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國學經典

《古文觀止》是迄今為止對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寫作名篇較精的一本古文書。裡面200多篇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小短文從多個角度展現出中華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與中華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內有清代之前文人名士比較有名的文章,和古人必須學的《四書五經》、《禮記》、《左傳》等。這本書里知識容量很大,有歷史資料,古人文學,詩畫評論,風景介紹……願智慧之光照亮千家萬戶,同時也照亮千萬顆希望知識的靈魂,使人類的精神空間更加明麗、生輝。《古文觀止》,智慧的光芒!選篇能包羅歷代古文的精華,又能用注釋掃除誦讀、理解古文的攔路石,評論又能說透文章做法之妙。

基本介紹

  • 書名:古文觀止/國學經典
  •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 頁數:340頁
  • 開本:16
  • 作者:吳楚材 吳調侯
  • 出版日期:2011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0169449, 978756016944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古文觀止》一書是清代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編選的。所選文章語言凝練、短小精悍、乃千古傳誦之佳作,從中不難看出編者細緻和周到的眼光。書名為“觀止”,於古文選編,其意可知,該書的編選意圖就在於盡善盡美,難以超越。於是,一覽此書。我們即可“觀止”古文矣。
該書上起周代,下至明代,寫景狀物、議論抒情,眾體兼備。書中以時代為經,以作家為緯,將幾千年名家巨手所著的智慧結晶悉數囊括其中,反映了這一時期散文發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面貌。

作者簡介

作者:(清)吳楚材、吳調侯

圖書目錄

卷一
鄭伯克段於鄢
周鄭交質
石碚諫寵州吁
臧僖伯諫觀魚
鄭莊公戒飭守臣
臧哀伯諫納郜鼎
季梁諫追楚師
曹劌論戰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宮之奇諫假道
齊桓下拜受胙
陰飴甥對秦伯
子魚論戰
寺人披見文公
介之推不言祿
展喜犒師
燭之武退秦師
蹇叔哭師
卷二
鄭子家告趙宣子
王孫滿對楚子
齊國佐不辱命
楚歸晉知罄
呂相絕秦
駒支不屈於晉
祁奚請免叔向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
晏子不死君難
季札觀周樂
子產壞晉館垣
子產論尹何為邑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子革對靈王
子產論政寬猛
吳許越成
卷三
祭公諫征犬戎
召公諫厲王止謗
襄王不許請隧
單子知陳必亡
展禽論祀爰居
里革斷罟匡君
敬姜論勞逸
叔向賀貧
王孫圉論楚寶
諸稽郢行成於吳
申胥諫許越成
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吳子使札來聘
鄭伯克段於鄢
虞師晉師滅夏陽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曾子易簀
有子之言似夫子
公子重耳對秦客
杜蕢揚觶
晉獻文子成室
卷四
蘇秦以連橫說秦
司馬錯論伐蜀
范雎說秦王
鄒忌諷齊王納諫
顏周說齊王
馮諼客孟嘗君
趙威后問齊使
莊辛論幸臣
觸礱說趙太后
魯仲連義不帝秦
魯共公擇言
唐雎說信陵君
唐雎不辱使命
樂毅報燕王書
諫逐客書
卜居
宋玉對楚王問
卷五
五帝本紀贊
項羽本紀贊
秦楚之際月表
高祖功臣侯年表
孔子世家贊
外戚世家序
伯夷列傳
管晏列傳
屈原列傳
酷吏列傳序
遊俠列傳序
滑稽列傳
貨殖列傳序
太史公自序
報任安書
卷六
高帝求賢詔
文帝議佐百姓詔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過秦論上
治安策一
論貴粟疏
獄中上樑王書
上書諫獵
答蘇武書
尚德緩刑書
報孫會宗書
光武帝臨淄勞耿弁
誡兄子嚴敦書
前出師表
後出師表
卷七
陳情表
蘭亭集序
歸去來辭
桃花源記
五柳先生傳
北山移文
諫太宗十思疏
為徐敬業討武檄
滕王閣序
與韓荊州書
春夜宴桃李園序
弔古戰場文
陋室銘
阿房宮賦
原道
原毀
獲麟解
雜說一
雜說四
卷八
師說
進學解
圬者王承福傳
諱辯
爭臣論
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後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與於襄陽書
與陳給事書
應科目時與人書
送孟東野序
送李願歸盤谷序
送董邵南序
送楊少尹序
送石處士序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祭十二郎文
祭鱷魚文
柳子厚墓志銘
卷九
駁《復仇議》
桐葉封弟辨
箕子碑
捕蛇者說
種樹郭橐駝傳
梓人傳
愚溪詩序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鈷姆潭西小丘記
小石城山記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待漏院記
黃岡竹樓記
書《洛陽名園記》後
嚴先生祠堂記
岳陽樓記
諫院題名記
義田記
袁州州學記
朋黨論
縱囚論
釋秘演詩集序
卷十
梅聖俞詩集序
送楊真序
五代史伶官傳序
五代史宦者傳論
相州晝錦堂記
豐樂亭記
醉翁亭記
秋聲賦
祭石曼卿文
瀧岡阡表
管仲論
辨奸論
心術
張益州畫像記
刑賞忠厚之至論
范增論
留侯論
賈誼論
晁錯論
卷十一
上梅直講書
喜雨亭記
凌虛台記
超然台記
放鶴亭記
石鐘山記
潮州韓文公廟碑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前赤壁賦
後赤壁賦
三槐堂銘
方山子傳
六國論
上樞密韓太尉書
黃州快哉亭記
寄歐陽舍人書
贈黎、安二生序
讀《孟嘗君傳》
同學一首別子固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卷十二
送天台陳庭學序
閱江樓記
司馬季主論卜
賣柑者言
深慮論
豫讓論
親政篇
尊經閣記
象祠記
瘞旅文
信陵君救趙論
報劉一丈書
《吳山圖》記
滄浪亭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徐文長傳
五人墓碑記

