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與結果

原因與結果

《原因與結果》是2011年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衛東

基本介紹

  • 書名:原因與結果
  • 作者蔡衛東
  • ISBN:9787511310118
  • 頁數:2197
  • 定價:¥298元
  •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3-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蔡衛東所著的這本《原因與結果(共3冊)》是一部許多人期待已久的書!《原因與結果(共3冊)》是一部哲學書,從醞釀到構思、到動筆、到成書,經過了相對漫長的時間。它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它將改善一些人對哲學的模糊看法,它將能使許多人體會到哲學對人生及社會進步的指導作用,並享受到哲學的美妙!這部書是作者在探索人的幸福及苦難原因的道路上收穫的一個結果。
這種探索,不可避免地需要深入到哲學的層次,最終促成了該書。為了讓這種探索能夠惠及更多的人,並匯入人類謀求幸福生活的大聯合中,便有了這部書的出版及推廣。
正確的哲學能夠指導實踐給人帶來相應的自由、幸福等方面的進步,能夠幫助人合理實現自身的價值!這部書表述出了一種具有辯證統一作用的哲學體系,作者稱之為“世界辯證法的哲學體系”,它有助於人及人類在世界中的進步發展。
在這部書中,作者首先分析了該書產生的原因、存在的必要等,又大致總結了人類世界在該書寫作之前的發展狀況,以作為該書的“序幕”。在該書的“正文”部分,作者先闡述了“世界辯證法”的哲學核心與基礎,又對與人相關的社會、經濟、文化等許多方面進行了一些基本分析,建立了相應的“世界辯證法哲學”的具體分支,從而形成了“世界辯證法的哲學體系”,形成了“世界辯證法哲學體系”的該書表述。隨後,為了方便讀者對一些問題的認識,作者又設了該書的“問題解答”部分。其後,是該書的“附錄”、“後記”及“感謝”部分。在該書的附錄部分,附錄了該書的一些論據、引文、重要概念的重要索引、參考文獻。全書約二百零六萬字,分成三冊。

目錄

引 子 1
序 幕 2
第一章 本書形成的原因 3
第一節 主觀原因 3
第二節 客觀原因 7
第三節 主要的思想來源與開始寫作 14
第四節 太空無知 18
第二章 本書的邏輯 23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與世界的發展 25
第一節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25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的存在方式 28
第三節 發展中的馬克思主義 34
第四節 如何發展馬克思主義 81
第五節 馬克思主義對世界發展的影響 82
第六節 現代西方哲學及世界哲學的發展 88
第四章 中華哲學 106
第一節 中國哲學與中華哲學的異同 106
第二節 中華哲學的發展 107
第三節 中華哲學發展的分期 188
第四節 中華哲學的系統 193
第五節 中華哲學的特點 200
第六節 中華哲學的地位 201
第五章 中華武術與武術 202
第一節 意義 202
第二節 總則 205
第三節 訓練 206
第四節 實踐 217
第五節 實用 220
第六節 推廣 221
第七節 位置 221
第八節 對武術的進一步描述 222
第九節 對武術的無為境界的進一步描述 229
第十節 武術的用兵 230
第十一節 武德 230
第十二節 武術的未來 231
第十三節 本章小結 232
第六章 科 技 234
第一節 科技的發展 235
第二節 科技的本質、理論、工具、實踐與方法 278
第三節 科技的精神 281
第四節 科技的學習與套用 282
第七章 宇宙及人類發展簡述 283
第一節 宇宙 283
第二節 地球 284
第三節 生命的出現 285
第四節 人類的誕生與分布 285
第五節 人類社會的總體發展 285
第六節 人類發展的階段 289
第七節 人類發展的重要事件 290
第八節 未來 321
正 文 324
正文引子 325
第八章 世 界 327
第一節 人如何認識世界 332
第二節 影響人認識世界的一些重要因素 337
第三節 人影響世界的途徑與因素 432
第四節 人與世界的相互影響 433
第五節 人對世界的認識——世界是怎樣的? 434
第六節 認識世界與對待世界 686
第七節 再認識與再實踐 686
第八節 小結 687
第九章 認 識 691
第一節 什麼是認識? 692
第二節 認識的目的 693
第三節 人如何進行認識及認識的過程 694
第四節 認識過程中容易犯的錯誤 695
第五節 認識的主體、對象和橋樑 695
