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蜓蜥

印度蜓蜥

印度蜓蜥是台灣的石龍子科蜥蜴中分布最廣,也是容易見到的種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度蜓蜥
  • 外文名:Indian forest skink
  • 拉丁學名:Sphenomorphus indicus
  • :Squamata/有鱗目
  • 亞門:Vertebrata/脊椎動物亞門
  • :Chordata/脊索動物門
簡介:,生活習性,印度蜓蜥名稱的由來,

簡介:

拉丁學名:Sphenomorphus indicus
印度蜓蜥
中文名稱:印度蜓蜥
英文名稱:Indian forest skink
門:Chordata/脊索動物門
亞門:Vertebrata/脊椎動物亞門
綱:Reptilia/爬蟲綱
亞綱:Eureptilia/真爬蟲亞綱
目:Squamata/有鱗目
亞目:Lacertilia/蜥蜴亞目
科:Scincidae/石龍子科
亞科:Lygosomitinae/海金蜥亞科
屬:Sphenomorphus/蜓蜥屬
種:indicus

生活習性

從低海拔的平原到中海拔的樹林下層均可以發現它們蹤跡。它的體型粗壯,背面為褐色或深褐色,在身體兩側有一條明顯的黑色縱帶,身長可以達到25公分右右。和其他石龍子科的成員一樣,全身的鱗片光滑而有光澤,也常出現在太陽照射的石頭上曬著太陽。可別看它懶洋洋的一動也不動,只要環境中有任何異狀,個性膽小的它就會一溜煙地迅速消失不見。

印度蜓蜥名稱的由來

印度蜓蜥除了分布在台灣之外,出現的範圍包括了東亞和東南亞,西起印度,東至中國南部,經中南半島到馬來半島可以發現它的身影,由於最早發現的地點在印度,因此被命名為“印度蜓蜥”。
印度蜓蜥體色為褐色有許多斑點點綴,身體的兩側也有深色的一條斑紋從頭至尾,身長約為18~22公分,此種蜥蜴的分布地區是最廣的,也是台灣蜓蜥中最常見的,最大得特色是舌頭為藍色,而且嘴巴前端的部分有缺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