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鄭基督教堂

南鄭基督教堂

南鄭縣基督教於19世紀20年代,英國牧師藝恩來漢傳播“福音”,在縣城內設立“內地會”,當時俗稱“福音教”,併到鄉鎮發展教徒。藝恩牧師之後是荷蘭人德思基牧師,再後是英國人穆信誠和他的兒子穆福心先後任牧師。後是英籍女牧師韓志宏,韓在城裡創辦嚴志國小,抗戰時遷到協稅。教徒由漢中城內發展到協稅、新集、黃官、牟家壩、湘水寺,其中協稅建有兩處福音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鄭基督教堂
  • 外文名:南鄭基督教堂
簡介
南鄭縣基督教於19世紀20年代,英國牧師藝恩來漢傳播“福音”,在縣城內設立“內地會”,當時俗稱“福音教”,併到鄉鎮發展教徒。藝恩牧師之後是荷蘭人德思基牧師,再後是英國人穆信誠和他的兒子穆福心先後任牧師。後是英籍女牧師韓志宏,韓在城裡創辦嚴志國小,抗戰時遷到協稅。教徒由漢中城內發展到協稅、新集、黃官、牟家壩、湘水寺,其中協稅建有兩處福音堂。
解放後,教民主要分布在協稅、新集、黃官、湘水等地。50年代三自革新後進行正常宗教活動,“文化大革命”動亂活動中斷,教堂房屋或被占用或被拆毀,被迫關閉。文革後於1983年開放,落實宗教政策,當時被民政局落實在協稅鄉上街村3間化肥庫房作為臨時教堂。信徒僅30餘人。教會在協稅經歷10年的發展,神把得救的人不斷的加給教會。在這十年期間,教會面臨著無場地,無廁所,無辦公地方,面對這一切難處。在神的帶臨下,於1994年,終於遷址張壩村,建立了新的教堂,當時信徒500人左右。教會在張壩經歷19年的發展後。於2014年元月1日開工,修建新的教堂。新堂為全框架結構,主體兩層,局部(門廳)五層,總高度共19.5米,總建築面積2385平方米。一層為教會各個辦公用房,二層為教堂主堂,三層為副堂,四層為培訓中心,五層為圖書室、資料室。該教堂主堂設計人數為2000人左右。現教會有信徒1500人左右。教會有牧師一人,傳道員兩名負責教會牧養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