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客

台客

一說台客是一個流行於台灣的名詞,原為外省人對本省人的一種貶稱,取笑國語不標準的本省人,並根據其主觀美學泛指服裝儀容俗氣,行為舉止在公共場合失當的人。

第二種說法是愛好台式機組裝機的一類人。志趣相同或者際遇相同的一類人被成為客,比如刀客,台客就是愛好忠於台式機組裝機的一類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客
  • 外文名:Taiker
  • 實質1:流行於台灣的名詞
  • 所指人群:指很沒有氣質、很“聳”的人
  • 注意:這個名詞原來含有貶意
  • 實質2:愛好台式機組裝機的一類人
詳細釋義,來源,經典形象,引申義,台客含義,辨析,特徵,專用詞,發展歷程,眷村,族群歧視說,批評與建言,

詳細釋義

“台客”一詞算是近年既時髦又流行的用語之一, 就是指很沒有氣質、很“聳”的人,而“很台”就是很俗、很“聳”的意思。不過當你進一步再問,那怎樣叫做“很沒有氣質、很聳”時,大家的說詞又開始分歧了。“聳”就是台語裡“俗”的念法。
台客
“台客”作為另一種群體所指時,指的是電腦愛好者當中的一個分支,愛好組裝機台式機的一類人。

來源

“台客”,這個名詞原來含有貶意,用來當作特定族群的蔑稱,有如英文的黑人Nigger。它原來叫“土台客”,這名詞誕生於1949年後的台灣,“土台客”在外省人口中專指沒有見過世面、土裡土氣的台灣本省人與客家人

經典形象

“台客”的經典形象很限定,幾乎都是負面形象,例如檳榔西施、騎機車兩腳開開等, 因此,“很台”就成了一種形容詞,令人聯想到土裡土氣、沒見過世面。例如今年新出爐的台灣選美冠軍“台灣小姐”,滿口都是台灣腔調的國語,就被稱為典型“台妹

引申義

然而,近年來,文化界和媒體界重新詮釋了“台客”這個名詞,展開了新的包裝與行銷,將“台客”一詞完全翻轉。
始作俑者應該是身兼綜藝節目主持人與文學作家兩種身份的鬼才蔡康永。他所主持的兩個談話性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和《兩代電力公司》在台灣的電視台收視率很高,且雅俗共賞,具有話題指針性意義。蔡康永借力使力,延伸“台客”話題,再賦予新意,變成節目的亮點,把“很台”變成很炫的意思。節目果然大獲全勝。接著,搖滾歌手伍佰等人出版《台客出來!--台客搖滾百萬驚險輯》,並舉辦聲勢浩大的“台客搖滾演唱會”,正式引爆“台客”風潮。

台客含義

台客指的是台灣本土土生土長的人,身上往往具有明顯的台灣人的特質,也可以理解為台灣的“本土化”氣息濃重的人。在以前。這個詞的意思可能等同與“土”,是鄉土氣息重的意思,但是現在的台客已經具備了更多的含義。比如綜藝界的小S就被認為是“台妹”,而在她身上所具有不是“鄉土氣息”而是融入了個性當中的率直、潑辣、大膽等特質。而台灣樂壇的伍佰、陳昇、張震岳等更是台客的最佳體現者,當紅的藝人中組合5566更被評為是“台客”的最佳代言。總之,台客一詞現已經不是貶低的說法,它包含著很多積極的意義,是台灣人對自己本土文化的認可的表現。

辨析

特徵

1.劣質染髮。
最台客最台客
2.非常長發。
3.阿公牌白襯衫。
4.夜市牌花襯衫。
5.訂做打折褲。
6.dio改裝車。
7.阿嬤牌藍白拖。
8.很爛的刺青。
9.旁邊有台妹。
10.一天玩10小時以上天堂。
11.機車箱裡面有可以拆掉機車的工具組。
12.吃最差的檳榔。
13.慣性抽菸。
14.隨地吐痰 。
15.在路邊“放尿”。
16.愛露出四角褲。
17.機車的檔泥板喜歡用林慧萍,周慧敏
18.喜歡亂虧妹妹但是自己卻長的很抱歉。
19.愛用裝有來電發光天線的小海豚手機。
20.將兩顆斗大的揚聲器裝在機車前方置物箱內。
21.最愛貼“最愛是你”、“限乘辣妹”、“抓不到”的貼紙於機車側後方。
22.汗衫加西裝外套、水洗絲的褲子,還打三折。
23.不穿襪子腳穿妓女鞋〔應該有人聽過;就是皮鞋頭但沒有包腳跟的那種〕
24.經常凌晨一點以後聚集在網咖或是撞球場!
25.喜歡去打小鋼珠與電子遊樂場(如撲克牌、麻將等)
26.音響一開一定是眉飛色舞、極速、獨一無二等歌〔超大聲、無限循環播 放〕
27.手指、脖子必戴銀質(或金質)飾品〔如骷髏戒、十字架
28.講一口台灣國語。
29.背心肩帶夾一包長壽煙。
30.穿襯衫將領子拉高或放開兩個以上的扣子。
31.帶地攤貨的墨鏡。
32.穿兩件式的衣服。

