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蔣化

去蔣化

去蔣化為台灣地區一系列改變或移除昔日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執政時期的影響痕跡的運動統稱。中國大陸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也曾實施過類似的行動。

去蔣化運動的開始,主要是發生在2000年民主進步黨執政後。此運動主要針對的是蔣介石,其原因在於蔣介石及主政時期的台灣當局,對人民壓制的情況相對較蔣經國時期苛刻;雖蔣經國的影響痕跡也在改變之列,但是由於蔣經國的評價較其父好,再加上蔣經國去世後,當局幾乎沒有在公共場合建立關於蔣經國的象徵物(蔣經國生前訓令不得為他立碑立像,但台灣部分地方的街道以“經國路”命名),因此去蔣化幾乎是針對蔣介石進行,部份反對者將去蔣化等同於去中國化。“去蔣化”的另一層理由是以否定過去政權來強化現執政者的正當性,或為“劃分敵友”的工具。

基本介紹

去蔣化的實行,各界看法,民主進步黨,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蔣家,其他,

去蔣化的實行

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取得大陸政權以後實行了去蔣化,理由為“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曾經迫害人民”。措施包括將中正路全部更名,藉以廢除對蔣介石的個人崇拜。
背景
在台灣於1987年解嚴前,當時的台灣當局將蔣中正塑造成“民族英雄”、“民族救星”、“傳承堯舜禹湯以至‘國父’孫中山先生的中華道統傳人”,並大力宣揚蔣的政績與成就,國民黨治台政策與日本“皇民化”政策也有許多類似之處(尤其是文化及教育的政策);但在台灣社會上一直存在厭惡蔣中正統治的聲音,而蔣家父子的過錯也有所流傳。而在解嚴之後,各種不同的聲音浮現,對兩蔣的功過也重新地進行檢討,執政的國民黨也開始淡化蔣中正的統治象徵與進行一些去黨國化;而民進黨方面則是對蔣進行批判,民進黨的價值觀包含要針對蔣家及國民黨的統治象徵進行變更並廣為宣傳其統治罪行。200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大選,民進黨獲得執政權,此運動繼續推行。
台灣的蔣介石宣傳畫台灣的蔣介石宣傳畫
內容
已經實施及實施中的去蔣化
陳水扁在台北市長任內,將“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更名為“凱達格蘭大道”。 :
現況:但直到今日2009年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在凱達格蘭大道旁的派出所仍名“介壽路派出所”。
“總統府”廳舍之“介壽館”牌匾被移除改為“總統府”。
現況:“台北總統府”原名“介壽館”,前身為日本據台時的台灣總督府,台灣光復後於民國37年(西元1948年)因應蔣中正總統六十華誕而命名為“介壽館”。中正國際機場改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
中正紀念堂改名民主紀念館中正紀念堂改名民主紀念館
“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移除正門牌樓上“大中至正”匾額,改懸“自由廣場”。
現況:該“改名案”從一開始就有爭議,造成當時朝野的紛爭。2008年8月行政院正式通過廢止《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並於同日回復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的組織編制。“自由廣場”牌匾已在2009年7月20日換回“大中至正”牌匾,而“中正紀念堂”牌匾也預計於2009年7月重新懸掛。
移走各地“蔣公銅像”。
現況:在民進黨執政前,民進黨執政的各縣市已經低調執行。
蔣介石被破壞塑像蔣介石被破壞塑像
民進黨政府將慈湖陵寢的三軍儀隊駐守裁撤。
現況:國民黨重新執政後,慈湖陵寢的三軍儀隊已逐漸恢復編制。
廢除“蔣公誕辰紀念日”(10月31日)與“蔣公逝世紀念日”(4月5日)。
現況:“蔣公誕辰紀念日”在民進黨執政前,就因為推動周末二日假期政策而改為只紀念而不放假;而“蔣公逝世紀念日”的廢除也沒有影響清明節假期,可以說民進黨當局廢除這兩個紀念日的宣示性意味濃厚。
民間行為
2002年,位於桃園縣中壢市的“國立中央大學”里的蔣介石坐像,其頭部遭人割下,不知所終。
被砍頭的蔣介石像被砍頭的蔣介石像
2007年,台灣“去蔣”最高潮時,高雄的近10米高的蔣介石銅像,一夜之間被肢解;蔣家初到台灣時落腳的“草山行館”,一把火燒到只剩石牆。
2012年1月,高雄中山大學內的蔣介石銅像臉部遭人塗鴉成小丑。
2012年2月28日,成功大學內的蔣介石銅像遭潑紅漆、灑冥紙。事後掀起是否保留該銅像的爭論,反對派並在網路上發起連署要求校方撤除。
2013年3月24日,嘉義市中正公園內的蔣介石銅像遭“台灣國家聯盟”等多個社團率眾潑油漆污損。
影響
由於兩蔣(尤其是蔣中正)在歷史上的是非功過具有相當大的爭議,因此在台灣去蔣也引起藍綠陣營不同的反應。泛綠陣營強調兩蔣歷史上的過失,並認為台灣今日的發展成就,美日貢獻比兩蔣大,讓支持兩蔣及和蔣中正關係密切的國民黨相當不滿。泛綠認為此一運動為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的一部分,也是台灣民主發展的結果,去蔣化本質與去納粹化、去共產化相近(納粹對於經濟發展也有一定貢獻、而英美法等國也有一段時間與納粹關係較佳),兩蔣人權記錄極差,因此反對去蔣其實就是間接支持虐待人民,以正面紀念兩蔣也刺傷了許多受害者。
台灣藍綠惡鬥台灣藍綠惡鬥
然而這樣的說法等於幾乎否定蔣中正,而將兩蔣比做納粹或共產黨的說法,更是讓在情感與歷史記憶上認同支持兩蔣的人非常反感。泛藍人士多認為雖然蔣中正有過錯,但也不該因此全面否定他對台灣和所謂“中華民國”的貢獻,何況他的錯誤決定有其歷史背景。
“去蔣化”運動影響了各個層面,在許多民進黨執政的縣市政府大力執行,不但將各地的“中正文化中心”改為“XX市(縣)立文化中心”,許多蔣介石銅像都遭到撤除。“去蔣化”運動影響了各級以“中正”為名的學校,改名風潮四起,但也有一些人認為應該尊重歷史,維持校名。

