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冠鮟鱇

印度冠鮟鱇(學名:Lophodolos indicus)為鮟鱇目夢角鮟鱇科冠鮟鱇屬其中的一種深海罕見魚類。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但西大西洋無採獲紀錄。中國台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主要棲息於光線微弱或無光線索之深海區;幼魚為漂浮性,生活在食物豐富的海洋上層水域;變態期後的魚種則生活在遠洋深海中層或較底層水域。無經濟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印度冠鮟鱇
  • 英文名::Lophodolos indicu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輻鰭魚綱
  • 目::鮟鱇目
  • 亞目::棘茄魚亞目
  • 科::夢角鮟鱇科
  • 屬::冠鮟鱇屬
  • 種::印度冠鮟鱇
  • 分布::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但西大西洋無採獲紀錄。中國台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棲所生態,世界分布,地理分布,經濟利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印度冠鮟鱇
俗名:深海鮟鱇
學名:Lophodolosindicus
命名者:Lloyd,1909
科中文名:夢角鮟鱇科
同種異名:Lophodolusdinema
最大體長:7.7cm
棲息深度:0-1625公尺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棲息環境: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參考文獻:何宣慶(2002)碩士論文;Fishbase(2003)Pietsch,T.W.1974何宣慶2002
典藏標本:ASIZP0061820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非球型,側扁。身體外部色黑,口腔及腸道無色素;體表具多列側線系統。上下頜等齊;下頜具發達之聯合骨棘。鼻孔一對,開口呈管狀;鼻短。口大,口裂水平距離超過眼部下方。眼部小,具圓形透明皮膚覆蓋。鋤骨不具齒。吻觸手基部之支鰭骨外露,前方延伸至蝶耳骨棘間或其後。方骨棘強壯,鉤耳骨棘長;咽鰓骨I、II退化,咽鰓骨III具牙齒。胸垂短且寬,較胸鰭為短。主鰓蓋骨雙叉;下鰓蓋骨修長,上端尖銳,下端較圓具有一前端突出。皮膚裸露。背鰭及臀鰭靠近尾鰭基部;尾鰭、背鰭及臀鰭表皮為黑色素所覆蓋。牙齒尖細,筆直,可下壓且柔軟;下頜牙齒較上頜長,且數量較多,數量約200-280,隨成長而增加。測量形質(in%SL):吻觸手長度81;頭長34.9;頭高39.6;上頜長33.2;下頜長45.5。雄魚鑑別特徵及分類描述未知。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光線微弱或無光線索之深海區;幼魚為漂浮性,生活在食物豐富的海洋上層水域;變態期後的魚種則生活在遠洋深海中層或較底層水域。

世界分布

全球性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但西大西洋無採獲紀錄。中國台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經濟利用

罕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無經濟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