專用詞

台客愛穿的T-shirt上喜歡標台客的專用詞語來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
像早期有“追夢人” 進化後有“難得糊塗”,目前最流行的是“態度”。(“態度”創始人黑人陳建州)

發展歷程

眷村

來自民國40年代開始的部分台灣“眷村”居民口中流行的“台客”、“土台客”等詞。
本意
1950年代到1990年代,台客是指本省人很粗俗,1990年代末期開始轉變為台灣人之中沒有水準者。

族群歧視說

這種說法認為台客是一個歧視性次文化名詞,帶有明顯貶義。
原先為部分的外省人統稱國語不標準的本省人,並根據其主觀美學泛指服裝儀容相當“俗氣”,行為舉止在公共場合“失當”的人。例如穿拖鞋和花襯衫出入正式場合,將汽車或機車改裝,拆掉消音器等,播放電子音樂,將音量開至最大等。該群外省人將此類行為舉止以歧視性用詞“台”稱之,並將該部分本省人稱為“台客”,此種歧視性用詞引起部分台灣人的反感。
台灣龐克 / 台灣痞子說
1989年創立的台灣樂團濁水溪公社標榜“台客”(台灣的龐客),具有對政治、社會、及上流階級的批判與對台灣俗民文化的關懷。因此,濁水溪社式的台客就跟美國的黑人嘻哈文化一樣,是一種拼貼再制,顛覆主流精緻文化的精神與態度。但有人認為使用族群歧視用語來稱呼之,著實不妥,亦可稱呼他/她們為台痞(台灣式雅痞、台灣痞子)。
1990年代末期的轉變
1990年代末期,一些都會型藝人(外省籍)如ASOS、蔡康永開始推行台客轉化運動,將台客原本定義-“外省人認為本省人粗俗”,轉化為“粗俗沒水準的台灣人”,並利用其媒體傳播優勢,使新台客成為一種流行術語和文化角度的生活型態;另造台妹來形容“粗俗卻又愛裝時尚的台灣女性”。並用你很台指稱你很粗俗、不時尚之意。這些詞語隨著流行文化進入部分青少年語言中,許多學者與社會人士認為這明顯有族群歧視,抵制的聲浪亦未曾停歇。
2005年8月,一些自認為新台客代表,如藝人5566、羅志祥、伍佰、MC HOTDOG、張震岳等。他們自認為新台客代表有活力、具有台灣特色等意義,企圖以搖滾演唱會的方式取得台灣的年輕一代之支持,啟動台客的文藝復興。並加入豬頭皮、陳昇等自認很台的藝人和自美歸台發展的藝人黃立行,在中廣媒體的贊助下,於台北市國際會議廳舉行台客搖滾演唱會,黃立行認為這是一場精彩的“台灣搖滾”演唱會;2006年4月,再於台中舉行台客搖滾嘉年華,也包含著鋼管舞、電子花車等情色演出。
經過此一連串活動,有人認為台客一詞已漸失貶意。認為“台客”反而成為一種“自我揶揄”的名詞。自稱自己“很台”成為自我調侃、謙稱自己不懂流行的說法。
2005年,中廣回響台客搖滾演唱會,曾舉辦“台客大票選”活動。結果以吳宗憲獲得第一,初“推動”台客一語復辟的小S名列第二,周杰倫則為第三。部份媒體認為“顯然台客一詞已經去污名,成了流行代名詞。”

批評與建言

但很多人認為,“台客”一詞已經被污名化,自稱台客只是一種自取其辱的行為。而“台客”一詞相對的稱呼為“華客”以稱為在台灣之“親中”人士代稱,或指稱人為台客之人士。“華客”一詞常見於“News100”、“與媒體對抗”(簡稱“媒抗”)等常有台灣派網民聚集的網路論壇。
在台灣,族群平等一直是媒體、政治人物與社會意見領袖不斷強調的,但是像是台客這種公然對台灣本省族群、文化及政治主張的歧視性字眼卻不斷的出現,而許多“反族群歧視者”卻不會譴責。這代表在台灣,族群歧視還是深植於某些人的心中,甚至有不少人會做賊的喊抓賊(一邊歧視本省人、一邊罵本省人搞族群歧視)。這樣會很明顯的造成本省族群對外省人的仇恨;另外,由於中共對於台灣政治主張及本土化亦有明顯敵意,因此也可能會造成“外省人跟中共一起欺負台灣人”的危險印象。
台灣四百多年來一直缺乏族群和諧教育,而且公眾人物(尤其是政治人物)中不乏擅長透過族群衝突來牟取政治利益者,導致一些族群歧視的詞類(如“台客”、“外省豬”、“中國豬”、“蕃仔”、“客家狗”、“討客兄”等)充斥於社會及媒體之上;媒體也經常潛移默化的製造族群歧視(主要是對鶴佬族群的歧視)。台灣的媒體與公眾人物應加強自律、教育單位也應加強族群與品德相關教育,對於族群歧視言行也必須一視同仁的譴責,以期待台灣社會各族群能相互諒解、和諧相處,不再有族群歧視的言行出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