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羅馬教育

古代羅馬教育

羅馬原是義大利半島上的一個奴隸制城邦。從公元前 6世紀開始,經過幾百年的征戰擴張,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至公元 395年,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公元 476年,西羅馬滅亡,從此,西歐奴隸制終結,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古羅馬在物質生產和文化方面都曾取得許多成就,對後世的文化、教育也有較大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代羅馬教育
概述,共和時期教育,共和早起教育,共和後期教育,帝國時期教育,

概述

古羅馬的歷史一般可分為王政、共和、帝國三個時期,其教育在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特徵。因為王政時期(約公元前8~前6世紀)是古羅馬處於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流傳下來的可靠史料很少,這一時期的教育情況難以稽考。所以,敘述古羅馬的教育史一般以共和時期和帝國時期為主。

共和時期教育

從公元前 6世紀古羅馬建立了共和政體至公元前 1世紀帝制的確立,這一時期稱為共和時期。這一時期的教育一般又分為共和早期(公元前 3世紀以前)和後期(公元前3世紀後)兩個階段。

共和早起教育

公元前 3世紀以前,羅馬的經濟以農業為主。公民除務農外,還需參戰。這時的教育基本上是農夫、軍人教育。當時的家庭既是經濟單位,也是教育單位。父親在家庭中處於絕對支配的地位,母親也極受尊重。孩子最初由母親撫育。男孩從 7歲起,由父親教以各種生活、生產知識和技能。狹隘閉塞的小農經濟、古老的家長制以及宗教信念,使羅馬人非常講究孝敬長輩。崇拜祖先、尊重傳統、遵守法紀和效忠國家是每個公民的天職。此外家庭還培養兒童具有勇敢、果斷、嚴肅、誠實、謹慎和節儉等品德,因此道德教育在親職教育中也占重要的地位。有的家庭也由父親教給孩子一些讀、寫、算的知識。自公元前451~前450年,奴隸制國家的法律十二銅表法公布後,此法就成了兒童學習的重要內容。兒童也學習角力、騎馬、投槍、游泳,並訓練其忍耐酷暑嚴冬侵襲的能力。男孩到16歲,就到軍隊中服務。貴族子弟入伍前,往往還要經過一年準備。由父親把兒子委託給一個有名望的人管教,青年向他學習從事公職所需要的知識和經驗。女孩 7歲後仍由母親教導,學習家事。
古代羅馬教育古代羅馬教育

共和後期教育

公元前 3世紀,羅馬開始大肆向外擴張,羅馬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奴隸制大大地發展了,經濟空前繁榮。從此。羅馬的文化、科學、教育,受到了希臘文化的影響。希臘文化以思辨哲學為核心,推崇文雅教育(見自由教育);羅馬文化則強調實效,注重培養具有實際才幹的政治家和管理者。兩種文化的融合,逐漸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古希臘羅馬文化。公元前 146年,羅馬人征服了希臘,希臘大批教師來到羅馬辦學。羅馬逐步形成了以希臘學校為模式的教育系統。
①初等教育。7~12歲的男女兒童入私立國小接受初等教育。國小校舍設備簡陋、教師的社會地位低下,收入菲薄。教學內容是讀、寫、算。貴族和其他上層階級都是聘請家庭教師,而不送子女入國小。
②中等教育。貴族及富人的兒童受完親職教育後,便進入文法學校。教師被稱為文法學家或文學家。教師收入豐厚也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學校以學習文法為主(包括文學和語言)。文法學校,起初完全由希臘人主持,教授希臘語和希臘文學,因此也叫作希臘文法學校。公元前100年才出現第一所拉丁文法學校。從古羅馬政治家、演說家、文學家西塞羅起,拉丁文學開始蓬勃發展,拉丁文法學校也隨之迅速建立起來。兒童同時學習希臘文和拉丁文,或兼上兩種學校。在文學方面,希臘文法學校學習荷馬史詩和其他希臘作家的作品;拉丁文法學校則學習西塞羅等拉丁文學。這兩種學校的學習科目還包括地理、歷史、數學和自然科學。但這些學科的內容,大多較為膚淺。教學方法是講解和聽寫,學習方法主要是背誦,目的是掌握讀、寫、說的能力,也為兒童入修辭學校作準備。羅馬學校紀律嚴格,實行體罰,上課時間從清晨到黃昏。國小和中學都有暑假,還有神農節、智慧女神節等假日。 ③高等教育。由於共和制的建立,演說成為參加公共活動的重要工具。從事於公務活動的人不僅要有修辭、雄辯的修養,而且要精通文學,有廣博的知識。西塞羅著的《論演說術》一書,論述了演說家的教育,把培養演說家作為教育的最高目的。後來,帝國初期的教育家M.F.昆體良著的《演說術原理》則進一步系統地論述了演說家的教育。西塞羅和昆體良的教育思想對當時和後世西方的教育發展有顯著影響。共和後期的高等教育主要就是演說家的教育。當青年修完文法學校後,準備擔當公職的貴族子弟就進入修辭學校。修辭學校教學科目有修辭、辯證法、法律、數學、天文、幾何、倫理和音樂。開始,只有希臘修辭學校,公元前 1世紀中葉,才有了拉丁修辭學校。教師是希臘和羅馬的修辭學家和哲學家。希臘語是當時“文明世界”的通用語。羅馬教育效法希臘並重視希臘文,首先是出於政治上的原因。羅馬統治者為了有效地統治被征服地區,要求派往各地的官吏會說希臘語。因此,希臘式的文法學校就應運而生,希臘的修辭學校也被引進羅馬。但羅馬統治者為鞏固其統治,還需要保持和發展自己的文化傳統及自己的語言。因此,在它統轄的範圍內,拉丁語仍是官方語言,並用於公文和官方的活動中。西塞羅、維吉爾、賀拉斯等著名文學家的著作均有獨特的羅馬風格。羅馬也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拉丁文法學校和拉丁修辭學校。
古代羅馬教育的體罰古代羅馬教育的體罰

