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鳳剛

卜鳳剛

卜鳳剛,蒙古族,戰鬥英雄。原海軍駐瀋陽地區軍事代表辦事處副師職,巡視員。英雄業績被載入《紅旗飄飄》第十八期,前蘇聯著名作家西蒙諾夫在《戰爭鬥著的中國》書中也做了專章記述。1982年被評為海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幹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卜鳳剛
  • 民族:蒙古族
  • 職業:代表辦事處副師職,巡視員
  • 時間:1982年
簡介,英雄業績,解放戰爭中的“孤膽英雄”,新中國成立以後,兩位“卜鳳剛”的傳奇故事,

簡介

卜鳳剛,蒙古族。原名卜鳳殿。1932年出生,遼寧岫巖大湯溝古石村人。1945年隨家遷至岫巖石廟子鎮佛爺村。194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英雄業績

解放戰爭中的“孤膽英雄”

1946年家鄉解放後,卜鳳剛參加了縣公安隊,1947年春參加東北民主聯軍。在第四縱隊十二師三十四團當戰士。1948年1月,卜鳳剛在解放遼陽戰鬥中立功,被提為副班長,隨後又參加解放鞍山,營口戰鬥,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卜鳳剛在著名的塔山阻擊戰中,3次負傷不下火線,奉命瓦解陣地前的敵“趙子龍”師敢死隊,他腰別8顆手榴彈,隻身撲向敵群,衝進敵指揮所,一舉俘虜敵營長以下124人,創造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蹟,為此榮立特等功,被授予“孤膽英雄”稱號,並獲得最高榮譽“毛澤東獎章”,所在的三十四團也被命名為“塔山英雄團”。其後,卜鳳剛隨軍南下,參加解放康懷、宣化、張家口、衡陽、桂林等戰役,他英勇善戰多次立功受獎,先後立大功1次,小功多次。卜鳳剛的英雄業績被載入《紅旗飄飄》第十八期,蘇聯著名作家西蒙諾夫在《戰爭鬥著的中國》 書中也做了專章記述。

新中國成立以後

卜鳳剛被送到多所軍事院校深造,1961年5月畢業生於大連海軍指揮學校火炮指揮學校火炮指揮系,被分配到海軍裝備部,任駐軍代表,1978年被提升為駐廠總代表,在20多年的時間裡,卜鳳剛積極參加並領導海軍新型火炮的科研,生產與安裝調試工作,先後研製出多種新產品和三條新型生產線,攻克12項技術難關,其領導研製的新型艦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1年10月,卜鳳剛積勞成疾,身患絕症,但他應以驚人的毅力與病魔抗爭關心著海軍備建設。1983年1月,卜鳳剛任海軍駐瀋陽地區軍事代表辦事處副師職,巡視員,同年9月病情惡化,10月6日在北京世逝,終年53歲。卜鳳剛世逝後,人民解放軍海軍黨委,中共岫巖縣委均做出決定,開展向卜鳳剛學習的活動。 全國各主要報刊均以整版篇幅介紹了卜鳳剛的事跡,國家副主席烏蘭夫為《解放軍報》撰文,稱“優秀共產黨員卜鳳剛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兩位“卜鳳剛”的傳奇故事

在解放戰爭中有一位岫巖籍全國戰鬥英雄卜鳳剛,而在英雄的故鄉岫巖石廟子鎮石佛村,還有一個名叫卜鳳剛的人。兩個人並非同名同姓這么簡單,他們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我父親也叫卜鳳剛,書上的那個英雄卜鳳剛是我親二叔!”這一句話讓人一頭霧水,而接下來卜家人的敘述卻揭開了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卜家人原住在岫巖湯溝鎮古石村,卜家兄弟二人,哥哥名叫卜鳳剛,弟弟卜鳳殿比哥哥小兩歲。1946年,16歲的卜鳳殿想報名參加解放軍,但卻因為年齡還差兩歲,沒有如願。過了幾個月之後,卜鳳殿又去報名,這一次他想了一招:用哥哥的名字報名。區上查看了戶口,見年齡符合,於是冒用哥哥姓名的卜鳳殿順利參軍。入伍後,一直用著哥哥卜鳳剛的名字。
1948年10月,在遼瀋戰役的塔山阻擊戰中,卜鳳剛三次負傷不下火線。激戰的最後一天,卜鳳剛腰捆8顆手榴彈,闖入敵人一個營指揮所,俘虜營長以下124人,創造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蹟。卜鳳剛因此被授予特等功和“孤膽英雄”稱號,獲“毛澤東獎章”。之後,卜鳳剛隨軍參加解放康懷、宣化、張家口、衡寶、桂林等戰役,先後立大功一次,小功多次。
新中國成立後,卜鳳剛先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院校、海軍學院學習深造。上世紀60年代初,卜鳳剛被分配到海軍裝備部,參加並領導海軍新型火炮的科研、設計、定型、生產、陣地安裝和調試工作,成為人民海軍大型火炮武器監造戰線第一批骨幹。他領導研製的新型艦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開展的技術攻關活動,攻克了12項技術難關,解決了某大型艦炮定型後遺留的技術問題。1983年10月6日,卜鳳剛病逝,終年53歲。
弟弟用自己的名字成了英雄,哥哥卜鳳剛本想把名字改為卜鳳殿,可是後來想想,乾脆兄弟倆都叫一個名字吧。一來是可以時常想起弟弟,二來是大家叫起卜鳳剛這個名字的時候,也是對弟弟和革命英烈的一種紀念。卜鳳剛老人雖然在去年去世,但兩位“卜鳳剛”的傳奇故事卻成為當地的一段佳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