第六節 認識的存在與再認識 696
第七節 認識的基礎、能力、能量與能源 697
第八節 認識在世界中的位置 698
第九節 認識的基本問題和基本方法 699
第十節 認識的“無和有”的問題 699
第十一節 認識和實踐 701
第十二節 認識的渾然、渾元、分析、直覺、靈感與頓悟 702
第十三節 認識的屬性和因素 703
第十四節 認識的體系與系統化 704
第十五節 個人認識的構成 705
第十六節 認識的關係 705
第十七節 認識的分類 707
第十八節 認識的矛盾 717
第十九節 認識的意義 718
第二十節 認識的出發點、立場、角度及方向 719
第二十一節 認識的來源、形成與儲存 723
第二十二節 認識的反覆 725
第二十三節 認識的方法 725
第二十四節 認識的階段 727
第二十五節 認識的層次 728
第二十六節 認識的使用與運用 739
第二十七節 認識的效率與速度 739
第二十八節 認識的程度 740
第二十九節 影響人認識的一些重要因素 740
第三十節 認識的環境 740
第三十一節 認識的境界 741
第三十二節 認識的心理、態度與狀態 742
第三十三節 認識的結果 743
第三十四節 認識的局限性、迷茫和錯誤 744
第三十五節 正確的認識 746
第三十六節 認識的積累、歸納、總結、記憶、交流、學習、表達、理解、實踐、繼承、傳播 765
第三十七節 認識的發展 777
第三十八節 認識的規律與規則 778
第三十九節 認識的否定與非認識 778
第四十節 認識的無限與有限 779
第十章 實 踐 781
第一節 什麼是實踐 782
第二節 實踐的目的 783
第三節 實踐與認識 784
第四節 對實踐的分析與綜合 788
第五節 實踐的結果 788
第六節 實踐的屬性 789
第七節 實踐的基礎 789
第八節 實踐的基本問題 790
第九節 實踐的分類 790
第十節 實踐的關係 792
第十一節 實踐的條件 792
第十二節 實踐的環境、過程、態度與狀態 793
第十三節 實踐的方法 795
第十四節 實踐的位置 797
第十五節 影響實踐的主要因素 798
第十六節 實踐的否定與非實踐 798
第十七節 實踐的境界 798
第十八節 實踐的發展 798
第十一章 環 境 800
第一節 環境概述 801
第二節 環境的重要性 802
第三節 環境的分類及其分析 802
第四節 環境的屬性與因素 808
第五節 環境的關係與矛盾 810
第六節 人與環境的發展 813
第七節 生態與生態的平衡 814
第八節 環境的改善 816
第十二章 精 神 817
第一節 精神的本質 817
第二節 精神的屬性與關係 818
第三節 精神的背景與基礎 818
第四節 精神的分析與矛盾 819
第五節 精神被物質所作用 820
第六節 精神的層次、涵養與矛盾 821
第七節 精神的反作用 826
第八節 精神世界與虛擬世界 831
第九節 從精神和物質的對立統一的角度來說,人唯有通過其精神才能改善物質,人也唯有通過已有的才能得到未有的,才能改善人,這就需要改善人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 838
第十節 精神的穩定性 839
第十一節 精神的過程 840
第十二節 精神的發展規律 840
第十三章 心 理 842
第一節 什麼是心理、心理學?它們的重要性如何? 842
第二節 心理的發展、來源與表現 843
第三節 心理的差異 844
第四節 心理健康 844
第五節 心理調節 845
第十四章 思 維 849
第一節 思維的定義 849
第二節 思維的來源與產生 850
第三節 思維的基礎 850
第四節 思維的屬性 851
第五節 思維的規律 851
第六節 思維的分類 854
第七節 思維的物質性 857
第八節 思維的能力 857
第九節 思維的能量 858
第十節 思維的集中 858
第十一節 思維的深度 858
第十二節 思維的廣度 859
第十三節 思維的屬性與特性 859
第十四節 思維的關係 860
第十五節 思維的層次 861
第十六節 思維的情感與理智 861
第十七節 思維的分區 861
第十八節 思維的訓練 861
第十九節 思維的實踐 861
第二十節 思維的態度 862
第二十一節 思維的控制 862
第二十二節 思維的狀態 863
第二十三節 思維的方法 863
第二十四節 思維的轉換 864
第二十五節 思維的角度與方向 864
第二十六節 思維能力的培養 864
第二十七節 思維的渾元、分析與綜合 864
第二十八節 思維的習慣與變通 864
第二十九節 想像 865
第三十節 思維的自由 865
第三十一節 思維的發展 865
第十五章 能、能力、能源、能量 867
第一節 能量及非能量綜述 867
第二節 能力的本質 869
第三節 能力的訓練及能量的轉換 872
第四節 能量在人發展中的位置和意義 872
第五節 能量的分析與渾元 872
第六節 能量的屬性 872