文摘

王孫滿對楚子(宣公三年)
事件背景楚莊王覬覦王權。陳兵周朝邊境而詢問九鼎。周定王還要以禮相待。可見周王室已衰微到了極點。但是。面對肆無忌憚的楚莊王。王孫滿卻嚴詞以對,維護了周朝的王權。
《左傳》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洛,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遷於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於郟邱,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文言釋義
[注釋一] 楚子:指楚莊王。
[注釋二] 陸渾之戎:古代少數民族之一,原來居於秦、晉的西北,後遷到伊川一帶。
[注釋三] 洛:洛水。
[注釋四] 王孫滿:周大夫。
[注釋五] 鼎:相傳為夏禹所鑄,共9個,是夏、商、周三代的傳國之寶,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
[注釋六] 圖物:繪製奇異之物。
[注釋七] 貢金九牧:九州之長貢獻金屬製品。金,金屬。九牧,九州之長。
[注釋八] 象物:奇異之物的圖象。
[注釋九] 神奸:鬼神怪異之物。
[注釋十] 若:順。
[注釋十一] 螭魅罔兩:螭魅,通“魑魅”,傳說中山林里的精怪。罔兩,通“魍魎”,傳說中河川里的精怪。
[注釋十二] 承天休:承受上天所給的吉祥福祿。休,吉祥,福祿。
[注釋十三] 載祀:年的別名。
[注釋十四] 休明:美好清明。
[注釋十五] 奸回:奸惡邪僻。
[注釋十六] 天祚明德:上天保佑德行高尚的人。祚,賜福,保佑。
[注釋十七] 底止:限度。底終。
[注釋十八] 定鼎:九鼎為傳國寶器,王都所在即鼎的所在,一般稱定都為定鼎。
[注釋十九] 郟邱:地名,在今河南洛陽。
[注釋二十] 卜:占卜。
[注釋二十一] 世:代。
佳文賞析 文章省去了王孫滿慰勞楚莊王的各種細節,著重記述了他對楚莊王“問鼎”的答詞。王孫滿出言即明確亮出“在德不在鼎”的觀點,一語觸及了楚莊王的意圖;隨即圍繞這一觀點,突出一個“德”字,歷數九鼎的來歷、作用及其遷移的原因,從容鎮靜,有條不紊;接著總括上文,一反一正,強調“在德不在鼎”的道理,語言錯落有致,擲地有聲;最後又抬出天命來壓服楚莊王,凌厲的詞鋒由隱而露,結語更為冷峻。這段辭令,環環相扣,邏輯嚴密,滴水不漏,句句指向楚莊王的野心。王孫滿重德輕鼎是值得肯定的,但宣揚天命論則是迷信。
事件背景 齊國在齊、晉章之戰中敗北。晉軍緊追不捨。齊國派使臣國佐致重寶賂晉求和。晉提出的條件十分苛刻。國佐不辱使命。從情、理及影響等方面。從容不迫地駁斥了晉人”以蕭同叔子為質”和“盡東其畝”的要求。並委婉地表示了晉如逗人太甚,齊將”收拾餘燼背城一戰”的決心。
《左傳》
晉師從齊師,人自丘輿,擊馬陘。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不可,則聽客之所為。”
賓媚人致賂,晉人不可,曰:‘必以蕭同叔子為質,而使齊之封內盡東其畝。”對曰:“蕭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敵,則亦晉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於諸侯,而日必質其母以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若以不孝令於諸侯,其無乃非德類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今吾子疆理諸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顧土宜,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則不義,何以為盟主?其晉實有闕!四王之王也,樹德而濟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諸侯,以逞無疆之欲。《詩》曰:‘敷政優優,百祿是遒。’子實不優,而棄百祿,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則有辭矣。曰:‘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以犒從者。畏君之震,師徒撓敗。吾子惠徼齊國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繼舊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愛,子又不許。請收合餘燼,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從也。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
文言釋義
[注釋一] 從:追擊,追趕。
[注釋二] 齊侯:指齊頃公。
[注釋三] 賓媚人:人名,即國佐,齊國大夫。
[注釋四] 紀覷、玉磬與地:紀國的瓿、玉磬和土地。
[注釋五] 客:指晉國軍隊:
[注釋六] 蕭同叔子:蕭,國名;同叔,蕭國國君之字,齊頃公的外祖父:子,女兒,意指齊頃公的母親。
[注釋七] 東:使動用法,使……東向。
[注釋八] 畝:田埂,壟:
[注釋九] 吾子:你:
[注釋十] 若王命何:拿先王的命令怎么樣。
[注釋十一] 疆理:疆,定疆界:理,治理。
[注釋十二] 物:察看。 [注釋十三] 我疆我理,南東其畝:我劃分疆界,我治理土地,田埂有的為南北走向,有的為東西走向。見《詩經·小雅·信南山》。南東,使……向南、向東。
[注釋十四] 闕:過失。
[注釋十五] 四王之王:四王治理天下。四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王,以德治理天下。
[注釋十六] 濟:滿足。
[注釋十七] 五伯:一說指夏代的昆吾、商代的大彭、豕韋、周代的齊桓公、晉文公。另一說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伯,通“霸”。
[注釋十八] 合:聯合。
[注釋十九] 敷政優優,百祿是遒:施行寬和之政,各種福祿都會匯集起來。敷,施行。優優,寬大平和的樣子。祿,幸福。道,聚集:見《詩經·商頌·長發》。
[注釋二十] 辭:言辭。
[注釋二十一] 不腆敝賦:腆,厚。賦,兵賦,引申為軍隊:意為我國不強大的軍隊。
[注釋二十二] 從者:追擊的軍隊,指晉國軍隊。
[注釋二十三] 撓敗:挫折失敗。
[注釋二十四]徼:求。
[注釋二十五] 愛:吝惜。
[注釋二十六] 燼:燒殘的灰,引申為殘餘的軍隊。
[注釋二十七] 背城借一:背靠城池,借一次決戰之機。
[注釋二十八] 不幸:指戰敗:
佳文賞析本文主要記載的就是國佐的說詞。這番說詞,徵引《詩經》,例舉史實,滔滔不絕,透徹在理,使戰敗國求和的誠意和不作無原則妥協的決心融為一體,寓嚴正於平和之中,剛柔相濟,既無乞憐之態,又無唐突之病,表現了國佐不卑不亢的態度、巧妙高超的外交手睨和保衛國家的忠勇機智。P29-31

