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雪岩

古雪岩

廣東汕頭潮陽西臚鎮波美村古雪岩,從潮陽北閘沿潮揭公路(省道S234)驅車北行20餘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雪岩
  • 地區:廣東 潮陽
  • 性質:景區
  • 時間:1225年
發展歷史,名稱由來,主要景點,著名石景,著名石洞,特色建築,

發展歷史

轉入泉塘村道西上西臚鎮波美村虎山北麓,(因地理因素制約,需借道泉塘村村道進入)達古雪岩,古雪岩依山建築,峰上青石壘壘,洞府有洞,古木遮蔭,勝景迭見。唐貞元六年(790)“亦大顛舊址也”(見明隆慶《潮陽縣誌》),元至正元年(1341)之前創,宋拓建,元遭兵燹而廢,明弘治戊午(1498)科舉人、鄉賢黃用直主修,1983年(被批准開放)至1998年由住持(1985起任)釋光旭募資修葺、擴建一新,洞穴頗多,是潮陽名勝古蹟、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它由天然洞穴和人工建築構成,怪石嶙峋,洞府天成,綠樹成蔭,曲徑通幽。置身岩洞府內,山風習習,似古雪岩(4張)雪冷然,故世稱“古雪岩”。另有一說,是大雄寶殿洞東北側之洞穴石牆上,儘是似雪表層而故名。據波美鄉《增修黃氏宗譜》列傳的記載,早在元至正間(1341-1368)黃氏六傳裔孫、官任廣西提點黃晦翁,曾避亂古雪岩並逝於斯,遂可遙知元代之前該岩已存在。再據光緒甲申《潮陽縣誌》山川的記載,明代進士、官拜浙江提學之潮陽人林大春(別號井丹)少年時期,也曾至岩遊玩。明代鄉賢、出任長汀縣令黃用直作《古雪岩記》。
該岩倚山俯視石,天造地設。坐西南向東北,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是一座三進三天井,兩側廂房有四周通廊的古式梵宇。
古時岩中鐘鼓相聞,梵唄悠揚,香火甚旺。但在歷史長河中,幾經滄桑,遭火燒兵燹之禍。明弘治戊午(1498)科舉人黃用直主持重修。清末圍殲山賊,抗日時期圍殲日寇,解放後的土改事件都使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迨至“文革”時期,在極左思潮衝擊下,宅更為遭殃,被夷為平地,文物損失慘重。
經過多年來的修建,如今殿宇輝煌,亭閣挺秀,蒔花遍地,寺道廣闊,佛像莊嚴,五百羅漢(各高30餘公分,泥塑)形態各異,風格奇特。還將著手籌建玉佛殿、佛教藝術館。相信古雪岩未來會更美好,法炬長明,智燈相續。
【見證歷史變遷】
古雪岩上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元朝異族軍隊入侵時,波美鄉人避難在岩洞裡,不少人活活餓死,留下民族苦難的血淚。而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裡的人民圍攻盤踞虎山哨所日寇,留下一曲抵抗外侮的英雄凱歌,因而登斯岩,勝似上一堂愛國主義的教育課。
改革開放以來,由波美鄉鄉民倡議,聘請釋光旭大師住持岩寺,重葺梵宇,塑諸佛羅漢金身,配套建僧舍齋堂,擴建藏經樓。又將陳大羽教授題鐫的“超凡入聖,古岩飛雪”、清代舉人黃蓮峰題鐫的“念佛”、書畫家王蘭若篆書的“別有洞天”、名僧釋茗山的“古岩飛雪”等等摩崖石刻朱丹一新。
如今,寺院占地約1.4萬平方米,寺後青嶂疊翠、怪石嶙峋,堪稱天然奇石公園。每逢節假日,汕頭市區以及周邊的遊客禮佛旅遊者眾。倘逢僧人做功課,但聞鐘鼓梵音,迴蕩幽谷,頓覺心怡神爽,樂而忘歸。