第七節 能量的關係 873
第八節 能量的環境 873
第九節 能量的衡量與表達 874
第十節 能量的狀態 874
第十一節 能量的層次 874
第十二節 能量與過程 875
第十三節 能量的因素與發展 876
第十四節 對人的身心而言,能量的作用、來源、採集、吸收、加工、轉換、儲藏、保養和運用。 877
第十五節 能力的進步(含生產能力) 885
第十六章 狀 態 887
第一節 狀態的定義 887
第二節 狀態的分類 888
第三節 狀態的屬性 889
第四節 狀態的作用 889
第五節 狀態的環境 889
第六節 狀態的結構、關係、觀察 890
第七節 狀態的程度與表達 893
第八節 狀態的分析與矛盾 893
第九節 狀態的狀態 894
第十節 狀態的辯證法 894
第十一節 狀態的利用與調整 894
第十二節 人的狀態與人的最佳狀態 896
第十三節 一些常見狀態分析 901
第十四節 狀態的意義和推衍 904
第十七章 本質與形勢 906
第一節 本質 906
第二節 形勢 908
第十八章 方 法 912
第一節 方法的定義 913
第二節 方法的重要性 914
第三節 方法的辯證法 914
第四節 方法的分類 915
第五節 方法的屬性 917
第六節 方法的層次 917
第七節 方法的關係 918
第八節 方法的位置 919
第九節 方法的環境 919
第十節 方法的分析與綜合 919
第十一節 方法的局限性與可借鑑性 920
第十二節 方法的狀態與態度 920
第十三節 影響方法運用的一些因素 921
第十四節 對一些方法的進一步闡述 924
第十五節 小結 950
第十九章 態度與作風 951
第一節 定義 951
第二節 態度與作風的形成 952
第三節 態度與作風的影響與重要性 952
第四節 態度與作風的分類 953
第五節 態度與作風的辯證法 955
第六節 態度與作風的利用、改善、調節、培養與發展 956
第二十章 信 息 957
第二十一章 策略與政策 962
第二十二章 合作與協作 964
第二十三章 工 具 966
第二十四章 效 率 968
第二十五章 歷 史 969
第一節 歷史觀 969
第二節 世界的發展規律、趨勢與關鍵 984
第三節 人類的發展規律、趨勢與關鍵 984
第四節 文明的發展規律、趨勢與關鍵 985
第五節 對歷史的進一步分析 988
第六節 小結 990
第二十六章 文 化 991
第一節 什麼是文化和文明? 991
第二節 文化的基礎 995
第三節 文化的屬性 996
第四節 文化的分類與形式 998
第五節 文化的關係 1000
第六節 文化的位置 1007
第七節 文化的分析與矛盾 1007
第八節 文化的推行與作用 1007
第九節 文化的組成或結構 1009
第十節 文化的無限與有限 1011
第十一節 文化的環境與發展 1012
第十二節 文化的發展與革命 1014
第十三節 東、西方文化的特點及其對立統一地發展 1016
第十四節 更新文化與先進文化 1022
第十五節 文化與人類的發展 1026
第二十七章 哲 學 1029
第一節 人為什麼需要哲學 1030
第二節 哲學的目的 1032
第三節 哲學的詞源及定義 1033
第四節 哲學的基礎 1038
第五節 哲學的屬性 1038
第六節 哲學的本質 1040
第七節 哲學的分類 1040
第八節 哲學的關係 1043
第九節 哲學與世界 1048
第十節 哲學的內容 1049
第十一節 哲學的起源 1052
第十二節 哲學的歷史、體系及流派 1054
第十三節 哲學與宗教的區別和聯繫 1054
第十四節 東、西方哲學的區別與聯繫 1055
第十五節 哲學的結構 1055
第十六節 哲學與環境 1056
第十七節 哲學的過程 1057
第十八節 哲學的一般性與普遍存在性 1058
第十九節 哲學在文化中的地位 1060
第二十節 哲學的學習 1060
第二十一節 哲學的表達 1061
第二十二節 哲學的形式 1061
第二十三節 哲學與哲學家 1062
第二十四節 哲學與人 1064
第二十五節 哲學的方法 1064
第二十六節 哲學的矛盾 1065
第二十七節 哲學與社會 1065
第二十八節 哲學與實踐 1065
第二十九節 哲學的發展 1066
第三十節 哲學的態度與精神 1068
第三十一節 哲學的局限性與哲學的否定 1068
第三十二節 哲學的套用與普及 1069
第三十三節 哲學與社會發展 1070
第三十四節 哲學的敵人 1070
第三十五節 哲學的意義與價值 1073
第二十八章 科 學 1075
第一節 什麼是科學 1075
第二節 科學的目的及手段 1077
第三節 科學的屬性 1078
第四節 科學的關係 1080
第五節 科學的方法 1085
第六節 科學的環境 1086
第七節 科學的態度與精神 1087
第八節 科學的意義與價值 1088
第九節 東、西方文化都應對科學的進步作出其應有的貢獻 1088
第十節 科學的分類與非分類 1088
第十一節 科學的研究 1116
第十二節 科學的發展 1116
