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德(南越末代國君)

南越靖王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建德(?—前111年),南越明王趙嬰齊長子,南越哀王趙興異母兄,西漢時期南越國最後一代王(公元前112年―公元前111年在位)。

初封高昌侯,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三月被漢朝封為術陽侯。同年,南越國丞相呂嘉發動政變,殺害南越哀王趙興,擁立趙建德為南越王。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朝派兵攻打南越國,擒獲趙建德,南越國滅亡。趙建德被斬,頭顱懸掛在長安北闕。

基本介紹

  • 本名:趙建德
  • 所處時代:西漢
  • 逝世日期:公元前 111年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繼承王位,亡國投降,主要影響,歷史評價,人際關係,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趙建德是南越明王趙嬰齊的長子,趙嬰齊在前往漢朝當人質之前,與一名越族女子生了趙建德。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趙嬰齊被其父南越文王趙眜送往漢朝當人質,又娶邯鄲樛氏做姬妾,生下兒子趙興和趙次公。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趙眜去世,趙嬰齊繼承王位。趙嬰齊繼位後,沒有按常理把長子趙建德立為太子、把妻子橙氏立為王后。而是把趙興立為太子,把愛妾樛氏立為王后(樛王后)。

繼承王位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趙嬰齊去世,年幼的趙興繼承王位,成為南越國第四代王,其生母樛王后當上王太后,趙建德獲封高昌侯。同年,漢武帝派安國少季出使南越國,前往告諭趙興和樛太后,讓他們比照內地諸侯進京朝拜漢武帝。此時趙興和來自中原的樛太后都願意歸屬漢朝,但掌握南越國實權的丞相呂嘉卻極力反對,並由此產生叛亂之心。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三月初四日,漢武帝按照內地諸侯的體制,改封趙建德為術陽侯。同年,他派韓千秋和樛太后的弟弟樛樂率兵兩千前往南越國,準備刺殺呂嘉。當韓千秋和樛樂進入南越國之後,呂嘉先發制人,領兵攻入王宮,殺害趙興、樛太后和漢朝的使者,同時擁立趙建德為南越王,並派人告知蒼梧王趙光以及南越國屬下各郡縣官員。這時韓千秋的軍隊進入南越境內,攻下幾個邊境城鎮。隨後,南越國人佯裝不抵抗,並供給飲食,讓韓千秋的軍隊順利前進,在走到離番禺四十里的地方,南越國突發奇兵,進攻韓千秋的軍隊,把他們全部消滅。
接著,呂嘉派人把漢朝使者的符節用木匣裝好,並附上一封假裝向漢朝謝罪的信,置於漢越邊境上,同時派兵在南越國邊境的各個要塞嚴加防守。漢武帝得知後,非常震怒,他一方面撫恤死難者的親屬,封韓千秋的兒子韓延年為成安侯,封樛樂的兒子樛廣德為龍亢侯;一方面下達出兵南越國的詔書。
同年秋天,漢武帝調遣罪人和江淮以南的水兵共十萬人,兵分五路進攻南越國。第一路衛尉路博德為伏波將軍,從長沙國桂陽(今湖南境內)出兵,直下湟水;第二路主爵都尉楊仆為樓船將軍,從豫章郡(今江西境內)出兵,直下橫浦;第三路和第四路是歸降漢朝受封侯爵的兩名南越國人嚴(一作鄭嚴)和田甲為戈船將軍和下厲將軍,從零陵(今湖南境內)出兵,然後一路直下灕水(今廣西灕江),一路直抵蒼梧(今廣西境內);第五路以馳義侯遺(一作何遺)利用巴蜀的罪人,調動夜郎國的軍隊,直下牂柯江;最後都在番禺會師。

亡國投降

這場戰爭十分激烈,持續一年,一直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天,樓船將軍楊仆率領精兵,搶先攻下尋峽,然後攻破番禺城北的石門,繳獲南越國的戰船和糧食,乘機向南推進,挫敗南越國的先頭部隊,率領數萬大軍等候伏波將軍路博德的軍隊。路博德率領被赦的罪人,路途遙遠,與楊仆會師時才到一千多人,於是一同進軍。楊仆率軍在前邊,一直攻到番禺,趙建德和呂嘉都在城中固守。樓船將軍楊仆選擇有利的地形,將軍隊駐紮在番禺的東南面,天黑之後,楊仆率兵攻進番禺城,放火燒城。而伏波將軍路博德,則在城西北安營紮寨,派使者招降南越國人,賜給他們印綬,並讓降者回去招降其它的南越國人,因為南越國人久聞伏波將軍路博德的威名,天黑又不知道路博德有多少軍隊,於是紛紛投奔路博德的旗下,黎明時分,城中的南越守軍大部分已向路博德投降。
呂嘉和趙建德見形勢不妙,在天亮之前率領幾百名部下出逃,乘船沿海往西而去。路博德在詢問投降的南越國人之後,才知呂嘉和趙建德的去向,並派兵追捕他。路博德的校尉司馬蘇弘擒獲趙建德,原南越國郎官孫都擒獲呂嘉。
呂嘉和趙建德被擒之後,南越國屬下各郡縣不戰而下,紛紛向漢朝投降,南越國滅亡。漢武帝將原來的南越國屬地設定九個郡,直接歸屬漢朝。趙建德被斬,頭顱懸掛於長安北闕。

主要影響

趙建德在位時間極短,而且是在丞相呂嘉叛亂殺死第四代南越王趙興後,被呂嘉匆匆推上王位,南越國的實權始終掌握在呂嘉手中。呂嘉叛亂後,使漢武帝找到出兵南越國平亂的藉口,在漢朝十萬大軍的攻擊下,南越國終於走向覆亡,趙建德也成為南越國的末代君主。

歷史評價

  • 黎文休:“呂嘉之諫哀王及樛太后,使毋求為漢諸侯,毋除邊關,可謂能重越矣。然諫不從,義當盡,率群臣於朝廷,面陳帝臣漢帝越之利害,庶幾哀王太后有所感悟。若猶不從,則引咎避位,不爾則用伊、霍故事別選明王子一人代位,使哀王得如太甲、昌邑保全性命,則進退不失。今乃弒其君以逞私怨,又不能以死守國,使越分裂而入臣漢人,則呂嘉之罪有不容誅者矣。”
  • 吳士連:“五嶺之於我越者是為險塞,國之門戶,猶鄭之虎牢,虢之下陽也。帝越者固宜設險守國,不可使之失也。趙氏一失其守,國亡統絕,土宇瓜分,我越又分,南北之勢成矣。後有帝王之興,地險已失,復之必難。故征女王雖能略定嶺南之地,不能據得嶺險,旋底於亡。士王雖復全盛,然猶為當時諸侯,未正位號,沒後又失之。而丁、黎、李、陳止有交州以南之地,不復趙武之舊,勢使然也。”

人際關係

史籍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