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模仿

Thorndike (1898)認為模仿是在觀察的基礎上學習如何做出一種行為,屬於社會心理學範疇。

Whiten 和 Ham (1992)將模仿定義為觀察者的行為與榜樣的行為存在可以辨認的匹配。

Heyes (2001)將模仿定義為觀察者對示範者身體運動特徵的複製。複製是模仿最重要的本質特徵。

按時間上的先後順序,將模仿分為即時模仿與延遲模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即時模仿
  • 外文名:Immediate imitation
  • 拼音:ji shi mo fang 
  • 特徵:複製、立即性
定義,性質,模仿的影響因素,

定義

Thorndike (1898)認為模仿是在觀察的基礎上學習如何做出一種行為,屬於社會心理學範疇。
Thorpe (1956)認為模仿是複製一個新異的行為,同時強調了學習和複製, 但是卻將模仿限定為對新異
內容的複製, 忽略了對熟悉內容的模仿。
Whiten 和 Ham(1992)將模仿定義為觀察者的行為與榜樣的行為存在可以辨認的匹配。
Heyes (2001)將模仿定義為觀察者對示範者身體運動特徵的複製。複製是模仿最重要的本質特徵。但是,該定義將模仿局限於動作模仿, 對其它領域的模仿則沒有提及。
Whiten 等人的定義站在第三方的視角, 說明模仿是觀察者對示範者某種行為的複製, 對行為本身的性質沒有予以限定,最能概括模仿的本質。
按時間上的先後順序,將模仿分為即時模仿與延遲模仿。
即時模仿(Immediate imitation)是指對當前出現的他人行為進行的立即模仿。
延遲模仿(deferred imitation)是皮亞傑關於表徵發展的觀點中所提到的,是指對一段時間之前出現的他人行為進行模仿。

性質

1、本質特徵:複製
2、時間上的立即性

模仿的影響因素

1、社會情境因素:
作為社會學習的重要手段, 人們更偏好模仿由同類示範的行為, 所以模仿最容易在社會交往的情境下產生。
2、示範者因素:
人類在選擇模仿對象時還存在“榜樣偏差”,即人們會有選擇地決定模仿什麼人的言行, 在具體情境中選擇最為適宜的榜樣進行模仿。
3、示範信息的內容及傳遞方式:示範內容不同, 模仿的水平就會不同。
4、模仿者的認知水平和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