第十三節 科學的套用 1120
第二十九章 藝 術 1123
第一節 藝術的定義 1123
第二節 藝術的目的和作用 1125
第三節 藝術的本質 1126
第四節 藝術的分析與矛盾 1126
第五節 藝術的屬性 1126
第六節 藝術的關係 1127
第七節 藝術的分類 1129
第八節 藝術的來源 1132
第九節 藝術的形成 1133
第十節 藝術的欣賞與評價 1134
第十一節 藝術的實踐和方法 1135
第十二節 藝術的套用 1135
第十三節 藝術的後果 1136
第十四節 藝術的發展 1136
第十五節 藝術的意義 1136
第三十章 道德、倫理與禮儀 1138
第一節 “道德、倫理與禮儀”的定義 1138
第二節 “道德、倫理與禮儀”的內容 1142
第三節 “道德、倫理與禮儀”的必要性和意義 1152
第四節 “道德、倫理與禮儀”的形成 1153
第五節 “道德、倫理與禮儀”的本質和規律性 1171
第六節 “道德、倫理與禮儀”的合理性與不合理性 1172
第七節 “道德、倫理與禮儀”的屬性 1173
第八節 “道德、倫理與禮儀”的關係 1173
第九節 “道德、倫理與禮儀”的發展 1175
第三十一章 繁衍與兩性 1176
第一節 繁衍 1176
第二節 兩性 1182
第三十二章 人 生 1209
第一節 人的寶貴 1211
第二節 生命、人及人生 1212
第三節 人生的意義 1214
第四節 人生的目的 1219
第五節 如何達到人生的目的 1225
第六節 人的本性及屬性 1226
第七節 人生的角度 1230
第八節 人生的過程、策略、計畫與方法 1230
第九節 人的結果 1231
第十節 人生的條件與環境 1232
第十一節 人的綜合實力與能力 1232
第十二節 人生的態度 1233
第十三節 人的發展 1236
第十四節 人生的成熟 1238
第十五節 人生的關係 1238
第十六節 人生的競爭與合作 1252
第十七節 人生的失敗與成功 1254
第十八節 人生的品德 1257
第十九節 人生的處世與處事 1257
第二十節 人生的友誼 1258
第二十一節 人生的矛盾與分析 1259
第二十二節 誰都不會完美無缺,你只需要不斷取得進步。 1260
第二十三節 如何面對失敗與死亡的威脅 1261
第二十四節 人才與英雄 1262
第二十五節 修身及修生 1262
第三十三章 修身及修生 1264
第一節 修身及修生的一些重要概念 1269
第二節 修生的過程 1314
第三節 修身及修生的方法 1315
第四節 修生的狀態與態度 1322
第五節 人的精神 1325
第六節 眼光 1327
第七節 思維 1328
第八節 如何睡好覺 1329
第九節 如何對待疾病 1330
第十節 修生的實踐 1335
第十一節 修生的發展 1338
第十二節 修生的心胸與狀態 1338
第十三節 抉擇 1341
第十四節 如何面對挫折 1342
第十五節 如何戰勝困難及敵人 1342
第十六節 如何對待錯誤 1343
第十七節 人的心理 1344
第十八節 如何面對成功 1345
第十九節 情感與理智,及愛 1345
第二十節 預警與自衛 1346
第二十一節 擁有未來 1347
第三十四章 教 育 1348
第一節 教育的定義 1348
第二節 教育的本質 1349
第三節 教育的形成 1349
第四節 教育的建立 1350
第五節 教育的環境 1350
第六節 教育的屬性 1351
第七節 教育的目的 1352
第八節 教育的辯證 1354
第九節 教育的分類 1355
第十節 教育的對象與成功 1356
第十一節 教育的內容與形式 1357
第十二節 教育的手段 1358
第十三節 教育的態度與作風 1359
第十四節 教育的分析與矛盾 1359
第十五節 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位置 1359
第十六節 教育的關係 1359
第十七節 教育的方法 1365
第十八節 教育的實踐 1369
第十九節 教育的套用與實用 1369
第二十節 教育的過程 1370
第二十一節 教育的結果 1370
第二十二節 教育的發展 1371
第二十三節 教育的意義與價值 1371
第三十五章 民 族 1372
第一節 什麼是民族 1372
第二節 民族的詞源及階級性 1373
第三節 民族的形成 1375
第四節 民族的環境 1376
第五節 民族的存在 1376
第六節 民族的屬性 1377
第七節 人類的分類 1380
第八節 民族的關係 1381
第九節 民族的狀態 1388
第十節 民族的分析與矛盾 1389
第十一節 民族發展的過程 1390
第十二節 民族的意義 1391
第十三節 影響民族發展的一些重要因素 1391
第十四節 如何對待民族問題 1392
第三十六章 宗 教 1394
第一節 近、現代對“宗教”的定義及觀點的簡述 1394
第二節 本書對宗教的定義 1409
第三節 宗教的存在 1411
第四節 宗教的分類與分布 1412
