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天

印度航天

印度航天事業是在蘇聯的技術援助下建立起來的。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是執行航天計畫的主要機構之一,從1973年開始研發航天運載火箭·該組織已成功研發了四種型號:衛星運載火箭(SLV3),大推力衛星運載火箭(ASLV),極地軌道運載火箭(PSLV),地球同步運載火箭(GSLV).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有1.68萬人,具備製造和發射運載火箭、人造衛星、地面控制與回收等技術,建成了空間研發體系。

基本介紹

簡史,運載火箭,月球計畫,載人航天計畫,

簡史

1963年,印度頓巴建成了第一個火箭發射台,發射了第一枚探空火箭
1975年4月19日,印度第一顆自製衛星從蘇聯的火箭發射場發射成功。
印度之火箭一覽表印度之火箭一覽表
1980年7月18日,印度第一次用自製的運載火箭從本國的發射場發射衛星成功,成為世界上第6個具有獨立衛星發射能力的國家。
到2012年為止,印度已發射各類衛星50多顆,用於教育、衛生、減災、自然資源利用、國防等方面。

運載火箭

截至2006年印度擁有4種類型國產運載火箭
衛星運載火箭3(SLV-3) 加大推力運載火箭(ASLV) 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 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 2001年4月,印度用“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將一顆2.54噸的通訊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
2001年10月22日,用“極地衛星運載火箭”把3顆衛星送入軌道。
2002年2月9日,自行開發的火箭超低溫發動機試驗成功,可將衛星送入地球上空3.6萬公里的軌道。
2004年9月,印度的第二代“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將一顆1.95噸的教育衛星送入地球上空3.6萬公里的軌道。繼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日本之後,成為第六個具備使用超低溫發動機發射對地同步衛星能力的國家。
2007年1月10日,印度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首個返回式太空艙和3顆衛星從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送入太空。3顆衛星包括一顆印度自行研製的680公斤的遙感衛星、一顆印度尼西亞地球觀測衛星和一顆阿根廷的小衛星。印度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圖)發射升空。
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英文縮寫:GSLV),印度自行研發為主的運載火箭。 印度太空研究機構利用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全國衛星系統類型的衛星送至地球同步軌道。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為極地衛星運載火箭 之改良版,增加捆綁式液態輔助火箭為一三節式火箭。第一節為固態推進器;第二及第三為液態推進器。固態及輔助火箭是極地衛星運載火箭 之延續。
2014年9月24日,印度火星軌道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 是全球首個第一次嘗試便成功入軌的國家。
大部分技術和部件也是印度本土研發,耗資大約45億盧比(折契約七千四百萬美元),經費僅是美國宇航局的十分之一,是至今最省錢的火星探測項目,比拍一部好萊塢電影便宜。
然而需要說的是印度對航天的重視程度遠遠高於中國,雖然我們有空間站,載人航天,探月計畫等壯舉,但是我們的一系列航天計畫很大程度上都是圍繞實際套用來的,中國純為了科研目的發射的實踐系列衛星但現在也只發射了十顆,用於科學研究的神舟飛船也只有四次,因而每次發射都有無數高校要擠著搶衛星,可能要等到天舟飛船發射了才能有足夠寬裕的航天科研空間吧;而相比之下,印度則更多的把航天資源用於科學研究,印度在航天科學研究領域的項目撥款是要高於中國的,當然也不排除有相當一部分經費是被用於其他研究或者是被貪污掉了。
因為兩國航天發展的思路幾乎完全不一樣。和中國不同,印度的國際關係很好,所以航天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自己做,有條件去挑自己有興趣並且有能力做好的事來做。
這兩種思維本身並沒有相對的優劣,能找到固定的盟友也是實力的一部分,然則盟友的東西到底不完全是自己的,不考慮具體國情的話是不能直接下結論那種更先進,厲害多少年的。
印度航天

月球計畫

印度內閣已批准預算1億美元投入印度的月球無人探測計畫。
整個“登月”計畫將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將於2008年前發射一顆小型環繞月球的無人探測器昌達拉延1號,攜帶紅外線和X射線頻率的遙感裝置,與探測器一起在距離月球表面100公里高度的環月球軌道運行兩年,勘察月球表面,繪製完整的月球成分地圖和三維地理圖,第二階段發射登月機器人,對月球進行多項科學研究,第三階段,2015年之前實現太空人登月。

載人航天計畫

首先,印度需要興建運載火箭,才能將宇宙飛船送到太空。印度現時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雖然安全可靠,但負重能力卻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印度的“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雖能負擔5噸的宇宙飛船升空,但由於經歷過幾次失敗發射,其安全程度並不可靠。接替GSLV的新型GSLV-Mk3預計在2013年初進行首次試射,GSLV-Mk3能承載8噸重的宇宙飛船。到2020-2025年,如果印度在多次試射後能證明GSLV-Mk3安全可靠,GSLV-Mk3就會預備用作發射宇宙飛船之用。
第二,印度需要製造宇宙飛船,才能接載太空人升空。2007年,印度已開始進行實驗,測試宇宙飛船重返地球所需的熱禁止。印度的太空部門也構思製造一艘3噸重的宇宙飛船,預備承載兩名太空人到太空進行為期兩天的任務。不出數年,印度就會成功造出這艘3噸宇宙飛船,之後印度就會再開始製造5噸至8噸重的宇宙飛船。在經過3-4次無載人升空試射後,印度的宇宙飛船就可以進行載人任務。
據報導,首5次的“神舟”發射共花了中國25億美元,對印度來說這絕對是“天文數字”。印度的航天機構在2007預計,要成功進行首次的載人太空計畫,印度需要在8年內花上20億美元用作興建運載火箭、宇宙飛船和訓練太空人。如果想進一步提升太空計畫的能力,印度甚至要花50億美元。不過,印度的太空計畫預算只有15億,就算每年增加10-15%預算,印度仍無力負擔起50億美元的支出。因此在稍稍增加預算後,印度都只可跟隨中國的發展步伐,但問題是印度要同時犧牲其他方面的國家發展。
如果不想額外增加開支,印度其實可以選擇另一個做法:減少印度現時的太空活動開支,將當中一些資源調撥去發展載人航天計畫。不過,這樣做卻會削弱印度的重大項目——因為印度現時積極發展的衛星計畫具有重大的經濟發展和軍事戰略用途。
事實上,載人航天計畫並沒有任何實質的經濟或軍事用途。載人計畫只是純粹有助科學研究,這是因為一些重大的科研都是在太空進行,尤其是在國際太空站。另外,載人航天計畫中所使用的技術或也有助發展工業。不過,載人航天計畫所帶來的好處始終有限。
到最後,只有在發展出所需技術,降低了成本和確保計畫獲得成效後,印度才能謹慎地嘗試跟隨中國的太空發展步伐。不過,由於發展載人航天計畫的成本仍然高昂,而且成效存疑,所以印度其實可以選擇和美俄等其他國家合作,借鑑她們的航天技術。因此,在印度發展自己的載人航天計畫的同時,其太空人其實可以乘上美俄的宇宙飛船,而印度的宇宙飛船則交由國際火箭承載上太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