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美全球夥伴關係

印美全球夥伴關係

自1947年獨立以來,印度同美國的關係經歷了反覆變化。冷戰期間,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民主國家儘管在價值觀上具有共性,但由於彼此戰略目標的差異以及對外政策重點的不同,導致印美關係起伏不定。兩極格局、美巴結盟、印巴對抗與印蘇準結盟,成為印美關係相互疏遠的主要因素。 冷戰結束後,隨著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而印度則在此期間成為全球主要政治力量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美全球夥伴關係
  • 外文名:India US global partnership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吳兆禮著
導師
孫士海指導
學科專業
國際關係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對外關係 美國對外政策 印度
館藏號
D871.2
館藏目錄
2010\D871.2\17

內容簡介

而肇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經濟改革,也使印度成為充滿活力的新興經濟體之一。1998年印度核試後,印美雙邊對話逐漸展開深入,並且促成了美國總統柯林頓的南亞之行。隨著印美經貿關係的擴大,雙邊政治關係也逐漸升溫。自“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印美關係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經歷了跨越式發展。從2001年“致力於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到2004年實施“戰略夥伴關係後續步驟”(NSSP),再到2005年提出致力於建立“全球夥伴關係”,發展速度之快令世界矚目。 論文共分為四章,目的在於分析印美關係的基礎,釐清印美關係的制約因素,探究印美關係的發展趨勢。 論文第一章對印美關係發展的歷史進行梳理,包括冷戰期間的印美關係以及冷戰後兩國關係的新發展。 論文第二章對印美建設全球夥伴關係的基礎進行分析。首先是經濟上的驅動。美國看好印度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希望分享印度的經濟成長。而印度則希望利用美國的資本與技術,解決自身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雙邊經貿關係成為印美全球夥伴關係的堅實基礎。其次是政治上的相互需求。美國也需要朋友,尤其是具有共同價值觀基礎的國家。而印度提升國際地位與影響也需要美國的支持與理解。第三是安全上的相互借重。這包括維護印度洋航道的安全、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塑造地區均勢等。 論文第三章對影響印美關係的外部因素進行分析。在大國因素中,主要分析了俄羅斯因素和中國因素;在地區因素中主要分析了巴基斯坦因素,同時也包括核因素對印美關係的影響。 第四章對印美關係的前景進行預測,指出儘管兩國戰略目標存在差異,但印美關係處於歷史上就好時期。印度對大國地位的訴求以及在世界格局多極化上的努力將與致力於發展與美國更緊密的關係並行不悖。儘管美國極力拉攏印度,但未來的印美關係並不是聯盟關係,雙邊在許多問題上仍存在分歧。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印美雙邊關係的主要特徵應該是“和而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