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實力

可愛實力是指日本外交部利用服裝、動漫等可愛的形象來擴大日本的文化號召力,以扭轉以前日本在其他國家的不良印象。但這種做法也導致了日本青少年越來越幼稚的心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愛實力
  • 國家:日本
  • 推行人:日本外交部
  • 目的:擴大日本的文化號召力
形象介紹,可愛大使,校服,公主裝,小太妹,可愛的影響力,歷史發展,日本反思,

形象介紹

可愛實力是指日本外交部利用服裝、動漫等可愛的形象來擴大日本的文化號召力,以扭轉以前日本在其他國家的不良印象。但這種做法也導致了日本青少年越來越幼稚的心理。
日本推出可愛大使,向海外推廣日本文化日本推出可愛大使,向海外推廣日本文化

可愛大使

009年3月,日本外交部推出的三個18、19歲美少女為“可愛大使”,為推廣軟文化注入了新力軍。三個美少女造型各有千秋,一是“高中生”型,一個是“公主型”,另一個則是經常在日本時尚發源地原宿上看到的“小太妹”型。
她們都是“哈日”族們最欣賞的日本形象,選她們為親善大使可擴大日本的文化號召力。要解碼日本,就不得不去了解這三個可愛大使。

校服

校服在國外是一種約束學生的制服,可是在日本卻是一種時尚。上了高中的16、17歲日本女生都喜歡追趕潮流,校服就是其中一種。她們常穿校服逛街,在時尚大街澀谷就可看到很多。即使不是高中生,也會因為喜歡這一身帥氣打扮而會去買來穿。
日本許多公立高中都不規定學生的制服顏色,因此也讓日本服裝界有了在“校服”上打主意的優勢。另外,日本漫畫、電視劇都以“高中生”為主題,日本高中校服也就成了哈日族群熟悉的符號。

公主裝

日本的公主裝服裝雖源自西洋娃娃,但卻有最多日本人敢把它套在身上,製造出日本特色。把自己想像成公主是許多女人的幻想,喜歡這衣裳的日本女子也從不計較年齡,永遠活在夢幻中。

小太妹

小太妹代表的是日本年輕人中的自由以及奔放。
“面對未來”是日本外交政策的主旋律,這三個“可愛大使”所肩負的“外交使命”是代表日本年輕一代與外國建立新橋樑。她們將於2009年3月份首先在泰國的“日本節”亮相,之後將陸續被派到各國進行文化交流。

可愛的影響力

由於可愛的人工藝術無處不在,在現代的日本,日本人的幼稚完全被積極地肯定了。而隨著日本動漫產業的全球推廣,日本的“幼稚力”凸顯出其自己的實力。
日本經濟產業省的統計顯示,全世界放映的卡通片中,有近六成是日本製造的。日本動漫、影視和電玩產品,於1992至2002年間增加了300%,成為了日本最大的出口產業。如今,美國大點的錄像帶出租店都有日本動漫專區,日本動畫更是在世界各國的電視台競相播放。
接受可愛文化薰陶最深的是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地區。日本的時尚和動漫等雜誌在台灣的出版幾乎達到與日本同步,日本發行的新刊很快就被台灣的公司翻譯成中文。在中國內地,介紹日本時尚的“瑞麗”雜誌是上海發行量最大的雜誌之一。而無論是在香港、內地還是台灣,收集小叮噹、kitty貓等小玩具的冬粉更是不計其數。
現在,日本在海外市場上的產品,幾乎是清一色的可愛路線。在英美,“kawaii”與“otaku(御宅族的音譯)”已經成為人人皆曉的英文單詞,美國流行樂歌手在MTV中使用這個詞;英國有以“Kawaii”命名的玩具店;2002年,巴黎現代美術財團舉辦了以“kawaii”為主題的藝術展覽以來,“卡哇伊”就成為法國的流行語。
在藝術領域裡,畫家村上隆將日本的傳統繪畫與現代卡通這兩種平面結合起來,在歐美舉辦“超扁平”畫展,將“卡哇伊”文化推廣到世界的藝術領域。時尚品牌路易·威登就與村上合作設計了多款箱包。其中限量版小櫻桃印花箱包吸引了很多消費者。

歷史發展

對於日本在文化外交中打出的“幼稚牌”,《香港文匯報》撰文評論說,日本已經由20世紀的“擴張式”走向了本世紀的“可愛式”。從前,外國人想起日本人,聯想最多的是為君主自殺的日本“武士”,而隨著日本卡通、電玩等次文化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這一“保守”的形象已漸漸被淡化。
可愛文化的上位經歷了一個過程。戰後日本流行文化中,年輕日本士兵感情最深的母親形象逐漸深入人心,上世紀60年代黑澤明電影《最美》就是一個“無害母親”形象的代表。當時也流行少女漫畫志,母女關係仍是漫畫的重要主題之一。但70年代,Kitty貓等可愛風尚占據消費主導時,母親逐漸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日本獨特的“少女漫畫”,戰後日本流行文化的新形象,也變作了無害的少年和少女。
日本政界也早就意識到了流行文化的重要。眾所周知,日本麻生太郎首相是一位動漫愛好者,麻生早年擔任外務大臣時就開始提倡流行文化外交,在選舉時屢次到秋葉原進行演講,自稱是“漫畫御宅族”,並於2007年5月設立了被譽為動漫界奧斯卡的“國際漫畫獎”。可以說,流行文化外交順應了日本最高領導人的意願。
另外,日本外務省在發表“可愛大使”時表示,在開展傳統的文化交流的基礎上,要充分利用被世界年輕人廣泛接受的流行文化,以促進各國對日本的理解。也就是說,“卡哇伊”文化外交的重點是青少年。要打開青少年的心扉,比起茶道、書法等傳統文化,流行文化更有優勢。

日本反思

對全民迷戀可愛文化的現象,日本知識界有不少人表示憂慮。他們指出,日本的流行文化中也包含很多暴力、性等不健康內容,而這種文化之所以得到廣泛的傳播就是依靠這些。曾有台灣網友在得知日本“可愛大使”推廣活動後說,“日本讓我們認識到他們的文化,先是動漫,然後就是AV女優。”因此,有日本人擔心弘揚這種文化會損害日本的國家形象,而且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不利,也不無道理。
更重要的是,在日本人不分年齡、性別的迷戀“卡哇伊”文化,透露出日本人不願意長大、停留在童年的普遍心態。《繁盛日本》一書的作者杉山知之就認為,日本人一直通過卡通形象來尋求精神上的和平,逃離殘酷的現實。
有台灣學者認為,漫畫具有隱藏複雜思想的“類型化”的特點,傳達的是“偏頗的知識”。在日本,也有學者把青少年的幼稚病表現歸因於漫畫的流行。
最近,日本文部省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青少年學習能力的下滑,尤其是讀解能力明顯薄弱,這與通俗易懂的流行文化有著密切聯繫。如今的日本,從產品說明到經濟類專業書籍,都含有豐富的漫畫解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