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蛇藤根

南蛇藤根

南蛇藤根,中藥名。為衛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的根。南蛇藤根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及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經,消腫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跌打腫痛,閉經,頭痛,腰痛,疝氣痛,痢疾,腸風下血,癰疽腫毒,水火燙傷,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南蛇藤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衛矛目
  • :衛矛科
  • :南蛇藤屬
  • :南蛇藤
  • 分布區域:東北、華北、西北、華東、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
  • 採收時間:8-10月採收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辛、苦,性平。

歸經

歸肝、脾經。

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通經,消腫解毒。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跌打腫痛,閉經,頭痛,腰痛,疝氣痛,痢疾,腸風下血,癰疽腫毒,水火燙傷,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關節痛:南蛇藤根30g,豬蹄1個,酌加酒水各半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2、治風濕腰痛:南蛇藤乾根30g,豨薟草15g,桂皮6g,豬脊骨1條,烏豆60g。酒水各半共燉,分3次飯前服,每日1劑。(《常用青草藥選編》)
3、治跌打損傷:(1)南蛇藤根30-60g,豬赤肉125g。酌加酒水各半燉服。(《福建民間草藥》)(2)南蛇藤根皮120g,研末,每次6g,開水、黃酒送服,並用白酒調末外敷。(《青島中草藥手冊》)
4、治腸風便血:南蛇藤根、五味子根各60g。水煎服,白糖為引。(《江西草藥》)
5、治經閉,腰痛:南蛇藤根、金櫻子根各15g。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6、治偏頭痛:南蛇藤根、臭大青葉各15g。煎服。(《安徽中草藥》)
7、治牙痛:南蛇藤根30g,雞蛋2個,共水煮,吃蛋和湯。(《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
8、治夏季發痧,嘔吐腹痛:南蛇藤根15g,青木香9g。煎服。(江西《中草藥學》)
9、治濕疹瘙癢:南蛇藤根120g,豬肉60g。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10、治疔瘡癰腫:南蛇藤乾根或鮮根,磨燒酒,頻頻塗抹患處,以保持濕潤為度。另取鮮南蛇藤根60g(乾者減半),水煎,早晚分服。氣虛者加鹽膚木30g,黃芪15g,同燉服。(《常用青草藥選編》)
11、治氣性壞疽:南蛇藤根皮研末,調桐油塗患處。(福州軍區《中草藥手冊》)
12、治水火燙傷:南蛇藤根適量,研末,植物油調塗。(《湖北中草藥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敷。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

採集加工

8-10月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南蛇藤又名蔓性落霜紅、南蛇風、黃藤、地南蛇。落葉攀援灌木,高達3-8m。小枝圓柱形,灰褐色或暗褐色,有多數皮孔。單葉互生;葉柄長1-2cm;葉片近圓形、寬倒卵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長5-10cm,寬3-7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楔形,偶為截形,邊緣具鈍鋸齒。腋生短聚傘花序,有花5-7朵,花淡黃綠色,雌雄異株;花萼裂片5,卵形;花瓣5,卵狀長橢圓形,長4-5mm;雌花具有5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近球形,柱頭3裂;雄花的雄蕊稍長,雌蕊退化。蒴果球形,直徑7-8mm。種子卵形至橢圓形,有紅色肉質假種皮。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丘陵、山溝及山坡灌叢中。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及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細長而彎曲,有少數鬚根,外表棕褐色,具不規則的縱皺。主根堅韌,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纖維性;鬚根較細,亦呈圓柱形,質較脆,有香氣。以質乾、栓皮者為佳。

藥理作用

抗菌、抑瘤作用。

相關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治無名腫毒,行血氣。”
2、《江西草藥》:“治腸風便血。”
3、《安徽中草藥》:“治偏頭痛,痢疾。”
4、《湖北中草藥志》:“治水火燙傷。”
5、《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活血,消腫止痛。主治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腰腿痛,閉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