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河北省磁縣台城鄉)

台城鄉位於磁縣北部,鄉人民政府駐地台城,在縣人民政府駐地北偏東20公里,107國道西2公里處。1953年6月始置東城基鄉。1956年11月劃歸邯鄲市,1961年7月成立東城基人民公社,同年9月劃回磁縣。1963年公社駐地遷至河南村, 1982年5月改為河南公社,同年6月又改稱台城公社(河南村更名為台城),因駐地得名。1984年改稱台城鄉。1996年1月將林峰鄉併入。東與花官營鄉相鄰;南與馬頭生態工業城交界;西與南城鄉搭界;北與邯山區北張莊鄉接壤。總面積23.5平方公里。5947戶,24808人。含15個自然村,轄15個村民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城
  • 地區:河北省磁縣台城鄉
  • 行政級別:鄉
  • 劃歸邯鄲市:1956年11月
台城鄉位於磁縣北部,鄉人民政府駐地台城,在縣人民政府駐地北偏東20公里,107國道西2公里處。1953年6月始置東城基鄉。1956年11月劃歸邯鄲市,1961年7月成立東城基人民公社,同年9月劃回磁縣。1963年公社駐地遷至河南村, 1982年5月改為河南公社,同年6月又改稱台城公社(河南村更名為台城),因駐地得名。1984年改稱台城鄉。1996年1月將林峰鄉併入。東與花官營鄉相鄰;南與馬頭生態工業城交界;西與南城鄉搭界;北與邯山區北張莊鄉接壤。總面積23.5平方公里。5947戶,24808人。含15個自然村,轄15個村民委員會。
地處丘陵、丘前傾斜平原,地勢西高東低,海拔70~200米,地下水位6~10米。主要土壤為石灰性褐土、褐立性上和潮褐土。高級渠、牤牛河從境內穿過。總耕地面積27273畝,其中水澆地15721畝。
2005年糧食總產16702萬噸,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穀子、玉米、棉花、芝麻等。玉米制種是全鄉農業經濟一大支柱。鄉鎮企業有磚廠、油坊、水泥廠、白灰廠、石子廠、鑄件廠、塑膠製品廠、電子廠、冶金機械廠、藥廠、工業泵廠、奶牛養殖廠、肉雞養殖廠、服裝廠等。
鄉辦國中1所,國小9所。衛生院2處,個體診所33個。邯鄲市種畜場在鄉西北部。邯鄲飛機場在趙拔莊村南。京廣鐵路邯濟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從鄉東線南北通過,馬峰複線、成峰公路、邯鄲至磁山環形鐵路從境內通過。
境內有北朝古墓4座。
河北安平縣台城村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河北省第一個中共縣委誕生於衡水市安平縣城西南3.5公里處的台城村內。
中共安平縣台城特別支部是在李大釗同志的直接領導下,由弓仲韜同志一手創建的。弓仲韜1886年生於台城村的一個書香家庭,父親是一位愛國知識分子,曾在北京參加支持維新變法的運動。受其父影響,弓仲韜青少年時期就關心國家大事,憂國憂民,思想進步,經常向民眾進行反封建宣傳,提倡婦女放足,並在村中第一個剪掉了辨子。
1916年,弓仲韜考入北京法政大學,受新文化運動的薰陶,一有空閒,他便去北大圖書館閱讀進步書籍,在那裡與李大釗相識,兩人經常促膝交流。在李大釗的啟發和引導下,弓仲韜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並經常去天橋,在民眾中宣傳革命思想。1919年,弓仲韜參加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同年畢業後,在北京沙灘一國小任教。任教時的弓仲韜與李大釗保持著密切的交往。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李大釗負責北方黨的工作。1923年春,他介紹弓仲韜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一次交流中,他滿懷希望地對弓仲韜說:“要到農村去開展工作,把農民組織起來,當浩大的農民民眾被組織起來參加革命時,中國革命的成功就為時不遠了”。
1923年暑假,弓仲韜回鄉前與李大釗辭別,李大釗再次鼓勵他要在家鄉廣泛發動工農大眾,建立、發展黨組織。聽著李大釗的教誨,弓仲韜熱血沸騰,恨不得馬上飛到廣闊的農村,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8月,他帶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帶著李大釗的指示,毅然辭去北京收入豐厚的教師工作,躊躇滿志地回到家鄉。弓仲韜回鄉後,立即深入到民眾中,和他們打成一片,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需求。通過調查,他意識到要發動民眾進行革命鬥爭,首先要教育民眾,啟發民智。於是他在自己的家裡成立了“平民夜校”,自編教材《平民千字文》,動員村中50多個青壯年到夜校學習。在識字的同時,向學員灌輸革命理論。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學員們認識到了使自己貧窮落後的社會根源,產生了組織起來翻身求解放的願望。在“平民夜校”的基礎上,弓仲韜組建了台城村農民協會,利用農會組織互幫互助,維護農民權益。從中,他培養了幾名入黨積極分子。1923年8月,弓仲韜介紹思想進步、積極肯乾的弓鳳州、弓成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在他家中成立了中共安平縣台城特別支部(以下簡稱特支),弓仲韜任支部書記,弓鳳州任組織委員,弓成山任宣傳委員,受中共北京區委的直接領導。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就這樣誕生了。