第五節 宗教的主要流派 1413
第六節 宗教的目的 1413
第七節 宗教的屬性 1414
第八節 宗教的關係 1415
第九節 宗教的環境 1420
第十節 宗教的狀態 1420
第十一節 宗教的本質 1420
第十二節 宗教的發展 1421
第十三節 宗教的意義、作用及價值 1422
第三十七章 經 濟 1423
第一節 經濟概論 1423
第二節 經濟的本質和目的 1429
第三節 一些重要經濟名詞的解釋 1430
第四節 經濟的屬性 1465
第五節 經濟的關係 1468
第六節 經濟的分類 1473
第七節 經濟的狀態 1475
第八節 經濟的環境 1475
第九節 經濟諸因素的協調 1477
第十節 經濟的過程 1481
第十一節 經濟的管理 1482
第十二節 經濟的激勵 1486
第十三節 經濟的認識和實踐 1487
第十四節 經濟的結果 1488
第十五節 經濟的意義、位置和發展 1488
第十六節 對一個相對獨立經濟區域的經濟分析 1489
第十七節 貨幣在經濟和社會中的地位 1575
第十八節 經濟的矛盾與分析 1576
第三十八章 勞 動 1578
第一節 勞動、有益的勞動、有益勞動的效率 1578
第二節 勞動的位置與關係 1579
第三節 勞動的意義 1581
第四節 勞動的狀態與態度 1581
第五節 勞動的環境 1583
第六節 勞動的方法 1583
第七節 勞動的認識與實踐 1584
第八節 勞動的發展 1584
第三十九章 生 產 1585
第一節 生產概論 1585
第二節 生產的目的 1586
第三節 生產的位置 1586
第四節 生產的屬性 1587
第五節 生產的分類 1587
第六節 生產的要素 1588
第七節 生產的能力及關係 1588
第八節 生產的狀態及範圍 1589
第九節 生產的方式、過程及環境 1590
第十節 生產的組織及結構 1592
第十一節 生產的一些重要推衍 1594
第十二節 生產的管理 1594
第十四節 生產的結果 1599
第四十章 政 治 1600
第一節 政治的重要性 1600
第二節 政治概論 1601
第三節 政治的本質 1606
第四節 政治的產生及根源 1607
第五節 政治的目的與政治的監督 1608
第六節 政治的分類 1609
第七節 政治的關係 1610
第八節 政治的環境 1617
第九節 政治的狀態 1617
第十節 政治的認識與實踐 1618
第十一節 政治的作用和意義 1618
第十二節 政治的矛盾與分析 1618
第十三節 政治的方法與手段 1619
第十四節 政治的普及 1620
第十五節 政治的發展 1621
第十六節 合理的政治 1621
第四十一章 法 律 1623
第一節 法律的定義 1623
第二節 法律的目的和本質 1625
第三節 法律的形式 1625
第四節 法律的屬性 1627
第五節 法律的關係 1629
第六節 法律的狀態 1630
第七節 法律的環境 1630
第八節 法律的存在與套用的過程 1631
第九節 法律的意義 1632
第十節 法律的基礎 1632
第十一節 法律的辯證法 1633
第十二節 法律的發展 1638
第四十二章 軍 事 1639
第一節 什麼是軍事 1639
第二節 軍事的作用、地位和意義 1640
第三節 軍事的原因與基礎 1641
第四節 軍事的本質和目的 1641
第五節 軍事的屬性 1642
第六節 軍事的關係 1645
第七節 軍事的環境 1648
第八節 軍事的認識與實踐 1649
第九節 軍事的能力與比較 1650
第十節 軍事的方法與手段 1650
第十一節 軍事的準備 1651
第十二節 軍事的套用及範圍 1652
第十三節 軍事的結果 1653
第十四節 軍事的發展 1654
第四十三章 戰 爭 1656
第一節 什麼是戰爭 1656
第二節 戰爭的本質和目的 1658
第三節 戰爭的倫理和辯證法 1659
第四節 影響戰爭勝敗的因素 1660
第五節 戰爭的分類 1662
第六節 戰爭的關係 1664
第七節 戰爭的分析與矛盾 1665
第八節 戰爭的環境 1666
第九節 戰爭的狀態 1666
第十節 戰爭的認識與實踐 1667
第十一節 戰爭的基礎 1667
第十二節 戰爭的產生、徵兆、避免不利戰爭與最佳戰爭 1668
第十三節 戰爭的偵查與對策 1671
第十四節 戰爭的準備 1671
第十五節 戰爭的計畫 1671
第十六節 戰爭爆發的方式 1672
第十七節 戰爭的方法與手段 1672
第十八節 戰爭的指揮 1672
第十九節 戰爭的形式 1673
第二十節 戰爭的綜合 1708
第二十一節 戰爭之後與結果 1708
第二十二節 戰爭的未來 1709
第四十四章 國 家 1710
第一節 國家總論 1710
第二節 國家的產生、發展與滅亡 1713
第三節 國家的屬性 1714
第四節 國家的關係 1714
第五節 國家的狀態 1717
第六節 國家的分析與矛盾 1717
第七節 國家的治理 1718
第八節 國家間的競爭與合作 1719
第九節 國家的意義 1720
