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勒拉貓

卡勒拉貓

卡勒拉貓(學名:Caracat),又稱卡拉貓(不同翻譯版本), 是由獰貓與阿比西尼亞貓雜交而成。是由俄羅斯位於KOMI的一家野生動物園於2013年最先成功繁育出最先繁育出卡勒拉貓(卡拉貓),初代卡勒拉貓繁育難度極高,截止2015年初,全球卡勒拉貓(卡拉貓)不超過30隻。第一隻卡勒拉貓初代是由獰貓(母)與阿比西尼亞貓(公)繁育。

父母一方是獰貓,另一方是家貓或者卡勒拉貓,即子女是卡勒拉貓(卡拉貓)F1。它們的體型中等,但是被歸於小型貓科,也是所有小型貓科,貓屬,中最重、奔跑速度最快的一種。雄性的卡勒拉貓一般的體重為13-18公斤(28-40磅),而雌性則較輕一些;體長66-76厘米,尾長20-25厘米。人工繁育物種,無野生,每窩產仔1-4隻。卡勒拉貓由於性格相對於獰貓更加穩定,且更適於在室內生活,被多國爭相引進,用與代替獰貓作為寵物飼養。由於數量稀少,性格穩定忠誠,體態健壯有力,使卡勒拉貓(卡拉貓)成為最珍貴的小型寵物貓。

卡勒拉貓在中國管理辦法等同於獰貓,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衍生物,根據我國相關規定飼養卡勒拉貓需要按國家規定辦理獰貓的馴養資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卡勒拉貓 
  • 拉丁學名:caracat
  • 別稱:卡拉貓
  • 二名法:caracal x cat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食肉目
  • 貓科
  • 亞科:貓亞科
  • :獰貓屬
  • :貓種
  • 分布區域:全世界(除南極洲,無野生種)
物種介紹,形態特徵,

物種介紹

卡勒拉貓(學名:Caracat) 是由獰貓與家貓雜交而成。
卡勒拉貓F3卡勒拉貓F3
又稱卡拉貓(不同翻譯版本)
卡勒拉貓F1(卡拉貓F1):父母一方是獰貓,另一方是阿比西尼亞貓(家貓)或者卡勒拉貓(卡拉貓)。
如要保持獰貓的外貌,其中家貓可採用阿比西尼亞貓。
通常80%以上獰貓血統的卡勒拉貓(卡拉貓)除體型較小於獰貓,外形與獰貓無異。
卡勒拉貓的體型中等,但是被歸於小型貓科,也是所有小型貓科,貓屬,中最重、奔跑速度最快的一種。雄性的卡勒拉貓一般的體重為13-18公斤(28-40磅),而雌性則較輕一些;體長66-76厘米,尾長20-25厘米。雜交物種,無野生,每窩產仔1-4隻。
最初在俄羅斯位於KOMI的一家野生動物園裡,實現獰貓和阿比西尼亞貓的雜交。初代卡勒拉貓繁育難度極高,截止2015年初,全球卡勒拉貓(卡拉貓)不超過30隻。第一隻卡勒拉貓初代是由獰貓(母)與阿比西尼亞貓(公)繁育。
卡勒拉貓F1卡勒拉貓F1
獰貓有時被馴化當做寵物,但由於獰貓本原生與野外,並不適合居住在室內,美國和德國一些動物保護組織認為,將獰貓養在室內是虐待動物。
卡勒拉貓由於性格相對於獰貓更加穩定,且更適於在室內生活,和與人人類相處,被多國爭相引進,用與代替獰貓作為寵物飼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國保護動物管理辦法判定卡勒拉貓屬於獰貓的衍生物,在中國管理辦法等同於獰貓即我國二級保護動物。
由於卡勒拉貓(卡拉貓)數量稀少,性格穩定忠誠,體態健壯有力,使卡勒拉貓(卡拉貓)成為最珍貴的小型寵物貓。
分布區域:全世界(除南極洲,無野生種)

形態特徵

卡勒拉貓體長有65公分(約2英尺),另外的尾長為30公分(約1英尺)。卡勒拉貓(F1)外形與獰貓幾乎一樣。形似猞猁,但有著更長的雙腳和較細的身軀。
卡勒拉貓的毛髮有許多種顏色-有酒紅色、灰色和沙灰色,也會有黑化的卡勒拉貓。
卡勒拉貓繼承獰貓最著名的特徵,長且濃厚的黑色耳朵。
卡勒拉貓繼續與家貓雜交,外形或體型將分別或同時近似於家貓。
例如:
外形只保留的耳尖較長的毛。外貌同家貓,只有體型很大。
只保留被毛顏色的特徵。
外形只保留吻部等局部特徵。
以上類型的卡勒拉貓外形相對失格,但部分外形十分討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