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泡桐

台灣泡桐

台灣泡桐,中藥名。為桑科植物水桐木Ficusfis tulosa Reinw. ex Bl.的根皮、葉。分布於華南及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止痛之功效。用於濕熱小便不利,腹瀉,跌打腫痛。

基本介紹

  • 中藥名:台灣泡桐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蕁麻目
  • :桑科
  • :榕屬
  • :水桐木
  • 採集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9-15g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皮、葉。

性味

味辛、苦,性微寒。

功效

清熱利濕,活血止痛。

主治

用於濕熱小便不利,腹瀉,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形態特性

水桐木又名:水同木,哈氏榕,尖刀樹。常綠小喬木,樹皮黑褐色,枝粗糙,葉互生,紙質,倒卵形至長圓形,長10-20厘米,寬4-7厘米,先端具短尖,基部斜楔形或圓形,全緣或微波狀,表面無毛,背面微被柔毛或黃色小突體;基生側脈短,側脈6-9對;葉柄長1.5-4厘米;托葉卵狀披針形,長約1.7厘米。榕果簇生於老乾發出的瘤狀枝上,近球形,直徑1.5-2厘米,光滑,成熟桔紅色,不開裂,總梗長8-24毫米,雄花和癭花生於同一榕果內壁;雄花,生於其近口部,少數,具短柄,花被片3-4,雄蕊1枚,花絲短;癭花,具柄,花被片極短或不存,子房光滑,倒卵形,花柱近側生,纖細,柱頭膨大;雌花,生於另一植株榕果內,花被管狀,圍繞果柄下部。瘦果近斜方形,表面有小瘤體,花柱長,棒狀。花期5-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濕潤雨林或山地、丘陵、溪邊。分布於華南及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補氣,潤肺,活血,滲濕利尿。治五癆七傷,跌打,小便不利,濕熱腹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