名稱由來

為什麼叫“古雪岩”呢?據說這裡除有眾多的岩洞外,以前漫山遍野生長著白梅花樹和白茶花樹,每逢冬春季節,滿山皆白,像降了瑞雪一樣,所以人們把它稱為“古雪岩”。另有一說,是大雄寶殿東北側之洞穴石牆上,儘是似雪表層而得名。
古雪岩各古植物古雪岩各古植物
如今,這裡雖不再見成片的白梅樹和白茶樹,但仍有多株上千年樹齡的白茶花樹以及百年長青的鐵樹。

主要景點

古雪岩洞,門口石壁有王蘭若篆書“別有洞天”四大字刻石。步入洞內,曠若堂室。洞頂似綺窗從石縫裡
透出陣陣光線。寒冬冷風襲人,故名古雪岩。黑夜蝙蝠飛翔游弋於洞內,洞又名蝙蝠洞。兵亂之年,這裡是波美黃氏族人避難處所:“六世祖晦翁公廣西提點卒於古雪岩內”,“七世祖妣也卒於岩內”(見《龍陂族譜》)。明朝時這裡闢為岩寺,內設大雄寶殿,佛像莊嚴。右為石雕大龜,左為石雕麒麟,洞內山泉汩汩而出,甚為奇妙。徜徉於洞內,偶有蝙蝠掠飛,倍覺幽秘。暑季置身此間,涼風習習,沁人肺腑。
古雪岩可玩奇石,洞外的鷹鼓兩巨古如磐,搔石時用四兩力便可搖動且發響聲,妙不可言。洞外又有木魚石,狀如木魚,叩擊有聲。又有蓮花石、金星石……觀之令人稱奇。在壘壘青石中間,又有不少幽洞,其中的耕布洞傳說昔年有人在洞內織布,打錫洞則是有人在此打錫,有個岩洞裡有石眠床、石腳桶,相傳唐朝大顛祖師曾行腳至此,有的岩洞則置放石桌椅。
古雪岩歷史悠久,相傳唐朝貞元六年,中原禪宗第九代傳人大顛和尚創立靈山寺之後,又翻山十餘里至此,開創蓮花院。至宋代,時任潮州知軍州事的黃詹,因樂潮陽之山水而落籍於潮陽創波美村,對岩洞進行開發,拓建寺舍,始稱古雪岩。到了元代,浙江鹽運提舉黃麟和廣西提點黃岩顯又相繼擴建。今岩洞內修復大雄寶殿,洞外又建三廳四天井梵宇,設圓通寶殿,寺內仍保存清代鑄鐘一口,石腳桶一隻,龍頭“醴泉”一處,還有清代舉人黃蓮峰題刻的“念佛”二字。
建國後為禮佛需要,在古雪岩邊建起一座兩進佛堂,稱圓通寶殿。殿堂內有鑄鐘可觀賞,又有石腳桶,石雕醴泉龍頭的泉水細流如下,頗有意趣。殿堂之外,有明代名儒林大春見過的能結如荔枝大果實的古梅叢,四季楊桃。
近年岩寺又建成五層的藏經樓、涼台、石徑。信步閒遊,如值僧人做功課,但聞鐘鼓梵音,幽谷 盪。憑欄遠眺,田園錦銹,樓宇新屋,河山美景盡收眼底,教人心曠神怡,撫今追昔,流連忘返。

著名石景

有觀音坐蓮、神象護法、巨蟒聽雷、石兔思月、青蛙望雲、青蛙聞經、將軍遠眺、神仙魚、搔石等多處石景。其中“搔石”最為怪異,二萬餘斤重磐石只需“搔”一下便會搖動,頗具玩味。

著名石洞

有蝙蝠洞、穿雲洞、龍虎洞等景點。若置身洞中有種“點點雪花足下踩、絲絲冷氣腋中生”之感。

特色建築

本座岩寺創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然而,這裡的岩寺之所以比較聞名,除了它的悠久歷史,更在於它構築的特色。寺院以眾多上下錯落的岩洞為基礎,按山勢的曲折起伏,建築了一系列的寺院殿堂,這是天然石洞和人工建築藝術巧妙的結合。大雄寶殿是以整塊岩石為頂的天然石室,循寶殿側台階而上,又另有岩洞。岩洞裡迥環往復而又相通,但從石洞往外俯視,又可見寺外寬闊的平原。所以,這是一處頗具特色的岩寺建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