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霜氣下孟津

此詩是王融《和王友德元古意二首》的第二首。秋風蕭瑟,木葉紛紛,這淒寒的夜景進一步烘托出思婦紛亂苦痛的心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古意·霜氣下孟津
  • 創作年代:南朝齊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王融
作品全文,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霜氣下孟津①,秋風度函谷②。
念君淒以寒,當軒卷羅谷。
縴手廢裁縫,曲鬢罷膏沐。
千里不相聞,寸心郁紛蘊。
況復飛螢夜,木葉亂紛紛。

注釋

①孟津、函谷,都是常見的北方地名,霜氣、秋風自北而來。
②縠,音hú,皺紗一類的絲織品。

作品賞析

全詩只在秋落筆。“孟津”、“函谷”,都是常見的北方地名,霜氣、秋風自北而來。閨中女主人公感受到風霜的淒寒,自然聯想到行人的淒寒,因此動手為其縫製羅衣。縠,音hú,皺紗一類的絲織品。但是,當纖纖素手舉起刀尺準備縫製,又不能不因為“千里不相聞”而作罷。一“廢”字,生動寫出思婦的矛盾心理。不為行人縫製寒衣吧,則擔心他挨冷受凍;為他縫製吧,行人又遠在“不相聞”的千里之外,無由寄達。心煩意亂,鬱悶痛苦,以至連自己的容貌都無心修飾。“曲鬢”,化用《詩經·小雅·采綠》:“予發曲局,薄言歸沐”;“罷膏沐”,用《詩經·衛風·伯兮》意:“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曲鬢罷膏沐”,鬢髮捲曲,本該梳洗,以膏澤發,既然行人遠在千里,就沒有任何心思去梳理打扮。“況復飛螢夜,木葉亂紛紛。”結二句是此詩的警策。上八句已從物侯變化的淒寒,欲裁衣而終於廢刀尺的動作,罷膏沐而心灰意懶的外貌,郁紛蘊苦悶不堪的心態幾方面寫出閨中怨情,這兩句則更進一步用飛螢、木葉的夜景來烘托思婦的紛亂淒涼之情。思婦本來已夠煩悶了,又加上流螢熠耀,閃著淒寒的小白光;木葉紛紛,隨風而亂舞,秋夜漫長,思緒萬端,螢光葉聲,攪得思婦加倍難堪。“亂紛紛”,不僅寫出落葉之狀,而且這三字實又為思婦其時苦痛心境的寫照。況且,“木葉亂”又與首二句的“霜氣下”、“秋風度”相照應,更顯得針線綿密,全詩渾成。

作者簡介

王融(468—494),南朝齊文學家,字元長,琅玡臨沂(今屬山東)人。其文頗多陳述政見之作,主張“上智利民,不述於禮,大賢於國,罔圖惟歸。”要求以農、戰為本,同時也反對過於強調嚴刑峻法。其詩講究聲律,與沈約等同為永明體的代表作家。王融所作詩文原有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王寧朔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