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

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

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成立於2002年5月23日,其前身為1986年4月建立的湖南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下設口腔基礎醫學系和口腔臨床醫學系,以及所屬的教研室及臨床科室、口腔醫學實驗中心。2011年成立口腔醫學研究所和口腔癌前病變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
  • 創辦時間:2002年5月
  • 類別:二級學院
  • 現任校長張堯學
  • 所屬地區:湖南省長沙市
  • 主要院系:口腔基礎醫學系,口腔臨床醫學系
  • 學院院長:唐瞻貴
學院簡介,學院領導,師資力量,學科介紹,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專業建設規劃,口腔內科學,口腔修復與正畸學,

學院簡介

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前身為湖南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成立於1986年,擁有一支治學嚴謹,勇於創新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員工13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47人,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研究生導師20餘人,中華口腔醫學會專業委員會委員4人。擁有一級學科碩士 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
該院秉承湘雅醫學教育傳統,務實求新,培養了大批適應社會發展和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教學質量通過了國家教委、衛生部的認證。科研實力雄厚,在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病因與治療、顱頜面部畸形的手術修復、口腔頜面部創傷與修復、口腔癌前病變防治、牙周骨缺損修復等研究領域先後承擔了國家、省(部)級研究課題,取得了一批 科研成果。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黃俊輝
院長:唐瞻貴
副院長:謝曉莉、李奉華
黨委副書記:吳世明

師資力量

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現轄湘雅口腔醫院、湘雅醫院口腔科、湘雅二院口腔科、湘雅三院口腔科,另有長沙市口腔醫院及湘潭市口腔醫院兩個教學基地。
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
現有教職員工13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7人;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25人。
1987年招收首屆五年制本科學生,2001年招收首屆七年制本科學生。其中七年制已於2013年停招。
學院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畫、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子課題)、國家“十一五攻關”項目(子課題),參與了國家“863”項目及衛生部公益性項目,主持了衛生部和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科技廳重點項目等部省級和廳級等各級課題。發表SCI收錄論文20餘篇,獲得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2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湖南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湖南醫學科技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三項。出版專著10餘部,參編著作30餘部。獲準專利一項。
1986年口腔內科學獲碩士學位授權點,1993年獲口腔臨床醫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1年獲口腔基礎醫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5年獲口腔醫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986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002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004年招收國外留學生。1987年招收首屆五年制本科學生,2001年招收首屆七年制本碩連讀學生。目前有校級精品課程4門,口腔臨床醫學為校級重點學科,2011年口腔頜面外科獲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2004年全國口腔醫學一級學科評估中我院名列第九位。

學科介紹

口腔頜面外科學
口腔頜面外科成立於1986年,是湖南省唯一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具有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及博士導師的學科。沈子華鄧芳成翦新春先後擔任科主任,陳新群副教授現任教研室副主任。通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本學科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該專業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對顱頜面畸形的診斷與治療開展了研究,是我國較早對這一領域開展研究的幾個單位之一。繼後又首次在國內出版了《口腔頜面部畸形缺損外科學》專著,為國內第一本專業領域的專著。我科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科技廳、省衛生廳科研基金以及CMB基金資助,並獲中華醫學科技進步獎、湖南省科學技術成果獎、湖南省衛生廳科學技術進步獎、湖南省科委優秀論文獎等多種獎項。目前口腔頜面外科形成了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講師6人,80%具有碩士以上學位。開展了以口腔頜面畸形診治、口腔頜面腫瘤癌變機理研究、唇齶裂序列治療、顳下頜關節重建、顱底外科臨床套用解剖、種植義齒等穩定方向的科學研究。形成了以顱面畸形診治、咽後壁瓣的實驗研究、大蒜對口腔癌變的防治研究、口腔疣狀癌發病分子機理及惡性高熱的臨床與基礎研究、顱底外科為特色的國內知名學術優勢。 我科承擔了口腔醫學(七年制、五年制)、臨床醫學(七年制、五年制)等多專業、多層次的《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口腔科學》、《口腔生物學》、《口腔頜面部畸形與缺損外科學》、《醫學美學》、《口腔腫瘤學》、《口腔材料學》等學士、碩、博士課程。  目前面向全國招收口腔頜面整形專業方向博士生、碩士生;口腔頜面腫瘤專業方向碩士、口腔頜面套用解剖專業方向碩士。

本科生教育

學院下設口腔解剖生理學教研室、口腔組織病理學教研室、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教研室、口腔生物學教研室、口腔臨床藥物學教研室、口腔材料學教研室、口腔頜面外科學教研室、口腔修復學教研室、牙體牙髓病學教研室、牙周病學教研室、口腔黏膜病學教研室、口腔正畸學教研室、兒童口腔醫學教研室、預防口腔醫學教研室、牙合學教研室。
口腔臨床醫學中南大學校級重點學科,牙周黏膜病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牙體牙髓病為中南大學校級精品課程。
1987年招收口腔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生,2001年招收七年制口腔醫學專業學生。

