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辨識

危險辨識

危險辨識是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發現並識別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以及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各類危險因素,採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對危險因素進行控制和治理,並持續提升控制手段的方法和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危險辨識
  • 外文名:Hazard identification
  • 國籍:中國
  • 作用:可能引發事故導致不良後果的材料
  • 特徵:物化特性
基礎信息,危險辨識的內容,危險辨識的過程,

基礎信息

找出可能引發事故導致不良後果的材料、系統、生產過程或場所的特徵。

危險辨識的內容

辨識物質物化特性
與安全有關的物質物化特性包括毒性、蒸氣壓、閃點、自燃點、燃爆範圍、氣味、腐蝕性、溶解度等。毒性分為急性和慢性作用,這對於有關火災、爆炸和急性中毒等應急計畫很重要。計畫者還必須考慮有關運動速率、揮發性、流動性和蒸氣密度等物理性質。其它危害如腐蝕性,在預防時也要考慮,因為它可能影響設備和人員的安全健康。這些特性一般都可在材料安全數據表(MSDS)上獲得。
辨識反應活性和不相容性的危險
化學品的反應活性(自反應性)和與其它物質的不相容性可能被忽略,從而發生危險。自反應物質包括一些聚合用的單體、熱不穩定物質(如過氧化物)以及震動敏感物質。常見的不相容性物質如水、氧、鐵等可能給工廠造成很大的危害。不相容的物質被同時加工或存放很近時可能引發酸鹼反應,放出熱量、毒氣或煙霧;氧化/燃燒反應可導致火災、爆炸;其它反應生成能量和氣態產物。

危險辨識的過程

①確定危險、危害因素的分布
將危險、危害因素進行綜合歸納,得出系統中存在哪些種類危險、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狀況的綜合資料。
②確定危險、危害因素的內容
為了有序、方便地進行分析,防止遺漏,宜按廠址、平面布局、建(構)築物、物質、生產工藝及設備、輔助生產設施(包括公用工程)、作業環境危險幾部分,分別分析其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列表登記。
③確定傷害(危害)方式
傷害(危害)方式指對人體造成傷害、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壞的方式。例如機械傷害的擠壓、咬合、碰撞、剪下等,中毒的靶器官、生理功能異常、生理結構損傷形式(如黏膜糜爛、植物神經紊亂、窒息等),粉塵在肺泡內阻留、肺組織纖維化、肺組織癌變等。
④確定傷害(危害)途徑和範圍
大部分危險、危害因素是通過人體直接接觸造成傷害;爆炸是通過衝擊波、火焰、飛濺物體在一定空間範圍內造成傷害;毒物是通過直接接觸(呼吸道、食道、皮膚黏膜等)或一定區域內通過呼吸帶的空氣作用於人體;噪聲是通過一定距離的空氣損傷聽覺的。
⑤確定主要危險、危害因素
對導致事故發生條件的直接原因、誘導原因進行重點分析,從而為確定評價目標、評價重點、劃分評價單元、選擇評價方法和採取控制措施計畫提供基礎。
⑥確定重大危險、危害因素
分析時要防止遺漏,特別是對可能導致重大事故的危險、危害因素要給予特別的關注,不得忽略。不僅要分析正常生產運轉、操作時的危險、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設備、裝置破壞及操作失誤可能產生嚴重後果的危險、危害因素。
太鋼危險辨識工作指導書
一、危險辨識及其工作特點
危險辨識是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發現並識別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以及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各類危險因素,採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對危險因素進行控制和治理,並持續提升控制手段的方法和過程。
經過不斷實踐,我們逐漸總結了危險辨識工作的一些基本特點,有效開展危險辨識工作關鍵在於掌握這些特點,並用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深入全面地挖掘各類危險。
危險辨識工作具有民眾性和層次性。發現、識別及有效控制危險因素,需要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對生產工藝、設備、作業環境進行全面的辨識,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並嚴格地落實在日常生產過程之中;各層次的安全工作性質和內容有很大的差異,各單位只有結合各層次安全工作的具體實際,分專業、多層次、有組織、有步驟的開展危險辨識工作,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危險辨識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全面地發現、識別以及控制危險不能簡單地建立在經驗判斷的基礎之上,必須遵循自然規律,採用科學、系統的分析方法,查找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各類事故模式,科學計算各類危險因素的危險性,並深入認識各危險因素間的相互關係,儘可能全面地認識危險因素。如果簡單地對單一設備、設施、作業環境進行危險辨識,可能導致一些深層次的危險因素認識不清或認識不全面。
危險辨識還具有複雜性、長期性。安全是相對而言的,同樣一種因素,在一定條件下它被認為是安全的,在特定的條件下可能是具有嚴重危害的;在一定歷史時期被認為是有效的控制措施,隨著相關條件發生變化及我們對危險因素認識程度的深入,它可能被認為是不安全的;同時,我公司生產工藝、設備和崗位作業環境相當複雜,隨著生產經營發展的加速,大量新技術設備不斷投入,必將引入大量新的危險因素,有些我們尚未完全掌握。這些都決定了我公司對危險因素的識別和控制必將是一個長期、反覆的實踐過程。
二、危險辨識的三種形式
直觀性危險辨識——作為一種工作方法相對簡單、職工民眾易掌握、便於參與的危險辨識組織形式,我們要繼續重視,堅持運用,並把邏輯性危險辨識和專業系統性危險辨識的結果不斷充實到其中,豐富直觀性危險辨識的內容。開展直觀性危險辨識可運用的工作方法有:危險因素排查法、頭腦風暴法、班前(作業前)安全確認、標準化交接班等。
邏輯性危險辨識——是以設備設施、工器具、作業環境以及相關日常作業行為為主要對象,在分析查找並確定其事故模式、事故類別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判斷和邏輯推理,定性分析誘發事故的充分條件,進而查找這些充分條件的誘發因素,並制定根本性防範措施的組織形式。查找誘發事故的充分條件是邏輯性危險辨識的關鍵。開展邏輯性危險辨識可運用的工作方法有:邏輯性分析法、能量轉移分析法等。
專業系統性危險辨識——是以專業分工和生產作業主體為基礎,以專業性較高、危險性較大的設備、設施、工器具、作業環境、生產工藝、生產工藝各系統以及相關日常作業行為為主要對象,定性定量地分析工作對象的危險性以及各系統間危險因素的相互關係,並制定防範措施的危險辨識的組織形式。專業系統性危險辨識往往跨崗位、跨班組、跨工段,甚至跨廠,由幾個關聯單位共同進行。需要各單位廠級主管領導牽頭,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熟悉作業條件的人員和相關檢修維護人員實施。開展專業系統性危險辨識可運用的工作方法有:邏輯性分析法、能量轉移分析法、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等。
對於專業系統性危險辨識,各單位要按照專業管理權責明確劃定辨識單元,明確總牽頭人(總牽頭人要組織相關職能部門的專業人員組成危險辨識工作小組開展辨識),分別定時間、定任務,按期評定辨識結果。各單位必須保證技術力量的投入,要發動崗位職工和更多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參與到危險辨識活動中來,擴大危險辨識活動的民眾基礎,提高危險辨識工作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