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龍

叉龍

叉龍屬(學名:Dicraeosaurus)是一屬小型的梁龍超科恐龍,生活在晚侏羅紀的非洲,距今約1億5000萬年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叉龍
  • 拉丁學名:Dicraeosaur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蜥形綱
  • :蜥臀目
  • 亞目:蜥腳形亞目
  • :梁龍超科
  • 亞科:叉龍科
  • :叉龍屬
  • :漢氏叉龍
  • 分布區域:非洲 坦尚尼亞
形態特徵,物種學史,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它們與其他的蜥腳類恐龍有著許多體型和外形上的差別。梁龍超科家族曾經出現了很多地球上最大的傢伙,例如超龍梁龍迷惑龍以及雙腔龍。大部分的梁龍超科恐龍擁有非常長的頸部、以及鞭狀的長尾巴,四肢與體型細長,頭部形狀類似馬頭,釘狀牙齒只位於顎部前部。然而,叉龍是唯一一科重新演化成為短頸部的恐龍,它們的短頸部被推論為以低高度植被為食的適應演化。叉龍的體型也不同於梁龍,只有12米(41呎)長。
叉龍

物種學史

叉龍的首個化石是於1914年由古生物學家沃納·詹尼斯(Werner Janensch)發現的。叉龍的學名是來自古希臘文的“雙叉蜥蜴”,是按其頸椎背側的神經棘形狀命名的。這些脊椎與神經棘並非像梁龍超科般是直的,每一節都是呈Y型的,就像一個叉子一般。這些脊椎的神經棘是提供肌肉附著的地方。韌帶連結了這些脊椎骨,在背部形成了明顯的隆脊。叉龍是草食性動物,但是它不會與其他蜥腳類恐龍爭奪植物來源。

分布範圍

叉龍的化石發現於坦尚尼亞的敦達古魯組,當地亦曾發現長頸巨龍及釘狀龍的化石。由此可見,叉龍與這些大型草食性恐龍生存於同一時期的同一環境,但是因它們都各自以不同高度的植物為食,故不須互相競爭。
叉龍骨架叉龍骨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