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利孔20毫米機炮

厄利孔20毫米機炮

厄利孔20毫米機炮(英語:Oerlikon 20 mm cannon)是瑞士厄利孔公司(英語:Rheinmetall Air Defence)開發的一種採用后座作用的小口徑機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種火炮被德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廣泛採購或是仿製。不同國家的版本之間略微有所不同,通常使用60發的彈鼓供彈。[3]它既被用作航空機炮,也被用作水面艦艇的防空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厄利孔20毫米機炮
  • 英文名稱:Oerlikon 20 mm cannon
  • 研製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
  • 服役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
  • 國家:瑞士
發展沿革,技術特點,性能數據,

發展沿革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德國人萊因霍爾德·貝克(Reinhold Becker)開發了一種20毫米口徑的機關炮。1919年,一家瑞士公司買下來這門炮的設計方案。後來這家公司被厄利孔公司(英語:Oerlikon Contraves)收購,厄利孔以貝克的設計為基礎,在二戰前開發出了FF、FFL、FFS等多個版本的20毫米機炮。它們分別使用20×72MM、20×101MM、20×110MM規格的炮彈。 這種機關炮使用后座作用,子彈入口在上方,射擊完的空彈殼從底部排出。扳機在右方,最常見的瞄準機構是環形瞄準器。
二戰時期英國皇家海軍軍艦上使用的厄利孔20毫米機炮
1936年,日本海軍的富岡兵器製造所獲得授權,開始組裝、生產厄利孔20毫米機炮。後來又獲得瑞士技師的幫助,分別以FF和FFL為基礎開發出了九九式一型、二型航空炮。[4]日本陸軍則以FFL為基礎開發了九四式20毫米機關炮。[5]德國在FF型的基礎上研究了MG FF機炮,這種型號的航炮改用20×80MM的彈藥。1939年,英國皇家海軍開始採購厄利孔機關炮,由於德國入侵法國,只有少部分火炮送到了英國。不過後來厄利孔直接在英國生產機關炮,1940年末第一挺英國產厄利孔20毫米機關炮下線。[6]英國陸軍也將部分厄利孔用作防空武器。
1935年,美國海軍購買了厄利孔機炮的早期版本,但不滿意它的炮口初速和射速,因而打算繼續使用12.7毫米的白朗寧M2重機槍作為防空武器。法國淪陷後,英國將部分厄利孔機炮的生產放在美國。1941年末,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候美國只生產了300多挺厄利孔機炮。1942年,美國海軍也開始使用20毫米厄利孔機關炮,以替代口徑較小的M2白朗寧機關槍作為防空武器。一開始主要裝備後備船隻和商船,後來又逐漸裝備登入船隻。到二戰結束美國生產了124,734挺厄利孔機關炮,造價從最初的7000美元逐步降低至1658美元。在對抗神風特攻隊的進攻中,這種火炮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估計,1944年9月,太平洋艦隊擊落的日本飛機中,有32%是厄利孔的功勞。
二戰後20毫米厄利孔逐漸退役,至1955年後,美軍只保留了少量的厄利孔以對付小型的水面艦艇。被除役的機關炮有些送給了美國的盟國,有些流落民間,大部分被當做廢鐵。英國皇家海軍的部分厄利孔機關炮保留到了20世紀80年代。,孟加拉國、菲律賓、宏都拉斯還保留了少量的20毫米厄利孔機關炮。

技術特點

厄利孔機關炮採用的是提前擊髮式(advanced primer ignition,API)后座作用,在傳統的后座作用中,當炮彈擊發時炮管和炮閂鎖定在一起,然後共同后座一段時間再分開。而提前擊發后座中,還未完全閉鎖炮彈就已經被擊發。此時炮閂仍然在向前運動,向前的慣性可以減少部分炮彈后座力,這種設計可以減少炮閂的質量。[8]
這種機關炮很容易上手,炮管可以在30秒內更換完畢。雖然大部分厄利孔機炮都使用簡單的環形瞄準具,也有少量的機炮裝備了由麻省理工學院設計,帶有陀螺儀的Mk.14型瞄準裝置。1944年9月,美國開始測試雙聯裝的版本。二戰末期雙聯裝甚至四聯裝的版本開始替代單裝厄利孔。其中有些甚至擁有動力聯動系統,還可使用Mk51指揮儀和操縱桿操縱。[7]

性能數據

重量 L70: 全重: 68.04千克(150.0英磅)
槍管長度 L70: 整體: 2,210 mm(87英寸)
炮管: 1,400 mm(55英寸)
膛線: 1,246 mm(49.1英寸)<br
炮彈 L70:20×72MM
20×101MM
20×110MM
口徑 20 mm(英語:20 mm caliber)
槍管 單管、雙聯裝、四聯裝
槍機 后座作用
射擊仰角 -15°到 +90°
迴旋角度 360°[1][2]
射速 L70: 連續射速: 每分鐘450
實際: 每分鐘320發之間
槍口初速 L70: 820 m/s(2,700 ft/s)
有效射程 高爆彈
L70: 914米(1,000 yd)
最大射程 45°時使用高爆彈
L70: 4,389米(4,800 y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