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船北馬

南船北馬

南船北馬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nán chuán běi mǎ意思是指各人均有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船北馬
  • 拼音:nán chuán běi mǎ
  • 近義詞:轅楫交替、舍舟登岸
  • 出處:《送從最校書簡南歸》
出處,示例,

出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示例

南船北馬我國古代的交通運輸方式是南方以船為主,北方以馬為主。其原因是南方氣候濕潤,降水豐富,地表河網密布,因此為適應“水鄉”的船舶運輸便應運而生。而北方多乾旱、半乾旱氣候,草場廣布,畜牧業發達,馬匹除了提供乳肉產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馴化為代步工具,成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南船北馬碑南船北馬碑
中國大運河作為世界最長、最著名的人工運河,主要是因漕運而興起的。她不僅是歷代封建王朝的經濟命脈,也是中華民族悠久和燦爛歷史文明的重要象徵和載體。淮安,在京杭大運河發展史上,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淮安,扼淮牽運,明清時漕運總督駐節,為漕運中樞;黃河奪淮期間,為黃淮運交匯處,是治理關鍵和總河駐節之所。康熙三大要政中,漕運、河務,淮安居其二;淮北鹽集散中心,著名稅關淮安關所在。淮安在明清時期成為貢道轉軸,“漕政通乎七省”的漕運總督駐節之地,從而成為漕運的中樞 。今淮安清江浦有:“南船北馬、舍舟登岸”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