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墓

卞和墓

卞和墓在重陽周公嶺西南小桃園中間。古時,這片桃園有5畝多地,卞和的遺體葬在園中低洼處,墓地呈園形,有十畝多地,周圍砌有3尺高的石塊。清朝時期,有人在墓上豎了4塊石板,鑲成碑亭,碑面上刻有“卞和墓”三字,耀眼奪目。卞和春秋楚國人。荊(今襄樊南漳)人.一作和氏。和氏璧的發現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卞和墓
  • 出土地點:重陽周公嶺西南小桃園中間
  • 所屬年代:春秋時期楚國
  • 墓主:卞和
  • 主要貢獻:發現和氏璧
簡介,他人介紹,

簡介

在《天然公園五道峽》一文中,我們對卞和得玉之地的脈絡作了交待。說明卞和生前在保康之域特別是荊山之中活動頻繁,但他逝世後安葬於何處呢?為弄清這個問題,人們將視野投向荊山一側的魚米之鄉——重陽。
1993年12月下旬,縣政協、縣史志辦公室和重陽鄉政府的有關人員組成考察組,在重陽鄉重陽村五組對卞和墓遺址進行了聯合號察。這次考察,先後走訪當地耆老10餘人。由於時過境遷,真正知情的老人只有楊克創、劉文信、徐遠旺、朱德運、朱德晶、王世良等6人,這幾位老人均年過半百,其中,重陽村五組村民楊克創和原重陽公社黨委書汜、退休幹部劉文信已跨入古稀之年。壽星們談到卞和墓時感到這位歷史名人與家鄉故土結下了不解之緣,都有一種難以抑制的興奮。他們圍繞陵墓之事侃侃而談,津津樂道。

他人介紹

64歲的楊克創老人介紹說:卞和墓在重陽周公嶺西南小桃園中間。古時,這片桃園有5畝多地,卞和的遺體葬在園中低洼處,墓地呈園形,有十畝多地,周圍砌有3尺高的石塊。清朝時期,有人在墓上豎了4塊石板,鑲成碑亭,碑面上刻有“卞和墓”三字,耀眼奪目。這位壽星接著說:家有梧桐樹,不愁金鳳凰。據前輩傳說,卞和墓建起後瞻仰者甚多。周圍好幾個縣常有人慕名而來祭奠卞氏。民國時期,凡是到重陽來的軍隊也都披紅戴綠到卞和墓燒紙敬香、燃放炮竹。1931年,紅三軍到保康,賀龍軍長在重陽建立蘇維埃政權期間,還幾次瞻仰墓地,他要求當地百姓“保護好這個楚國遺蹟”。1945年,國民黨軍隊馮治安部的一三二師駐重陽,一位何軍長也決定為卞和墓豎碑。當時,石料備齊,碑面石已抬到墓地,但因戰事緊張,部隊調走,此事落空。
楊克創老人的話勾勒了卞和古墓的墓景,激起在場老人的濃厚興趣,大家紛紛補充發言。劉文信老人說:“克創講的不錯。卞和墓在小桃園中間,這件事我們重陽人都曉得,早年敬香的人很多,有宜昌、遠安的,有興山、南漳的,還有店埡、兩峪、馬良、歇馬的,不少敬香者帶有伙撥喇叭,有的還在墓上搭紅。但十年動亂期間,社會秩序混亂,各類文物保護不當,將卞和墓地平成了梯田。我當時目睹4道隔離的墓道,欲阻不能,眼看快挖到懸棺那一道時,大家異口同聲不讓再挖了,才把墓穴封閉起來”。徐遠旺老人接著敘述了基地的具體位置,他說:“卞和墓的位置克創指的一點不錯,我還記得炮二爺楊永富的那座墳在小槐園處從上往下的第一個擋子邊上,位置在卞和墓中心稍後一點。第二個梯田擋子改成以後,又葬了4座墳,卞和墓的位置在從東至西的第二、三座墳中間靠里一點“。
王世良老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印證了上述三位老人的說法。他說:我於1948年在重陽上學,老師教我們讀《古文觀止》上《與韓荊州書》一課時,講到卞和識玉的故事,並說卞和墓就在我們重陽。課後,楊俊之、余鶴亭兩位老師引我們去看了卞和墓在小桃園的墓丘雖然被平掉,孩童時期的記憶卻沒有泯滅……
這位王老師的話代表了家鄉人民的心聲。卞和墓和楚國奇才卞和一樣,一直珍藏在重陽人民心中,珍藏在保康人民的腦海里,千秋萬代,永世難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