特支成立後,按照北京區委的指示,特支研究分析了當地的社會狀況,決定在工農民眾和知識分子中同時開展黨的工作,並做了具體分工,弓仲韜負責在知識分子中活動,弓鳳州在農民中活動。到1923年底,先後發展了弓振明、畢老聘、弓結流、弓偶氣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台城特支的誕生,為河北省第一個中共縣委的建立創造了條件。1924年2、3月間,在上級黨的領導下,弓仲韜與安平縣北關高小校長李少樓取得了聯繫,二人通力合作,從事安平縣黨的創建工作。從此,安平縣的黨組織建設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他們二人介紹敬思村的張麟閣(安平縣教育界知名人士,後叛變),北關李春耀、張述增三人入了黨。隨後又吸收敬思村的袁大楞、李更入黨,隨著黨員數量的增加,他們建立了北關高小和敬思村兩個黨支部,支部書記分別由李少樓和張麟閣擔任。
李大釗對安平縣黨組織的迅速發展非常欣慰,他寫信鼓勵弓仲韜繼續努力,並指示可相機建立安平縣委,加強黨對全縣工農運動的統一領導。為落實李大釗指示,1924年8月15日,台城、敬思村、北關高小三個黨支部選派了弓仲韜、弓鳳州等九名代表在敬思村召開安平縣第一次黨代會,建立了河北省第一個中共縣委—中共安平縣委。會議選舉弓仲韜為縣委書記,張麟閣為組織委員,李少樓為宣傳委員,黨的機關設在弓仲韜家中。這次會議確立了今後的工作任務就是發展黨的組織,壯大革命力量,啟發民眾覺悟,領導民眾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不久,台城特支改為台城支部,弓鳳州任支部書記。
“兩個第一”創立後,我們黨早期農村革命鬥爭的火種就在冀中南這塊大地上蔓延開來,迅速形成燎原之勢。“兩個第一”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是我們黨在農村發展史上的大事,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紅色尋蹤
為了紀念這一段光輝的歷史,加強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教育,安平縣委於2002年6月在台城村弓仲韜的故居建成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該館占地面積200餘平方米,展室由“火種”、“星火燎原”、“建設家園”三部分組成。布展圖片照片資料200多幅、實物200多件。內容包括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和河北省第一個縣委的建立過程、安平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戰鬥歷程、安平人民在“兩個第一”精神鼓舞下各項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
紀念館對外開放後,特別是被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後,來此參觀接受教育的幹部、黨員、學生、民眾絡繹不絕。到目前為止,來此瞻仰參觀者達10萬餘人次,其中市外參觀人員逾千人次。紀念館已成為衡水市及周邊省市回顧黨的歷史、緬懷革命先輩、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兩個第一”的光榮歷史已成為對廣大黨員幹部、各界民眾及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新華通訊社、中央電視台、河北電視台、河北日報及省外多家新聞媒體和17家網站,進一步提高和擴大了其在全省乃至全國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中共中央、河北省委有關領導和在冀中冀南老區戰鬥過的老幹部對紀念館的建設都給予了很大的關注。衡水第一任專員、鐵道部原部長劉建章,中共中央原組織部長呂楓、張全景蒞臨指導,省委副書記趙世居、劉德旺等省領導多次參觀,對紀念館的建設管理和使用、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作用做出了重要指示,衡水市委、市政府對紀念館的建設、管理極為重視,多次專題研究部署“兩個第一”紀念館的建設管理工作,並組建了由市委主管副書記任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集中力量打造這一“紅色品牌”。中共衡水市委宣傳部、市旅遊局聯合推出了以“兩個第一”紅色旅遊為主要內容的紅色旅遊線路,並在通往台城村的各個路口設立了旅遊交通標誌牌。同時,通過各種途徑加大了對“兩個第一”這一紅色旅遊品牌的宣傳力度,力求使這一品牌儘快成為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紅色旅遊品牌。 旅遊嚮導
安平縣經濟發達,特色鮮明。這裡是全國著名的“絲網之鄉”,又是國際絲網博覽會的會址,每年都在這裡舉辦國際絲網博覽會。安平絲網有500年的歷史,絲網生產已經遍及全縣。絲網產品已經發展到400多個品種6000多種規格,遠銷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義大利和台灣、香港等130個國家和地區。城村西東南行15公里,是饒陽縣五公村全國勞模耿長鎖農業合作社所在地。城西村南行20公里即全國著名的“蜜桃之鄉”------深州。深州市農村廣種“深州大蜜桃”,從陰曆五月到八月,不同的桃子品種先後成熟,其味道之鮮美甜蜜,非其他地方可比,遊客可到桃園內親手採摘,當場品嘗,桃農還會教你品嘗、挑選、保存的方法,使你在旅途中有一份意外的收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