研究生教育

學院自1983年開始招收口腔醫學碩士研究生,1986年獲口腔內科學碩士點,1993年獲口腔頜面外科學碩士點,2001獲口腔基礎醫學碩士點,2005年獲口腔醫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01年招收口腔臨床醫學博士研究生,2004年招收外國留學生攻讀口腔醫學碩士學位。現有口腔醫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包括口腔基礎醫學、口腔臨床醫學二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權點),博士生導師4名——翦新春(外科學)、凌天牖(內科學)、彭解英(耳鼻咽喉科學)、唐瞻貴(耳鼻咽喉科學),18名碩士生導師。口腔臨床醫學為中南大學校級重點學科,牙周黏膜病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牙體牙髓病為中南大學校級精品課程。學院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0-30名,博士研究生10餘名。

專業建設規劃

二十一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醫學領域的新技術、新知識、新成就不斷湧現,口腔醫學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口腔醫學教育要培養適應未來口腔醫療保健服務的發展要求,符合新世紀需求的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口腔醫學人才,必然要求對高等口腔醫學教育教學進行全面改革。根據學校關於實施“創新人才培養工程”,結合口腔現階段的教學資源,特制定我院專業建設規劃。
學院定位是緊緊圍繞學校發展的整體目標和口腔醫學院總體戰略發展規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師資隊伍建設為根本,研究生教育為重點,利用學校多學科綜合優勢,對現有口腔醫學專業資源進行整合,發展新興、交叉、邊緣、前沿學科和高技術學科,建立“創新型學院”。
1. 培養層次:開展多層次教育,培養口腔醫學專業七年制、研究生等教育外,積極恢復招收五年制本科,使高層次長學制學生成為口腔醫學教育的主體。
2. 辦學規模:經濟成長、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國家社會對口腔醫學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隨著教師人數在十五規劃期間的增加,教師素質和水平的提高,實驗室建設的加強,從而有條件完成多層次、多學科的教學任務,逐步擴大招生人數。
3. 專業結構:在保持原有內、外、修復、正畸、預防、兒童牙病、口解生、口組病、口腔材料等專業基礎上,考慮設定口腔社會醫學、管理醫學、及跨學科的口腔理工科專業最優出發,正確處理好整體與局部、需要與可能、當前與長遠、重點與一般、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4. 課程結構:從總原則上,課程結構應依據口腔醫學必備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從系統的實踐、數量與質量、培養目標與實際需要等關係,注重全面性、層次性、實踐性、現實性、特色性、可行性、發展性,考慮醫學模式的轉變,與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水平相適應。適當減少某些基礎課程課時,相應精簡內容,鼓勵學生自學;適當增加選修課和必修課,如口腔醫學史、口腔門診經營管理等;統一規劃,避免教學內容不必要的重複,根據培養目的的不同,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專業課程的側重點不同,設定合理的課程結構。為防止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進入專業學習前或在當中,安排一定的臨床見習,由有經驗的教師負責講解,讓學生對專業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鑽研專業的積極性和以後接待診治病人的能力必然提高。
5.課程建設
1)課程內容:重視基礎的前提下,及時補充順應時代發展,符合時代趨勢的新的教學內容。
2)教材建設:編寫配套的實驗教材、教學大綱等。
3)題庫建設: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充實完善題庫。

口腔內科學

口腔內科成立於1986年,劉蜀凡教授、凌天牖教授和洪占元副教授曾分別擔任科主任,現任科主任為方廠雲教授。現有教授(主任醫師)4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0人,主治醫師10人。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本學科具有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雄厚的牙體牙髓病學、牙周黏膜病學、兒童牙病學、口腔預防醫學學科群,是口腔醫學院最早具有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及博士生導師的學科,現面向全國招收口腔黏膜病博士生和牙體牙髓、牙周黏膜病碩士生。  口腔內科每年承擔口腔醫學(五年制、七年制),臨床醫學(五年制、七年制)等專業的教學,承擔的主要課程有: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黏膜病學、兒童牙病學、口腔預防醫學、口腔生物學、口腔材料學、口腔科學等,曾獲得校級教學成果三等獎及教學比賽一、二等獎。 口腔內科科研實力雄厚,成果卓著,劉蜀凡翦新春教授於1983年發現我國首例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OSF)病例,歷經近20年,特別是近幾年對OSF的研究已達國際先進水平。獲2001年首屆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和湖南省科學技術成果獎,口腔內科目前的科研主攻方向:(1)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的病因學和治療學研究,(2)牙周骨缺損重建的組織工程學研究。目前承擔的省部級課題6項。

口腔修復與正畸學

於1986年口腔系成立時既獨立成科,李純副教授、張素銀副教授曾分別擔任科主任,現科室主任為雷勇華教授。科室技術力量雄厚,現有教授(主任醫師)2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2人,承擔著口腔修復、口腔正畸的門診醫療及口腔系本科生、研究生和進修生的教學任務及各級科研任務。 口腔矯形科目前的科研主攻方向:青少年錯畸形的治療研究;正畸牙移動的生物力學研究;精密附著體的套用研究,頜面部缺損修復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