第四十五章 人 才 1721
第一節 人才的定義 1721
第二節 人才的屬性 1724
第三節 人才的分類 1724
第四節 人才的環境 1725
第五節 人才的關係 1727
第六節 人才的狀態 1729
第七節 人才的態度 1730
第八節 人才的矛盾 1731
第九節 人才的產生、認識與培養 1731
第十節 人才的使用 1732
第十一節 人才的脫穎而出 1733
第十二節 人才的退出 1734
第十三節 人才的發展 1735
第四十六章 社 會 1736
第一節 社會總論 1736
第二節 將來更為合理的社會 1860
第三節 實際的社會 1906
第四節 人為因素對社會進步發展的能動作用,尤其是對未來社會規劃方案的優選作用。 1913
第四十七章 生 活 1915
第一節 什麼是生活 1915
第二節 生活的目的 1915
第三節 生活的環境 1916
第四節 生活的關係 1916
第五節 生活的狀態 1918
第六節 生活的認識與實踐 1919
第七節 生活的預警與保衛 1920
第八節 生活的改善 1921
第九節 生活的發展 1922
第四十八章 修生、衛生與保健 1924
第四十九章 技 術 1926
第五十章 現 實 1927
第五十一章 死 亡 1930
第五十二章 將 來 1933
第五十三章 套用、博弈與互動的辯證法 1936
第一節 套用、博弈與互動過程中的方法問題 1938
第二節 應變 1943
第五十四章 有限與無限 1944
第五十五章 否定與非否定 1947
第五十六章 世界辯證法的擴展及進步 1949
問題解答 1952
一、什麼是世界辯證法? 1952
二、人類怎樣才能達到健康發展的目標? 1957
三、如何處理好個人和社會的矛盾? 1958
四、如何處理好感情和理智的矛盾? 1960
五、如何解決人口增長與資源減少的矛盾? 1962
六、如何提高做某件事情的效率? 1964
七、如何對政府組織和領導社會發展的工作進行監督? 1964
八、計算機將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1965
九、如何防止現代社會中貧富的嚴重分化? 1969
十、如何才能實現社會物質財富的豐富? 1970
十一、人如何才能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獲得幸福? 1971
十二、社會如何才能在豐衣足食的情況下,做好個人幸福與社會發展的統一、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矛盾? 1973
十三、為什麼要在總體上提倡“改善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 1973
十四、為什麼有些人覺得“萬言不值一杯水”? 1974
十五、如何面對失敗? 1975
十六、如何擺脫痛苦? 1976
十七、如何解決失業? 1976
十八、為什麼說:“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在正確發展的道路上一切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1977
十九、如何提高生產力? 1978
二十、如何發展經濟? 1978
二十一、為什麼說人類僅有生產力的提高是不夠的,而且僅依賴生產力的提高來促進社會的整體進步,也是不可能的? 1978
二十二、吃苦耐勞、艱苦奮鬥與中國精神 1979
二十三、人的發展是由人的基因決定的嗎? 1980
二十四、人如何在社會及世界中最大限度地獲得利益? 1982
二十五、人在進步發展中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1983
二十六、如何贏得愛? 1983
二十七、如何說服他人? 1985
二十八、如何把壓力轉化為動力? 1986
二十九、如何實現培養全面發展與精專發展的良好對立統一的人? 1986
三十、個人、集體、國家和社會怎樣才能強大起來? 1986
三十一、如何對待委屈? 1987
三十二、人如何緩解疲勞?如何避免疲勞? 1987
三十三、如何對待疾病? 1988
三十四、人如何變得健美? 1989
三十五、如何正確理解“順則生,逆則仙,全在陰陽顛倒顛。”這句話? 1991
三十六、如何更新中國目前的農村? 1992
三十七、“城”與“市”的區別? 1994
三十八、如何改革及超越中國現有的高考制度? 1995
三十九、“智慧財產權”的合理運用 1998
四十、實現複合資本主義的條件 1999
四十一、本書對孔子、儒家文化、封建文化及傳統文化的一些看法的小結 2000
四十二、階級先進性的辯證 2007
四十三、答網友——兼論共產主義合理實現的條件 2008
附 錄 2013
一、論 據 2013
論據0:經典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的定義 2013
