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圖

古地圖

古地圖主要是按照政治史的劃分,指清朝滅亡之前的地圖,是當時人繪製的“當代”地圖,屬於文物或準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地圖
  • 外文名:ancient map
  • 方式:按照政治史的劃分
  • 時期:清朝滅亡之前
  • 屬於:文物或準文物
  • 科目:測繪科學
現存最古的地圖,歷史地圖研究,商朝地圖,漢朝地圖,南北朝地圖,隋朝地圖,唐朝地圖,宋朝地圖,金朝地圖,元朝地圖,明朝地圖,清朝地圖,《中國古地圖》,

現存最古的地圖

中國繪製地圖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先秦時期的《周禮》、《管子》等古籍中,就有關於地圖的記載。不過那時的地圖都已失傳了。現在我們能見到的最古地圖是1973年年底,我國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長沙馬王堆三號墓中發掘出的三幅畫在帛上極其珍貴的地圖。現經故宮博物院等有關單位考證鑑定和修復的已有二幅,即:《地形圖》、《駐軍圖》。據墓葬中出土的木牘所記年代,馬王堆三號漢墓下葬的時間應為漢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而這三幅地圖繪製完成的年代還應當在這以前,它們離現在已經有二千一百多年了。比南宋時候的那兩幅石刻地圖(即“禹跡圖”、“華夷圖”、這兩幅合刻在一石的正反兩面,要早一千三百多年。)
《地形圖》系長寬各96厘米的正方形圖。比例尺約為十八萬分之一。圖上繪有:山川、河流、居民住地、道路等現代地形圖的基本項目。其表現手法與現代地圖相近似。水系分支舒展自然,居民住地分級表示。山脈繪法採用山形線法並結合魚鱗狀和柱狀符號,用以表示山體的延伸範圍以及聳立於平地的峰巒。它跟現代等高線法相似。它的發現表明中國古代勞動人員不僅具有較精確的測算技術,豐富的地理知識,而且也擁有科學的繪圖表現技巧。
《駐軍圖》長98厘米,寬78厘米,是一張採用黑、紅、藍三色彩繪的軍事要圖。反映了當時諸侯軍隊的駐地設防情況。它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彩色地圖。
長沙馬王堆古地圖的發現,為中國地圖學史和歷史地理增添了新的光輝篇章。國外許多著名學者都給以高度的評價,譽之為“世界上驚人的發現。”這三幅圖比之認為世界上最早的羅馬帝國時,埃及人托勒密的《地理學》中的地圖還早三百多年。
1977年文物出版社曾將此二圖影印出版。

歷史地圖研究

對歷史地圖的研究,一般是作為對古地圖研究的一部分而進行的。歷史地圖是反映人類歷史時期自然和人文景觀及其變化的地圖,是專題地圖的一種。歷史地圖的研究編繪主要根據歷史文獻、考古資料和作為定位依據的現今地圖。按內容可分為兩類:
①普通歷史地圖或通用歷史地圖,以疆域政區為主,綜合反映歷史時期多種地理要素;
②專門歷史地圖或專用歷史地圖,反映某一特定地理要素,或以反映某一特定地理要素為主。歷史地圖是對現代或當代地圖而言的,其內容、分類、編繪原則和方法與現代或當代地圖並無二致。
中國歷史地圖研究編制有悠久的傳統。公元3世紀西晉裴秀用 “製圖六體” 編成的《禹貢地域圖》,是見於記載的最早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北宋稅安禮繪成的 《歷代地理指掌圖》44幅,始於帝嚳,迄於北宋,至今尚有宋、明刊本流傳,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歷史地圖集。此後直到19世紀末的晚清,傳世的歷史地圖和歷史地圖集雖有一定的數量,但其質量並無明顯進步。
20世紀初,楊守敬在其門人協助下編繪刊行的《歷代輿地圖》共34冊,分44組,以《大清一統輿圖》為當代底圖,收錄了自春秋至明的主要地名,全部採用朱墨套印,古今對照,比以往的歷史地圖集更精確、詳細、實用,是一項空前的成就。楊守敬的 《水經注圖》(刊於1905年),也採用朱墨套印,古今對照,是專門歷史地圖集中最重要的一種。
至少已流傳了1700多年的中國歷史地圖,與世界上同時代的其他國家相比,數量更多,質量更高,但缺乏較精確的今 (當代)地圖作底圖,影響了古內容的精確性;政區範圍只有中原王朝的邊疆地區極其簡略或完全空白;除個別地圖外,比例尺都太小,容量有限; 內容以疆域政區為主,自然地理和其他人文地理方面的內容很少; 它們僅據歷史文獻編繪,實地測繪調查極少。近代西方學者編繪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採用了較精確的今地圖作為底圖,內容有所擴大,如20紀世30年代出版的A.赫樂曼編繪的《中國的歷史地圖集》,除歷代政區外,還增加了先史時期的遺址分布圖和一些重要城市圖,但內容也很簡略。
1982~1988年出版了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該圖集共分8冊,有304幅地圖,全部採用古今對照,收入古地名約7萬個。它主要顯示了在歷史上中國範圍內各個政權、民族的疆域或大致活動範圍、相互間的界線以及內部的行政區劃和各類地名,同時也描繪了一些主要的自然地理要素如河流、山脈、山峰、島嶼、湖泊、海岸線等。該圖集在編繪過程中雖以歷史文獻考證為主,但也充分吸收了近代地理學的一些研究成果,相當一部分點線的確定是以實際觀察或測繪為基礎的,集中反映中國歷史地理學、地理製圖學和其他相關學科至80年代初的研究水平和學術成就。
1988年出版了侯仁之主編的《北京歷史地圖集》。圖集涵地圖80餘幅,其主要內容除北京市域歷代政區沿革圖外,還有北京城市變遷圖和園林陵寢圖。除以歷史文獻和考古成果作編制依據外,還做了大量實地考察。圖集系統形象地反映了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獨特古都風貌及北京城市歷史地理研究的重大收穫和特點,開中國歷史城市地圖集編繪的先河,對中國其他歷史名城歷史地圖集的編繪起了示範的作用。
1996年出版了史念海主編的《西安歷史地圖集》。該圖集共收地圖89幅,主要內容包括關中地區歷史時期自然環境的演變,新舊石器時代及商、周時期的主要遺址和周部族的遷移,歷代政區的設定及鄉里分布,周、秦、西漢、隋、唐都城的城市布局及重要宮苑、陵墓的分布,五代以後迄止民國時期之城區、郊區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城市建設的發展和政區的演變等,在編繪過程中採用歷史文獻與野外考察相結合,並利用考古、遙感等學科成果。該圖集對西安歷史地理的研究進行了系統的總結,是一部傑出的區域歷史地圖集。
對歷史地圖的研究,一般是作為對古地圖研究的一部分而進行的。如宋人王應麟所輯類書 《玉海》 的 “地圖” 一類中,就包括有歷史地圖的內容。王庸所著 《中國地理學史》(中華書局,1938)一書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地學史組主編的 《中國古代地理學史》 (科學出版社,1984),都將古代的歷史地圖包括於古代其他地圖之中。對其他的圖集或圖幅,如稅安禮的 《歷代地理指掌圖》等也有單篇的研究論文問世。但總的來說,對歷史地圖的專門研究還是相當薄弱的。

