月9日上午8時1分,海研五號從台南安平港出發,航向馬祖進行地底資料蒐集。
2014年10月10日晚間5時,因海象太差要折返澎湖避風,疑因風浪太大,昨天傍晚5時航經澎湖縣湖西鄉龍門外海查甫嶼東方3浬附近失去動力,船身右弦觸礁進水。
2014年10月10日晚間9時30分,台灣耗資15億打造的科學研究船海研五號不敵強颱風“黃蜂”展翅,遭逢劫難,在澎湖縣湖西鄉龍門外海觸礁沉沒。船上45人全部獲救,但送醫後有2人不治。
事故地點距離龍門漁港約12浬,因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海面8級浪、11級強陣風,又遇上大滿潮,搜救行動不易。救難人員趕赴現場時,海研五號約3/4船身都沒入海中,僅船頭露出水面,全船人員都穿著救生衣在甲板等待救援時,但突然有大浪打來將人員掃入海里。
海巡人員冒險接近救援,海軍成功級飛彈巡防艦繼光軍艦、子儀軍艦、大字型救難艦大漢軍艦、錦江級飛彈巡邏艦鄱江軍艦在旁協助。
2014年10月16日,海研5號航跡圖曝光,證實船應該是先撞擊暗礁後才失去動力,初步研判人為疏失可能性最高。航跡圖清楚顯示,海研5號在觸礁前船艏是穩定朝向西南方航行,並以平均每小時11、12節正常速度前進,航跡在行經5至10公尺淺水區撞上暗礁。剎那間船瞬間失去動力,並航道偏離,整個船艏嚴重錯動左右搖晃不定,航速一下子驟降至7節,最後只剩不到1節速度隨風浪漂流,證實是先觸礁後才失去動力沉沒。
2014年10月21日上午10時20分,澎湖地檢署與台“海巡署”上午證實,已將船上黑盒子尋獲並打撈上岸,有助於還原沉船原因。先前因海象惡劣,無法定位海研五號的位置,昨天天氣放晴後,很快就完成船身位置定位,今天上午順利把黑盒子打撈出海,至於船體何時打撈,還待台“航港局”評估。

主要影響

2014年底,在“海研五號”加入飛彈測試行列後,台“中科院”原本計畫在東部海域對“雲峰”中程飛彈進行全彈全射程試射,作為量產前的關鍵測試。但“海研五號”的意外沉沒,不僅讓這次試射計畫夭折,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雲峰”中程飛彈的量產進程。而這種挫折,對於手握多項武器研發計畫的台軍來說,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2014年10月台灣最大海洋研究船“海研五號”在澎湖外海觸礁沉沒,這起船難除了導致2名科研人員死亡、數十人受傷外,也重創台灣海洋研究、空氣監測、替代能源探尋等重大科研計畫,甚至波及台軍多個重大飛彈研發案。耗10年精力打造的“海研五號”,僅僅出航50多次就意外沉沒,不僅對台當局多項雄心勃勃的海洋研究計畫造成重創,也波及到台軍多型飛彈自主研發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