各界看法

民主進步黨

民進黨認為必須移除對於蔣介石及國民黨崇拜的圖騰。因為在一個民主的“國家”,自由開放的社會,不應該對於過去的一黨一人有高度的崇拜,也就是“造神”的表現,過去的執政黨執政者已在歷史留名,無須再過度尊崇。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雖在中國大陸實施徹底的去蔣化政策(例如中正路全部更名),藉以廢除對蔣介石的個人崇拜。然而中國共產黨及大陸媒體對於泛綠的去蔣化政策採取批判態度,原因之一是:蔣介石是20世紀(1945年-1949年)唯一同時統治過台灣與中國大陸的中國領導人,在台灣實行去蔣化時,中共方面反對“去蔣化”,且定義為‘斬斷台灣與中國歷史的聯結,等同推動台灣獨立運動

中國國民黨

對許多中國國民黨支持者,特別是1949年隨國民政府退守台灣的人士,他們隨著國民政府遷移至到台灣,為國民黨與“中華民國”政府付出與奉獻,並在台灣得以安家立足,因而在情感上文化上對於兩蔣有很強的認同感與歸屬感,而“去蔣”無疑是否定了他們的認同與歸屬。

蔣家

蔣家親屬蔣方智怡蔣孝嚴反對去蔣化。蔣介石曾孫蔣友柏則贊成“某種程度去蔣”,認為中正紀念堂的銅像“本身就是錯的”,並贊成牌匾“大中至正”改為“自由廣場”。

其他

2000年,作家李敖參選“總統”的政見之一就是拆除“中正紀念堂”,只留下(用於藝文活動的)兩廳院,由於李敖本身是白色恐怖受害者,因此對蔣介石的個人評價甚差。台當局“文化部長”鄭麗君在2019年1月22日出席《關懷演藝人員春節餐會》時,遭不滿“去蔣化”政策的台灣資深藝人鄭惠中摑巴掌。
蔣介石被破壞塑像集中處蔣介石被破壞塑像集中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