商朝地圖

商朝:(約前16世紀-約前11世紀),商王朝由部落首領湯建立。一開始定都毫(今河地商丘),後盤庚在位時遷都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所以,商朝亦叫殷商。
商朝地圖商朝地圖
商朝的勢力範圍
商朝的勢力範圍東至大海,西達陝西省西部,東北達到遼寧省,南至江南一帶(不包括四川雲南貴州等西南地區),為當時世界上一個大國,但主要治理區域還是中原一帶。始都亳,曾多次遷移,後盤庚遷都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稱為殷。
《史記·吳起列傳》記載商朝疆域“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 先商時期,商族為夏後氏的諸侯,商族首領稱作“商侯”有封地七十至一百里。
商朝勢力範圍商朝勢力範圍
遠古時代,中原的華夏民族與外族部落形成犬牙交錯的局面。
晚商的北界在易水流域,西達太行山麓,西南界在沁水流域,南界在商丘之南,東界在曲阜之西。
都城稱作“邑”或“商邑”,其外七十至一百里內屬於商王直接控制的區域,稱作“蒿”(郊)、“鄙”、“奠”(甸)。邑、郊、鄙、甸此四地相當於商王朝的王畿地區,在《尚書·酒誥》中稱為“內服”

漢朝地圖

漢朝(前202—公元220年),分為西漢和東漢。前202年高祖劉邦建國,六月定都長安。公元九年,王莽篡奪政權,西漢結束。25年,參加反抗王莽政權的皇族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

南北朝地圖

南北朝(420年-589年)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的一次大分裂時期,亦是北方少數民族融於我中華文明的一次歷史時期。東晉末年,天下大亂。劉裕取代東晉後,建立宋政權。當時,先後有很多政權建立。
南北朝勢力範圍南北朝勢力範圍

隋朝地圖

隋朝(581年-618年)公元589年,隋滅最後一個南北朝時期的陳國。中國重新獲得統一。隋帝王次序:文帝楊堅、煬帝楊廣、恭帝楊侑。隋朝短命,煬帝楊廣暴政,後被唐朝取而代之。

唐朝地圖

唐朝(618年-907年),唐王李淵太原起兵,反抗隋煬帝暴政。滅隋後,唐中期武后後改國號為周,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則天皇帝。後經中宗李顯二次繼位,復唐國號。

宋朝地圖

宋朝(960年-1279年)宋朝結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宋朝為兩段,前朝北宋,定都京(今河南開封)。後經靖康之恥,為金國所滅,遷都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

金朝地圖

金朝(1115年-1234年),由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的政權,由金太祖完顏旻建於1115年。1125年滅遼,次年滅北宋。後遷都中都,再遷都至汴京(今河南開封)。天興三年(1234年)時滅於蒙古與南宋聯合進攻。

元朝地圖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1279年統一全國。元朝的疆域空前廣闊,今天的新疆、西藏、雲南、東北、台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統治範圍內。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滅亡。

明朝地圖

明朝(1368年-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國祚276年。明朝初期定都於應天府(今南京),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明朝滅亡。

清朝地圖

清朝(1616年-1911年)是由女真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後鎮壓了各地的農民起義和南明抗清武裝,逐步統一全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被推翻,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

《中國古地圖》

劉鴻允編,科學出版社1955年出版。這是供地質礦產普查和勘探工作者以及從事地質科學教學和研究的人員了解中國古地理輪廓及其變化過程的一部遠古地圖集。共收錄從中國震旦紀、古生代各紀到中生代三疊紀的古地理圖20幅,用圖案和簡明色調將中國各地質時代的海陸範圍、海浸道路、生物分布、地殼折皺、礦產沉積、火山與冰川活動等作了簡明扼要的表示。每幅地圖均有敘述地層範圍、主要岩石、古地理狀況和古生物界等內容的文字說明。書前刊有目錄,書後附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