論據1:經典馬克思主義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結果是“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並且把生產資料變為國家財產” 2014
論據2:經典馬克思主義論階級鬥爭 2014
論據3:《共產黨宣言》中所表達的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 2015
論據4:經典馬克思主義論商品生產 2015
論據5:經典馬克思主義論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 2015
論據6:經典馬克思主義論當時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2016
論據7:經典馬克思主義論社會生產的目的 2016
論據8:經典馬克思主義論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原理 2016
論據9:經典馬克思主義論國家的功能和民族的關係 2016
論據10:經典馬克思主義論個人、勞動和社會的關係 2017
論據11:經典馬克思主義論大工業的技術基礎的性質 2017
論據12:經典馬克思主義論述比當時的資本主義更先進的社會中人和社會勞動的關係 2018
論據13:經典馬克思主義論述大工業對工業生產的作用 2018
論據14:經典馬克思主義論述城市和鄉村的融合 2018
論據15:經典馬克思主義論述比當時資本主義社會更先進的社會所造就的生產者 2018
論據16:經典馬克思主義論述消滅城市和鄉村分離的方法 2018
論據17:馬克思、恩格斯論宗教 2019
論據18:馬克思、恩格斯論科學社會主義家庭 2019
論據19:馬克思、恩格斯論科學社會主義教育 2020
論據20:經典馬克思主義看理論依據 2021
論據21:經典馬克思主義看共產主義與私有制 2021
論據22:經典馬克思主義看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後所要採取的主要措施及社會關係的特點 2021
論據23:經典馬克思主義的商品觀及他人的誤解和我的一些評價 2023
論據24:經典馬克思主義論思想的發展與物質發展的關係 2025
論據25:經典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的鬥爭策略 2025
論據26:經典馬克思主義看理論與民眾 2026
論據27:經典馬克思主義看小農的改造 2026
論據28:經典馬克思主義看待哲學基本問題 2027
論據29:經典馬克思主義談表達哲學的語言 2028
論據30:列寧談辯證法的核心與實質 2029
論據31:列寧談套用馬克思主義的關鍵 2029
論據32:列寧論帝國主義的侵略性 2030
論據33:列寧論帝國主義剝削的新特點 2031
論據34:列寧論帝國主義戰爭與無產階級革命 2032
論據35:列寧論壟斷資本與社會主義及解決帝國主義危機的辦法 2035
論據36:列寧的“積極推進革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及“目的性與靈活性相統一”的策略 2035
論據37:列寧論“新經濟政策”與“國家資本主義”的利用 2037
論據38:列寧對帝國主義戰爭、民族戰爭及民主戰爭的區分與態度 2038
論據39:列寧論社會主義的基礎和集體農莊的過渡 2039
論據40:列寧論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質及民主的實行 2039
論據41:列寧論文化學習、文化革命及其必要性 2042
論據42:列寧論俄國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係 2047
論據43:列寧論社會主義革命的時機與過程 2047
論據44:列寧論合法鬥爭與不合法鬥爭的統一 2048
論據45:他人看列寧的“文化革命”觀 2048
論據46:馬克思、恩格斯看俄國革命的發展 2049
論據47:經典馬克思主義強調“工人階級的解放應當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事情。” 2051
論據48:經典馬克思主義論民族問題 2052
論據49:經典馬克思主義論理論思維 2053
論據50:列寧論唯心主義與認識的發展 2054
論據51:馬克思論理論與人民 2054
二、引 文 2056
引文1:《莊子·知北游》的“東郭子問於莊子”一節 2056
引文2:《莊子·天道》的“論書”一節 2058
引文3:《陰符經》 2060
引文4:《大學》 2064
引文5:周敦頤的《太極圖說》 2065
引文6:李斯的《諫逐客書》 2066
