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亂彈(浙江劇種)

台州亂彈(浙江劇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台州亂彈是一種浙江省的傳統戲曲劇種。唱腔十分豐富,以亂彈為主,兼唱崑曲、高腔、徽調、詞調、灘簧等,是全國少有的多聲腔亂彈劇種之一。其舞台語言以中原音韻結合台州官話,充滿民語鄉韻,通俗易懂,別具特色。伴奏樂器有文場、武場的分別,文場分絲竹管弦樂曲和嗩吶曲兩類,武場分鬧台鑼鼓和表演鑼鼓兩類。台州亂彈的腳色行當分“上四腳”和“下四腳”,“上四腳”包括生、旦、淨、醜,“下四腳”包括外、貼、副、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州亂彈
  • 所屬類別:浙江劇種
  • 舞台語言:中原音韻,結合台州官話
  • 別名黃岩亂彈
  • 流行地區:台州、溫州、寧波、紹興、金華等
  • 代表劇目:七閣八帶九記十三圖等
  • 絕技耍牙,雙騎馬,甩火球等
  • 成就:浙江著名的四大亂彈之一
詞目釋義,改變陳舊,觀念創新,管理體制,管理體制,用人體制,分配體制,擴大宣傳,後繼有人,

詞目釋義

台州亂彈,原本叫做黃岩亂彈,它形成於明末清初,是浙江著名的四大亂彈之一,被文化部列為中國318個地方劇種之一。流行於台州、溫州、寧波、紹興、金華麗水等地區。台州亂彈有三百多個劇目,常演劇目號稱"七閣八帶九記十三圖",七閣包括《回龍閣》、《蘭香閣》等,八帶包括《鴛鴦帶》、《掛玉帶》等,九記包括《拜月記》、《白兔記》等,十三圖包括《百壽圖》、《雙獅圖》等。
台州亂彈
此外代表性劇目還有《三星爐》、《紫陽觀》、《漢宮秋》、《連環記》、《長生殿》、《單刀會》、《五虎平西》、《陽河摘印》、《錦羅衫》、《紫金鐲》等。 隨著劇種的發展,行當分類越來越細。在表演方面,台州亂彈有許多絕技,如"耍牙"、"雙騎馬"、"鋼叉穿肚"、"甩火球"、"雨傘吊毛"等,長期以來一直為人所稱道。
台州亂彈陷入了生存困境。歸納起來可以從如下五方面來看。

改變陳舊

面貌陳舊、缺乏創新
台州亂彈沿襲了多年不變的風格、腔調以及演出形式,不顧時代發展的需要,抱殘守舊,抱著一塊“戲曲活化石”的金牌,從鼓點節奏、用詞譴句、服裝色彩、化裝技藝等方面都不做改變,自我封閉意識太強了。守著祖宗的陳規默矩幾百年不作改變,似乎無法適應今天觀眾的需要。

觀念創新

演出劇目內容陳舊、雷同,時代感不強
台州亂彈演出,缺乏新的思想,新的觀念和新時代感情的加入。就算是台州亂彈的代表作,觀眾也不可能幾十年看一齣戲。
台州亂彈在我們的衰落使得它與80年代後的年輕一輩造成了脫節。80年代後的我們身邊圍繞著的是新的藝術。若要把節奏拖沓、唱詞陳舊的唱腔教給80年代後的年輕一代,又怎么能吸引他們。
台州亂彈中表現現實生活題材的劇目非常稀少。相當多的現代戲劇創作都喪失了生命力,不被觀眾喜愛。因為某些劇目存在主題先行,意圖解決政治問題的毛病,不注重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不善於營造扣人心弦的戲劇情景。
陳毅同志曾有一句話放到今天也是適宜的——“希望所有的劇種都給我們新的戲,新的演員,新的故事,新的唱腔,新的表現手法。”

管理體制

藝術運行體制的束縛
台州亂彈舊的藝術體制的束縛,阻礙了地方戲曲創作、演出隊伍的生存發展。藝術運行體制包括管理體制,用人體制與分配體制等。

管理體制

中國戲曲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藝術,沒有花很多的時間、下很多的功夫去研究、學習,是掌握不了這其中的藝術規律的。很多人都在責怪各級文化部門沒有下力氣去管理,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不切實際的。但是各級文化部門管理後的實效卻不明顯。
培養一個戲曲演員要5-8年時間,一個戲曲鼓師至少要10餘年時間,一個戲曲編導的成長花費10年20年 也不為奇,這些還需要被培養者耐得住寂寞,忍受的住清貧和外界的誘惑。要掌握這們一門藝術的基本規律是很難的,更加不用說如何去管理了。因此,對戲曲藝術的管理只能由那些熟悉並深愛戲曲藝術的人來完成,要遵循戲曲美學精神,研究好傳統,把傳統吃透,然後摸著石頭過河,循序漸進,腳踏實地的管理。

用人體制

沿襲多年不公平的用人機製造成許多戲曲團體創作演出人員老化,許多藝術骨幹人才流失。

分配體制

在分配體制上,多年的“大鍋飯”分配方式的流行,使部分演員與一般演職員的收益相差不多,缺乏競爭活力。
中國傳統戲曲藝術是一門以“名角”,台州亂彈也一樣。除了政治上的促進,還是要在新的經濟激勵機制下給予“名角”更多的經濟實惠,畢竟我們是生活在一個以經濟為主的社會裡。

擴大宣傳

十年文革使戲曲的演出和審美遭到了中斷,戲曲成為“中老年的藝術”,不容易為青年觀眾理解和接受。
當代電視和聲像技術的普及,社會向觀眾提供豐富多彩的娛樂消閒形式,使戲曲在社會生態環境中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文革”以前,人們沒有多少藝術形式可供提供,其審美需要驅使他們非走進劇場不可。當代電視走入億萬人民的家庭,人們安坐在家中,便可以自由地選擇數十台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文藝節目和各種各樣的消閒形式,大大豐富了民眾的文化娛樂生活,螢幕藝術近乎淹沒舞台藝術,自然也就使地劇場“門前冷下車馬稀”了。
今天的社會文化娛樂結構,不僅有戲劇、電視、卡拉OK、而且還有藝術體操、球類比賽、冰上芭蕾、音樂茶座、露天演唱會、交誼舞會等等,各種文化娛樂和藝術作品,都在相互競爭觀眾。在這種情況下,電影、歌劇、話劇的市場也在萎縮,戲曲更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

後繼有人

戲曲的市場由繁榮走向衰落:八十年代演戲,基本上是場場爆滿,一票難求;二十一世紀演戲,在城市裡基本上沒有觀眾。在農村還可以,但觀眾嚴重老化,青年不多。
胡來賓先生的調查也突現的這個結果。因為文化的斷層導致青年一輩喜愛戲曲的很少,那么青年一輩對戲曲的喜愛與重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台州亂彈將來的命運。
1996年7月12日,《光明日報》記者葉輝率先在該報發表了《專家呼籲:救救台州亂彈》一文,開創了呼籲搶救台州亂彈的先河。隨後,《浙江日報》、《戲文》雜誌、《大舞台報》、浙江電視台、《台州日報》、台州人民廣播電台等相繼發出呼籲。
2003年,台州市為了進一步找準特色、突出重點、努力繁榮台州的文化事業,著力打造文化精品、促進文化大市的發展,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特色文化的發展,計畫三年內重振旗鼓,“招兵買馬”,採取有力措施搶救和保護台州亂彈。
今天,台州亂彈走在一個邊緣地帶,危機四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