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油杉

台灣油杉

台灣油杉(學名:Keteleeria formosana Hayata )是松科、油杉屬喬木,高可達35米,樹皮粗糙,不規則縱裂;樹冠廣圓錐形;葉片條形,在側枝上排列成兩列,先端尖或鈍,稀平截或微凹,基部楔形,上面光綠色,下面淡綠色,幼樹小枝或萌生枝有毛,球果短圓柱形,上部邊緣向外反曲,鱗苞中部較窄,種翅中下部較寬,上部漸窄。

台灣油杉中國特有種,分布於中國台灣,在海拔300-1900米的低山區與闊葉樹種混交成林。

台灣油杉木材帶黃褐色,材質脆弱,可作建築、橋樑等用材。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主要價值,研究保護,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35米,胸徑達2.5米;樹皮粗糙,暗灰褐色或深灰色,不規則縱裂;樹冠廣圓錐形;冬芽紡錘狀卵圓形、卵圓形或橢圓形;一年生枝有密生乳頭狀突起,乾後呈淡紅褐色或淡褐色,二、三年生時淡黃褐色。葉條形,在側枝上排列成兩列,長1.5-4厘米,寬2-4毫米,先端尖或鈍,稀平截或微凹,基部楔形,上面光綠色,中脈兩側有連續或不連續的氣孔線2-4條,或無氣孔線,下面淡綠色,中脈兩側各有氣孔線10-13條;橫切面上面至下面兩側和下面中部有一層連續排列的皮下層細胞,上面中部常有少數散生的皮下層細胞形成第二層,有時兩端角部有第二層;幼樹小枝或萌生枝有毛,葉之先端有漸尖的刺狀尖頭。
球果短圓柱形,長5-15厘米,徑4-4.5厘米;中部的種鱗斜方形或斜方狀圓形,長約2.3厘米,寬約2.1厘米,上部邊緣向外反曲,鱗背露出部分無毛;鱗苞上部微圓,裂成不明顯的三裂,中裂窄長,先端尖,側裂微圓有細齒,鱗苞中部較窄,與下部等寬或近等寬;種翅中下部較寬,上部漸窄。

近種區別

台灣油杉台灣油杉
台灣油杉的種鱗斜方形或斜方狀圓形,與江南油杉 K. cyclolepis Flous 相似,其區別主要在於台灣油杉的一年生枝有密生乳頭狀突起點,種鱗上部邊緣向外反曲。而江南油杉的一年生枝則常有或多或少的毛,稀無毛,種鱗的上部邊緣不反曲。

產地生境

為中國特有種,產於台灣。生長在海拔300-1900米的低山區與闊葉樹種混交成林。

主要價值

台灣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 var. formosana),台灣四奇木之一。油杉僅產於台灣中國大陸,台灣油杉為台灣特有種。僅在北部坪林一帶和南部大武山區,於400-700公尺的稜線山坡上,發現有天然植群,呈不連續破碎分布於台灣南北兩端,是台灣當局明令保護的稀有植物
台灣油杉台灣油杉
木材帶黃褐色,材質脆弱,可作建築、橋樑等用材。

研究保護

台灣油杉飽滿種子(有效種子)率偏低,只有低於百分之十屬飽滿種子,其他勻空粒。其後發現台北植物園內的台灣油杉大粒種子從多胚期到帶子葉胚期的組織切片顯示80%均有授精,但發育到成熟胚的階段卻近乎完全敗育。因此可以顯示台北植物園台灣油杉種子空粒形成的主要原因為受精胚敗育。
台灣油杉台灣油杉
針對台灣南北地區之台灣油杉進行DNA分析,可以分成四個類群,分別為第一類群包括坪林台灣油杉自然保留區文山事業區第40及41林班;礁溪油杉自然保護區宜蘭事業區第24及25林班,第二類群包括了南部台東林管處大武台灣油杉自然保護區大武事業區第41林班,第三類群為台東林管處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大武事業區第30林班,以及第四類群為達仁山區第一嶺線及第二嶺線。王維洋指出台灣油杉單株間遺傳變異約為20%,對針葉樹來說變異不算小,而且族群間有明顯的遺傳區隔,因此每一株都具有代表性,都應妥善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