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歐語言區

語言區是根據語言上的差異而劃分的空間分布範圍。各種語言差異的程度變化比較大,在辭彙和語法、發音等方面可能完全不同。各語言地理學家可根據自己研究的目的與選擇的標準不同,畫出各種特徵語言分布區。印歐語系(Indo-European)是世界上最大的語系。其分布地區即為印歐語言區。印歐語系包括西部語群和東部語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歐語言區
  • 外文名:Indo-European
  • 屬性:差異而劃
  • 對應:語言差異
區域介紹,歷史發展,研究成果,

區域介紹

印歐語言區
據推測,最早使用印歐語的是庫爾乾人(Kwrgan)。他們早先居住在裏海北部靠近伏爾加河的草原地區。據考古學研究,庫爾乾人遺蹟最早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4300年,即距今6000多年前。語言學家是根據所有印歐語中某些共同使用的辭彙以追溯其共同根源的。這些辭彙所代表的實物和現象必然是原先印歐語使用者所熟悉的,後來摻雜到印歐各語系中的辭彙,則難於研究其起源,因為這些辭彙是印歐語分化後才摻雜進去的。在各種印歐語言中,經研究其中共同性的基本辭彙有“冬天”和“雪”,而不是“海洋”。所以可以認為原先說印歐語的人居住在寒冷氣候地區,那裡距海較遠。在印歐語中某些代表動物和樹木的辭彙有共同的詞根,而在其他語系中卻沒有。此類詞有山毛櫸樹、橡樹、熊、鹿、雉雞和蜜蜂,但卻沒有象、駱駝、稻米和竹子這類辭彙。這些動植物分布的環境,可作為研究印歐語的起源的佐證。

歷史發展

據考古學研究,早期說印歐語的庫爾乾人已經有牧業,他們已馴養了馬和羊,但還沒有高度發達的農業。大約在公元前的3000—2500年間,庫爾乾人向歐亞各地遷移。他們向西進入歐洲,向東進入西伯利亞,向南則抵達西亞,並征服了這些地區。在其征服活動中,馬為他們立下功績。庫爾乾人起初是為其牲畜尋找新的草地而遷移、擴展,以後被其征服的人為了生存不得不順從統治者的語言。庫爾乾人所占據的領土範圍很廣,但並沒有統一的政權,各地的部落又相互孤立,由於世代的孤立,語言分異日益增大,最終在廣大地區形成具有多語種的印歐語系。

研究成果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144種所謂的印—歐語言(包括英語和幾乎全部歐洲和印度次大陸語言)的共同起源是8000多年前土耳其中部安納托利亞地區新石器時代農民的語言。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RussellGray及其指導的研究生QuentinAtkinson結合套用了兩種技術———最新的進化生物學計算方法和一種名為詞源統計分析法的古老技術———來確定語言的年代。詞源統計分析法根據“同源詞”(詞根相同的詞)所占的比例來確定各種語言的分化年代。例如,梵語和拉丁語中的“火”一詞———“agnis”和“ignis”明顯擁有共同的起源。這種技術早就不受歡迎了,其中部分原因在於,它假定辭彙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變化,而這種假定是有問題的。耶魯大學的語言學家IsidoreDyen曾經編制了一個資料庫,包括87種印—歐語言中的2449個同源詞,Gray和Atkinson將他們的方法套用到這個資料庫上。
無論他們怎樣改變單詞的變化速度等參數,總是得到幾乎相同的結果:印—歐語言最初是在7800年至9800年前發生分化的。可能性最大的時間為大約8700年前。此外,該分析還表明,古代希泰語(一種已經消亡的安納托利亞語言)最接近這棵“語言樹”的根部,從而為所謂的“安納托利亞假說”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佐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