引文7:《人類與大地母親:一部敘事體世界歷史》 2070
引文8: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節選) 2072
引文9:《地球村落里的困惑——人類社會面臨的50個重大難題》 2078
引文10:《道教史》 2085
引文11: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2085
引文12:“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 2085
引文13: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的前四節 2086
引文14:毛澤東1931年4月的《總政治部關於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的結尾 2088
引文15:毛澤東1941年3月的《農村調查》的序言二 2088
引文16:1941年9月毛澤東的《關於農村調查》的“情況是不斷了解的,需要繼續不斷地努力”一節 2089
引文17:《為什麼學習越好的孩子主動性越差》 2090
引文18:《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研究生系列教材:中國古代哲學研究》 2091
引文19:《中華哲學範疇通論》 2093
引文20:《文明的溪流》 2093
引文21:《世界發明與發現故事叢書:天文破譯》 2094
引文22:《新編中國通史·第二冊》 2094
引文2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 2094
引文24:《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 2094
引文25: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掠奪 2095
引文26:《約翰·克利斯朵夫》 2095
引文27:《列寧選集》第二卷 2097
引文28:《列寧選集》第三卷 2098
引文29:《列寧選集》第四卷 2098
引文30:史達林與布哈林對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的不同態度 2099
引文31:《列寧傳》 2100
引文32:《馬克思主義史教程》 2100
引文33:《我所知道的毛澤東——林克談話錄》 2101
引文34:《開國領袖幽默趣談叢書:毛澤東幽默趣談》 2102
引文35: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 2104
引文36:《毛澤東文集》第三卷 2104
引文37:《中外著名人士談毛澤東》及續集 2105
引文38:《第五項修煉:學習性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2108
引文39:《我在美國當護士》中的“護理沒有下不為例”一節 2109
引文40:《80%癌症發病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 2110
引文41:《“精子危機”預警男性》 2111
引文42:《用“心”治病的信念療法》 2111
引文43:《古印度六派哲學經典》 2113
引文44:《心理學基礎知識講話》 2113
引文45:《面向21世紀的中華哲學》 2115
引文46:《莊子》 2115
引文47:《禪宗語言和文獻》 2115
引文48:《壇經》 2116
引文49:《禪宗文化縱橫談》 2117
引文50:《康乾盛世歷史報告》 2117
引文51:《落日的輝煌:17、18世紀全球變局中的“康乾盛世”》 2118
引文52:《清代簡史》 2119
引文53:《哲學的故事》一書的結束語 2120
引文54:《朱德與毛澤東》 2120
引文55:《音樂商業的秘密》的前言 2120
引文56:美國蘋果電腦總裁2005年6月12日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演講中的兩段話 2120
引文57:《世界史簡編》 2121
引文58:《全國幹部學習讀本:毛澤東思想基本問題》 2122
引文59:《中國問題報告:第五次高峰——當代中國的犯罪問題》 2122
引文60:2003年中國進出口的一些統計數據 2123
引文61:經典馬克思主義對歷史環境、生活條件、民族獨立和革命階段性的強調 2123
引文62:《中國院士書系:腦對機體調控的結構基礎》 2125
引文63:《人性的優點》 2127
三、參考文獻 2130
四、重要概念的重要索引 2135
後 記 2154
感 謝 215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