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花子

叫花子

乞丐(beggar)就是以乞討為生的人統稱為乞丐,也叫“叫化子”(叫花子)。何以被稱為是“花子”?這有兩方面的原因,原因,乞丐俗稱叫花子,從元代的一些文學作品中就常常會見到這兩個字。元代戲劇家張國賓合汗衫》:“我繞著他後巷前街,叫化些剩湯和這殘菜。”這裡,“叫化”是一個動詞,漸漸地,人們將叫化剩湯殘飯的人稱為是叫花子,再將“叫花子”通俗地稱為是“花子”,乞丐就變成花子了,這就是“謂乞兒為花子”的由來。 再一個原因,古時天津,職業乞丐,上街討飯,手中都拿著一隻花棍,一路乞討,一路舞動,這就是天津俗稱的打花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叫花子
  • 外文名:beggars
  • 注音:JIAO HUA ZI
  • 詞性:名詞
  • 詞義乞丐
  • 形容:一些流浪的人
詞語典故,天津習俗,老花子根兒,小花子臉兒,

詞語典故

有一出京劇,李逵回家,見到老母親時,老母親的眼睛已經瞎了,李逵為了引起他老娘的記憶,就給他老娘唱起了兒時的童謠:“打花棍兒嘿,正月正。”這就又是山東一帶地方的風俗了。中國鄉間,認為有乞丐來行乞,是一種吉象,因為這個地方的糧食多,乞丐才會找上門來行乞。所以,每到過年,為了祈求好年景,鄉間的孩子們就扮作乞丐,在村里湊熱鬧。孩子們如何扮作乞丐呢?就是手拿花棍沿街表演,也就是李逵小時候常玩的一種遊戲。再演變到最後,每逢過年,鄉間都有人表演打花棍,就和扭秧歌一樣,成為春節期間的一項娛樂活動了。 天津衛,直到50年代,每逢過年,天后宮還賣花棍,是一根小木棍,上面纏著花紙條,花棍上繫著幾個小鈴鐺,耍起來鈴鈴作響,甚是好玩。這種花棍,乞丐們拿在手裡,既是行乞的象徵,有時候也用它打惡狗。
叫花子
常有狗眼看人低,惡狗經常追咬乞丐。遇見惡犬怎么辦?那隻花棍兒就有用處了。所以,天津人也把叫化子們手裡的花棍叫作打狗棍。“三十六行,打狗賣糖”,打狗,就是行乞。

天津習俗

天津人罵一個人是花子,並不等於說這個人是乞丐。天津人把那些作事不漂亮的人,通稱是花子。天津人死要面子活受罪,下飯館,一定得點幾樣菜,看見有人只要一碗麵湯,稱其“花子”,意指太小氣了。而且,各行各業,還把那些技術不行的人,也稱作是“花子”。同行是冤家,向一個人問起某人的手藝怎么樣?“別找他,花子。”表示這個人的手藝不行,作不出漂亮活兒來。
天津人罵一個人是“花子根兒”,那就更刻薄了。女性朋友之間,常常用“花子根兒”一語相互取笑,未必就是惡意:“小花子根兒,夜兒個你哪兒去了,打了半天傳呼也沒呼著你。”帶著三分的嬌氣。中國話的特點,一些貶意詞,有時會變得非常親昵,似《西廂記》,張君瑞看見崔鶯鶯,先說了一句“可憎模樣”,變成時下詞語,就是“瞧你那小可恨模樣”。這裡,“可恨”就變成可愛了。天津姑娘之間相互說“小花子根兒”,是表示對於對方的欣賞,相貌俏,會撒嬌,讓人愛不夠,“小花子根兒”,罵一句,倒顯出心中的無限喜愛。

老花子根兒

將“小花子根兒”變成“老花子根兒”,就沒有一點喜愛的意思了,常聽見老姐妹們罵“老花子根兒”,那是罵她們家的窮老頭子,捨不得吃、捨不得穿,逢年過節的兒女們來了,派他去買菜,只買了一堆臭帶魚回來,明擺著有活螃蟹,明擺著有大鯉魚,他就是捨不得買,“老花子根兒”,表示對其恨得咬牙切齒。

小花子臉兒

孩子在學校上半天學,中午母親把孩子接回來,頭一件事,先給孩子洗洗“小花子臉兒”,雖然花子就是乞丐,但這時,你不能說洗洗小乞丐臉兒。母親愛孩子,她可以罵小花子臉兒,但不能說她的孩子是乞丐,此中的含意,表達的是疼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