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甲

卜甲

古代占卜用的龜甲。多用龜腹甲,也有用背甲的。先鑽鑿、再火灼。據灼燒之裂紋推測吉凶,決定行止。刻上卜辭、驗辭等內容。現見卜甲多出土於殷墟鄭州商代遺址周原西周遺址、西安附近龍山文化遺址中也有發現

基本介紹

中國古代占卜時用的龜甲獸骨 。其中龜甲又稱為卜甲,多用龜的腹甲;獸骨又稱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也有羊、豬、虎骨及人骨。卜甲和卜骨,合稱為甲骨
使用甲骨進行占卜,要先取材、鋸削、刮磨,再用金屬工具在甲骨上鑽出圓窩,在圓窩旁鑿出菱形的凹槽,此過程稱為鑽、鑿。然後用火灼燒甲骨,根據甲骨反面裂出的兆紋判斷凶吉。
中國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出現占卜用的甲或骨,至商代甲骨盛行,到周初或更晚仍有甲骨。商周時期的甲骨上還契刻有占卜的文字——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已有15萬片左右,對甲骨的研究包括釋讀、卜法文例分析、分期斷代研究和社會歷史考證等。研究的一般步驟是整理、綴合、墨拓、分類、分期、著錄、釋讀和綜合研究。對甲骨的研究已形成為一門學科——甲骨學中國考古學的分支學科之一。研究甲骨,對中國古代社會史、科技史和古文字學、語言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