序言

《古文觀止》一書是清代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編選的。所選文章語言凝練、短小精悍、乃千古傳誦之佳作,從中不難看出編者細緻和周到的眼光。書名為“觀止”,於古文選編,其意可知,該書的編選意圖就在於盡善盡美,難以超越。於是,一覽此書。我們即可“觀止”古文矣。
該書上起周代,下至明代,寫景狀物、議論抒情,眾體兼備。書中以時代為經,以作家為緯,將幾千年名家巨手所著的智慧結晶悉數囊括其中,反映了這一時期散文發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面貌。既有外交家的唇槍舌戰,縱橫家的巧舌如簧;又有帝王求賢問策的記述,臣子獻計進忠的疏表;還有歡適愜意的宴飲,硝煙瀰漫的戰場與奢靡宏偉的宮室,落英繽紛的桃源……涵蓋了中國古典散文和傳統文化之精髓。為自問世至今最為普及的初學古文選本,風行海內三百餘年。
《古文觀止》是迄今為止對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寫作名篇較精的一本古文書。裡面200多篇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小短文從多個角度展現出中華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與中華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內有清代之前文人名士比較有名的文章,和古人必須學的《四書五經》、《禮記》、《左傳》等。這本書里知識容量很大,有歷史資料,古人文學,詩畫評論,風景介紹……願智慧之光照亮千家萬戶,同時也照亮千萬顆希望知識的靈魂,使人類的精神空間更加明麗、生輝。《古文觀止》,智慧的光芒!選篇能包羅歷代古文的精華,又能用注釋掃除誦讀、理解古文的攔路石,評論又能說透文章做法之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