帝國時期教育

公元前 1世紀末葉,羅馬進入帝國時期。為了統治廣大的領土和被征服的民族及部落,帝國需要大批效忠的官吏和忠誠的臣民,因此帝國十分重視教育,直接控制學校,並逐步建立國家教育行政制度。公元 1世紀末,皇帝韋斯巴薌時期(69~79),帝國開始支付一部分文法教師和修辭教師的薪金。皇帝安東尼烏斯於公元 150年授予某些文法、修辭和哲學教師與元老院議員相同的許多特權。公元 361年,皇帝尤里安為了維護皇帝的權力,將教師任免權從地方收歸帝國政府掌握。皇帝馬可·奧勒留時期(161~180),各地方設立了一些公立學校,如城鎮設文法學校,省會設修辭學校等。公元425年,帝國下令,設立學校權統歸帝國所有。
帝國時期的學校仍沿襲共和時期的舊體制,但教育內容和性質有了變化。國小仍以平民子女為主要對象,以培養忠誠的臣民為目的。文法學校和修辭學校成為培養官吏的學校。文法學校拉丁文的學習逐漸代替了希臘文的學習。公元 3世紀,文法學校開始把教學重點集中在文法和文學方面,自然科學、數學、歷史、地理等學科在教學中的地位被削弱,教學與生活脫離,整個教育工作逐漸流於形式主義。教授文學已不再是為了激勵人心和培養文學欣賞的能力,而是為了形式、詞令和引證。帝國早期,希臘修辭學校大批出現。帝國後期,拉丁修辭學校則完全取代了希臘修辭學校。演說術的內容流於空泛,一味追求辭彙的堆砌和華麗的形式。
帝國時期,還建立了一些職業學校。私立法律學校在法律教育上起了重要作用,並影響法律學的發展。這種學校學習期限一般是4~5年。羅馬的醫學教育繼承了古希臘醫學的傳統,到了帝國時期,羅馬的醫學知識和技術有了顯著的提高,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醫學教育也有了較大的發展。羅馬的建築業異常發達,建築學校也隨之興辦起來。法律學校、醫學校、建築學校等的教學方法一般是採用師徒傳藝的方法,教學中十分重視實踐。在奧古斯都(屋大維)時期,羅馬開始興建圖書館。公元75年,皇帝韋斯巴薌在羅馬和平廟建立了一所大圖書館。它後來發展成為一所大學。 羅馬帝國時期,隨著基督教的傳播,基督教的教育逐漸強大。 公元325年,基督教被定為國教。 公元509年,東羅馬帝國政府下令關閉世俗學校,形成基督教教會獨霸教育的局面。基督教教會最早曾設立教義學校(Catechu-menal school),對教徒入教前進行教義、教規教育。此外,還設有培養神職人員的教義學院(Catechetical school)。此類學校不僅傳授基督教教義,也學習希臘羅馬的世俗文化,以便於同異教文化進行鬥爭。 基督教教會在早期沒有為兒童專設學校。 教徒子女多入世俗學校,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在家庭中接受宗教教育,以消除異教影響。後來,教會也為兒童專設學校。公元381年,教會要求在一切城市與鄉村中設立免費的兒童學校。從此,教會學校的數量不斷增多。教育的宗教性是羅馬教育衰落的原因之一。
古代羅馬教育古代羅馬教育
從公元 3世紀起,羅馬奴隸制經濟凋敝,政治腐敗,奴隸主貴族窮奢極欲,精神和道德墮落。帝國教育也隨之衰落,日益脫離現實生活,教學內容日趨貧乏,流於形式主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