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

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

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在北京市古北口鎮南關外國道西側長城腳下,用黃沙土堆積而成的高大墓丘,(俗稱“肉丘墳”)。墓的四周用青磚砌著2米多高的花牆,東南方向有一門,門樓高3米。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屬於抗日戰爭時期的重要革命遺址,它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歷史罪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
  • 位置:北京市古北口鎮
  • :6米
  • 底部直徑:15米
主要展覽,建設歷史,地理位置,紀念碑碑文,文物保護,

主要展覽

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用黃沙土堆積而成的高大墓丘,(俗稱“肉丘墳”)。高6米,底部直徑15米,墓的四周用青磚砌著2米多高的花牆,東南方向有一門,門樓高3米。門垛兩旁寫著一幅輓聯,上聯是:“大好男兒光爭日月,”下聯是:“精忠魂魄氣壯山河”,橫批是“鐵血精神”。在墓前方豎著一通高2.5米花崗岩石墓碑,碑額中間鐫刻著:“癸酉年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落款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三月立”。
長城抗戰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長城抗戰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

建設歷史

1933年,古北口長城抗戰結束後,在古北口東南兩關,大街小巷屍橫遍地,山谷田野,到處都有陣亡將士的遺體。犧牲在路邊街巷的將士,由民眾掩埋在菜窖里,山谷田野的遺體則由楊令公廟道人王樂如領人擇地掩埋。後來,即中日“塘沽協定”簽定後,由國民黨中央政府起運500具屍骨赴蚌埠立墓另葬,還有一些屍骨,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捐款,古北口商務會牽頭,請道人王樂如組織民眾,再次從田野山谷收斂屍骨360餘具,在古北口南關外西山根處挖了一個大坑,把這些屍體全部埋在坑內,一層葦席,一層屍體,共埋3層,最後在上邊堆起一個高大的墳頭(從此人們就稱它為“肉丘墳”)。在墳頭的四周砌起一道花牆,在花牆的門垛上寫上輓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在墳前豎立一通墓碑。從此,這個公墓即成為炎黃子孫抵禦外侮入侵的歷史見證。可惜,在“文革”期間,此墓遭到破壞,墓碑被推倒,花牆被拆毀,墳頭險些被剷平。
長城抗戰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 輓聯長城抗戰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 輓聯
1993年,由密雲縣政協倡議並牽頭與縣政府共同操辦,對公墓進行一次全面、徹底地修復,同時又新建一座“長城抗戰古北口戰役”紀念碑和碑亭。碑亭內豎立一尊長2.7米、高1.5米、厚0.3米的黑色理石鐫刻的臥碑,臥碑的正面是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親筆題寫的“長城抗戰古北口戰役紀念碑”12個金光閃閃的大字,臥碑的碑文背面詳細地記述著長城抗戰古北口的戰役的全部經過。

地理位置

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坐落於北京市密雲縣古北口鎮南關外國道西側長城腳下,是一座用黃沙土堆積而成的高大墓丘(俗稱“肉丘墳”),高6米,底部直徑15米,墓的四周用青磚砌著2米多高的花牆,東南方向有一門,門樓高3米。
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

紀念碑碑文

“ 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日軍進犯山海關,長城抗戰肇興。三月十一日晨,日軍進攻古北口,第六十七軍一一二師奮起迎戰。十時日軍攻占古北口正關。第十七軍二十五師師長關麟征在龍王峪戰鬥中負傷,代師長杜聿明繼續指揮戰鬥,血戰三晝夜,斃傷日軍二千餘人,終因電訊不通,後援無繼。三月十三日撤出古北口城,四月二十一日,日軍強攻南天門陣地。第二師師長黃杰,第八十三師師長劉戡率眾鏖戰八晝夜。斃傷日寇三千餘,五月十日日軍發起總攻,第十七軍將士奮力苦戰,迫於兵員大減,撤至大小新開嶺陣地。十一日下午二師四旅接防,日軍又發起強大攻勢,旅長鄭洞國親赴前沿指揮。十二日,大小新開嶺陣地失守。十五日第十七軍奉調撤離密雲。古北口戰役歷時二月余,守軍將士以窳劣之武器御數倍之敵,斃傷日軍五千餘名,抗戰將士亦有近八千人傷亡。巍巍長城,虎踞龍騰。蕩蕩潮河,源遠流洪。將士守土,與倭抗爭。為國捐軀,血染長城。埋忠骨,青山有幸;慰英魂,綠水增榮。緬懷先烈,泣悼英靈。慰藉往者,砥礪後生。 ”
紀念碑碑文紀念碑碑文

文物保護

2015年北京市文物局表示, 為配合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本市已啟動了68處抗戰類文物保護工程,包括宛平城、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房山蒲窪鄉兵工廠舊址等,計畫投入資金6800餘萬元。其中維護保養和環境整治工程等將於6月底前完工,具備條件的將逐步對外開放。
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