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直立性低血壓

原發性直立性低血壓屬少見病,其臨床特徵為直立性低血壓(即從臥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時血壓明顯下降)、暈厥、脈率固定(即直立時心率無相應增加)無汗、勃起功能障礙和夜尿等,稱為“自發性直立性低血壓”。本病有中樞神經系統瀰漫性變性,以脊髓中間外側柱為明顯,可侵犯蒼白球黑質小腦和丘腦等部位,而交感神經功能障礙僅為神經系統病損的一部分。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Primary Postural  Hypotension Disease
  • 就診科室:心內科
  • 常見病因:病因不明,可由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藥源性,自主神經病變等繼發
  • 常見症狀:臥位時血壓正常,直立時血壓迅速而顯著降低。皮膚乾燥,出汗少,排尿、排便障礙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原發性直立性低血壓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自主神經發生變性(尤其是交感神經系統),阻斷了壓力感受器的反射弧所致。直立性低血壓除上述原發性外,也可繼發於其他疾病,包括:
1.神經系統疾病
脊髓結核、脊髓橫斷性損害、脊髓空洞症、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多發性硬化亞急性聯合變性、震顫麻痹等。
2.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垂體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嗜鉻細胞瘤等。
3.藥源性
服用神經節阻滯藥、降壓藥、血管擴張劑等。
4.自主神經病
如交感神經手術後。
5.其他
澱粉樣變、嚴重貧血、惡病質、久病臥床等。

臨床表現

原發性直立性低血壓的臨床表現是臥位時血壓正常,直立時血壓迅速而顯著降低,收縮壓降低超過30mmHg,舒張壓降低超過20mmHg,但心率無變化。血壓降低可產生一系列腦缺血、缺氧表現,輕者直立時逐漸發生眩暈;重者立即發生暈厥,被迫長期臥床休息,臥下後眩暈或暈厥症狀能緩解。此外,可出現自主神經損害的症狀,如皮膚乾燥,出汗少,排尿、排便障礙,性慾減退及勃起功能障礙等。本病常累及中樞神經系統,部分病例可逐漸出現眼外肌麻痹、肢體僵硬伴粗大震顫、表情呆板、動作遲鈍和慌張步態等椎體外系損害症狀;步態蹣跚、共濟失調、語言不清、眼球震顫等小腦受損的症候;肌張力痙攣性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神經反射陽性、發音困難等錐體束受損的症狀;少數病人有感覺異常、智慧型減退現象。這一類病人因有中樞神經系統損害,也稱為中樞型即Shy-Drager綜合徵。若無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僅有直立性低血壓和周圍自主神經功能不全者,稱周圍性直立性低血壓病。

檢查

內分泌疾病引起的低血壓,應做相應的內分泌功能及激素檢測。血常規化驗,如有紅、白細胞的改變,有助於診斷。
1.心電圖有無心律和心率的變化,有無ST-T的改變,有無病理性Q波。
2.心臟超聲及外周血管都卜勒超聲檢查,有助於心血管疾病源性低血壓的診斷。
3.心導管檢查及血管造影,可明確外周血管疾病及心臟疾病。
4.X線檢查,通過胸片檢查,觀察有無腫塊壓迫外周大血管。
5.脊髓造影,了解有無脊髓空洞等脊髓病變。

診斷

根據本病臨床表現,診斷不難。應注意以下幾點:
1.部分病人直立性低血壓不是即刻發生,需站立1~3分鐘後才發生。懷疑本病時,至少要等待5分鐘。
2.正常人起立時也會發生短暫的血壓下降,但波動不大,在1~2分鐘內恢復,不要誤診為本病。在暈厥方面,除本病外,應除外血管迷走神經反射、頸動脈竇過敏、排尿性暈厥和嚴重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徵等)病症所致的暈厥。
3.低血壓患者主要為腦供血不足的表現,而內分泌性疾病引起的繼發性低血壓則伴有內分泌功能減退的症狀。

併發症

原發性體位性低血壓可出現黑蒙、眩暈甚至暈厥等,嚴重者可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等併發症。

治療

1.起床走動及體位改變時,動作要慢,避免驟然起立,平時宜穿彈力襪、緊身褲或用彈力繃帶,以減少直立時下肢靜脈血液淤積。
2.飲食方面除攝入富含營養的食物外,可適當增加食鹽量以增加血容量。
3.中藥可按低血壓病處方隨症加減。
4.藥物治療,地塞米松、左旋多巴、谷維素等。其他支持療法,如三磷腺苷(ATP)、輔酸A、泛癸利酮(輔酶Q10)、肌苷、維生素B族也可選用。

預後

年齡在60歲以下,沒有心臟病的體位性低血壓患者,一般預後良好。反覆、多次暈厥發作,伴有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者預後較差。

預防

1.積極預防和治療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疾病。
2.對老年人的體位性低血壓,在起床走動及體位改變時動作要慢,避免驟然起立。
3.平時宜穿彈力襪、緊身褲或用彈力繃帶,減少直立時下肢靜脈血液淤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