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代馬不思越

古風·代馬不思越

古風·代馬不思越》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組詩古風五十九首》之一。此詩寫戍邊將士遠離家鄉,戍守疆埸,備歷艱辛,屢建戰功,不獲褒獎。“苦戰功不賞”是全詩主旨,為戍邊將士鳴不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風·代馬不思越》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者:李白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詩文字數:70字
  •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古風
代馬不思越,越禽不戀燕⑴。
情性有所習,土風固其然。
昔別雁門關,今戍龍庭前⑵。
驚沙亂海日,飛雪迷胡天。
蟣虱生虎鶡⑶,心魂逐旌旃⑷。
苦戰功不賞,忠誠難可宣。
誰憐李飛將⑸,白首沒三邊。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燕:泛指古代北方邊地。
⑵雁門關:即雁門山,在山西省代縣。其山雙關陡絕,雁欲過,必經此地,故名。一名雁門塞,倚山立關, 謂之雁門關。龍庭,匈奴單于祭天地鬼神之所。這裡泛指匈奴之地。
⑶虎鶡:虎,指虎衣,鶡,指鶡冠,皆古代武將衣冠。
⑷旌旃:旗幟的泛稱。
⑸李飛將:指漢代抗擊匈奴名將李廣。《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聞之,號曰漢之李飛 將。按,李廣屢建戰功而終未封侯,後有微過,自剄,為後人所不平。

作品譯文

北方的馬兒不願意到南方生活,南方越國的禽類也不戀眷北方的燕京棲息。
這些都是遺傳習性所決定,長期的生活所習慣。
你看邊疆的戰士們,以前只是在雁門關一帶,如今卻深入到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埋葬祖先的遠遠的北方腹地。
那裡是狂風飛雪,漫天黃沙,遮月閉日,條件惡劣。
跳蚤臭蟲滿身,心思被飄揚的戰旗帶回了家鄉。
艱苦奮戰,有功也難以得到獎賞,忠誠又有誰看見?
看看漢朝的飛將軍李廣,滿頭白髮蒼蒼死在邊疆,到死也沒有得到封候的獎賞!

作品鑑賞

此詩為《古風五十九首》組詩的第六首,大約作於天寶年間唐玄宗大肆發動戰爭,勞民傷財的時候,反對戰爭的情緒是很明顯的。詩分兩段。前四句是一段比興文字。蓋言故土之戀,物猶如此,離家遠戍,人何以堪。其餘為第二段。是主文部分。寫盡苦戰功不賞。這一段又分為兩層。“惜別”六句寫苦戰。前二句言調遣頻繁。中二句言環境惡劣。後二句謂苦戰不已,赤心不改。末四句謂立功不賞,忠心無以宣示。“誰憐”二句用形象概括“苦戰功不賞”。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