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解太陽瓶子草

另解太陽瓶子草

另解太陽瓶子草(學名:Heliamphora heterodoxa)是委內瑞拉格蘭·薩瓦納及普塔里山(Ptari Tepui)高原特有的食蟲植物。其種加詞“heterodoxa”來源於希臘文“heteros”和“doxa”,意為“其他”和“觀點”,指該物種的發現史,其分割於當時已知的垂花太陽瓶子草(H. nutans)和小太陽瓶子草(H. minor)。1951年,其首次被發現於普塔里山。另解太陽瓶子草與無毛太陽瓶子草(H. glabra)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以至於無毛太陽瓶子草曾被認為是另解太陽瓶子草的一個變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另解太陽瓶子草
  • 拉丁學名:Heliamphora heterodox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杜鵑花目
  • :瓶子草科
  • :瓶子草屬
形態特徵,原變種,未命名變種,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種下類群,自然雜交種,種植方法,

形態特徵

原變種

另解太陽瓶子草的原變種(H. heterodoxavar.heterodoxa)的捕蟲瓶下部為漏斗形,上部為圓柱形,高15至30厘米。瓶口窄。瓶肩位於瓶身基部三分之一處,使基部略呈葫蘆狀。捕蟲瓶內表面具長2至3毫米的下向毛。籠蓋盔形,相對大型,紅色。發育中的捕蟲瓶通常為黃色,成熟的捕蟲瓶則為暗栗色。
另解太陽瓶子草另解太陽瓶子草

未命名變種

另解太陽瓶子草的未命名變種的捕蟲瓶上部為漏斗形,一般寬於原變種,高15至25厘米。瓶蓋通常為紫紅色,而瓶身主要為黃綠色。少數植株群直徑可達120厘米。

生長環境

另解太陽瓶子草的原生地多為存在淺薄酸性泥炭的凹陷砂岩,並長期具數厘米的積水。山頂常雲霧繚繞,即是旱季,中午之前也如此。

分布範圍

另解太陽瓶子草分布於馳曼塔高地的數個山峰,包括奧楊山,及格蘭·薩瓦納北部普塔里山的幾個孤立的山峰上。這些山峰的海拔分布範圍為1900米至2400米,年平均溫度範圍為4℃至15℃。而與此同時,另解太陽瓶子草也分布於普塔里山山腳東部靠近蓋亞那高原的低地稀樹草原中,多為開闊的沼澤地。其海拔分布範圍為1100米至1400米。另解太陽瓶子草的分布範圍涵蓋低地與高地地區,所以其能承受較高的環境溫度。
另解太陽瓶子草常與大型的草本植物同域分布,包括覆鱗屬(Stegolepis)、食蟲榖精屬(Paepalanthus)、腺白珠屬(Tepuia)、黃眼草屬、鞣木屬(Cyrilla)、岩菖蒲屬Nietneria、卡田鳳梨屬(Cottendorfia)及食蟲鳳梨屬(Brocchinia)等植物。

種下類群

已確定了兩個另解太陽瓶子草的變種,原變種僅分布於普塔里山。而另一個未命名的變種則分布廣泛,包括所有已知的低地地區,但其不存在於普塔里山。
此外,已有數個另解太陽瓶子草的變種及變型被描述為其他物種。
  • Heliamphora heterodoxavar.exappendiculataMaguire & Steyerm. (1978) [=H. exappendiculata]
  • Heliamphora heterodoxavar.exappendiculataf.glabellaSteyerm. (1984) [=H. minor]
  • Heliamphora heterodoxavar.glabraMaguire (1978) [=H. glabra]
  • Heliamphora heterodoxaf.glabra(Maguire) Steyerm. (1984) [=H. glabra]

自然雜交種

已發現了另解太陽瓶子草與薩拉茲太陽瓶子草(H. sarracenioides)的自然雜交種。

種植方法

1976年,J·博格納報導在涼室內以純水苔種植另解太陽瓶子草。再用盆托裝滿水或濕水苔,或用玻璃罩罩住花盆,以保持空氣濕度。在德國南部種植時,春季至秋季的中午需要遮蔭。溫度在冬季控制在10℃左右,夏季略微提高。
另解太陽瓶子草
1988年,彼得·達馬托報導其採集自野外的兩叢另解太陽瓶子草在模擬眼鏡蛇瓶子草Darlingtonia californica)的原生地環境下經過了嚴重的霜凍後死亡。而1995年,彼得·達馬托再次報導,在霜凍後另解太陽瓶子草的捕蟲瓶會完全枯死,數周之後其又可長出新的捕蟲瓶,但植株尺寸在第二年會變小。
1988年,克利夫·多德(Cliff Dodd)發表了關於太陽瓶子草屬植物的種植方法。他經好友布魯斯·薩頓(Bruce Sutton)介紹採用了一個簡易的種植方法,並認為只需要提供給植株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在該方法提供的條件下,1英寸高的另解太陽瓶子草種苗在一年後可長出長4英寸的捕蟲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