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鎮(於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下轄鎮)

南溪鎮(於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下轄鎮)

南溪鎮,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該鎮毗鄰洪陽鎮廣太鎮,與揭陽市梅雲鎮接壤。距普寧市區約25公里,距揭陽市榕城區15公里。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101348人(2017年),轄區內有41個村、1個居委會(鐘堂)。南溪鎮歷史悠久,人文鼎盛。大革命時期的著名烈士楊石魂就是鐘堂人。南溪鎮西南處南庵山上的南岩古寺,是”普寧古八景“之一。近年南岩古寺重新改建,已經成為南溪最為著名的佛教勝地、風景旅遊區,吸引了中國嵩山少林寺主持方丈釋永信等佛教界人士及周邊汕頭、潮州等地的市民前來觀光、禮佛,南岩古寺已經成為普寧一日游的熱門景點。

南溪鎮的鎮政府駐地是南溪村,立村於明洪武年間,因為村南河(溪),故名南溪,鎮以村名,故取名南溪鎮。

歷史上的南溪鎮,以水路為主,陸路多是鄉村小道,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北面已經建成15公里長,6米寬的榕江堤路,原來在洪陽河的土堤基礎上,建成了水泥道路,南側廣太鎮也建成了連線南溪和國道的鎮際水泥道路,使南溪鎮的交通狀況得到大大的改善,運輸的頸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南溪迎來發展的新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溪鎮
  • 外文名稱:Nan Xi town
  • 別名:蕉柑之鄉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
  • 下轄地區:典詹村、揚美劉村等
  • 政府駐地:南溪村
  • 電話區號:(+86)0663
  • 郵政區碼:515348
  • 地理位置:普寧北部
  • 面積:50平方千米 
  • 人口:101348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南岩古寺
  • 機場揭陽潮汕國際機場
  • 火車站普寧站揭陽站葵潭站
  • 車牌代碼:粵V
  • 行政代碼:445281
行政轄村,人口數據,經濟發展,文教衛生事業,名人事跡,

行政轄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95616

48608

47008
家庭戶戶數
18028
家庭戶總人口(總)
94649
家庭戶男
48042
家庭戶女
46607
0-14歲(總)
37664
0-14歲男
19991
0-14歲女
17673
15-64歲(總)
52806
15-64歲男
26423
15-64歲女
26383
65歲及以上(總)
5146
65歲及以上男
2194
65歲及以上女
295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92109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101348人。

經濟發展

工 業
2012年,繼續實施“興工立鎮”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竹浦、紅星場等3個工業園區建設。是年,新引進企業5家,其中重點引進的有投資2.6億元的揭陽市華力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和投資5000萬元的南方花卉世界。全鎮共有各類企業80多家,其中外資企業2家,實際利用外資100萬美元,形成五金、紡織、服裝等支柱產業。全年工業總產值9.94億元,其中主要重點企業揭陽市華力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揭陽市廣達不鏽鋼有限公司、普寧市依格里製衣有限公司、普寧市合祥織造製衣有限公司等,年產值均在2000萬元以上。
農 業
鎮屬地是普寧蕉柑淮山生薑主產區之一,素有“潮州蕉柑之鄉”美譽,被評為“揭陽市科技創新專業鎮”。2012年,蕉柑出口量810萬噸,出口創值3040萬元;淮山種植基地5030畝,年產值5450萬元;生薑種植面積400畝,年產值750萬元;糧食種植12460畝,總產量5132噸;蔬菜種植5700畝,總產量11826噸,產值3548.6萬元;淡水養殖總產量1563噸;生豬飼養量5.8萬頭,三鳥63萬隻。全年農業總產值2.18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6.92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年純收入5419元。該鎮設有普寧市蕉柑協會、生薑協會。南溪蕉柑先後獲“國家原產地保護標識”、“無公害食品”等稱號。
廣東省普寧市南溪鎮 南岩古寺廣東省普寧市南溪鎮 南岩古寺

文教衛生事業

全鎮有中學4所(洪冶中學、南溪中學、鐘堂學校、揚美中學),國小21所,2012年,在校中小學生12874人,在職中國小教師771人;鎮有中心衛生院1所(是年投資118萬元進行改擴建),農村衛生合作點40個;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室(農家書屋)12個,村級文化廣場6個。鎮文化底蘊濃厚,旅遊景點較多,主要有南岩古寺東方玉佛國風景區、楊石魂故居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節孝坊、刺史墓和洪山洞生態旅遊村等。

名人事跡

楊石魂,1902年出生,廣東普寧人,1923年11月,在廣州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先後任青年團廣東區執委會執行委員,負責宣傳工作。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大革命失敗後,組織普寧和各地農民舉行武裝暴動,建立普寧縣臨時人民政府。後組建東江工農自衛軍,彭湃為總指揮,楊石魂先後任副總指揮、黨代表。曾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兼省委農委書記,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秘書長。
個人生平
石魂6歲讀書,11歲即能作一千多字的文言文,15歲(1917)考入揭陽榕江中學讀書。
1919年5月7日,和同學林希盂等人組織學生回響北京五四愛國學生運動,並成立榕江中學學生會,被選為會長,林希孟為副會長。5月13日,揭陽全縣高小以上學校派出代表開會,成立縣學生會,被選為縣學生會主席,林希盂為副主席。5月14日,在汕頭倡議成立嶺東學生聯合會,當選為嶺東學聯會主席,方臨川、方思瓊(方方)等為成員,統一領導嶺東學生愛國運動。春,畢業於榕江中學,考進廣州鐵路專門學校。5月,接受母校之約,撰寫了“警告揭陽女學生”一文,倡導男女平等;鼓勵女學生要關心國家大事,要為反帝救國出力。
1921年秋,在讀書假期攀游廣州黃花崗,緬懷在辛亥革命中為國捐軀的革命先烈,受先烈事跡所感動,揮筆寫下了四首《十六字令》:“愁,慘澹黃花白骨幽。英雄血,灑遍黑神州! 苦,英魂鬱郁埋芳土。獅夢酣,幾時重起舞! 悲,壯志未酬魂已飛。鐵身手,空換紀功碑! 壯,中原烽火燭天漢。劍光紅,雞鳴已三唱!”抒發他的愛國情懷。
1923年6月,加入了社青團廣東區委和廣州地委領導的革命青年進步團體——廣東新學生社,積極投人反帝反封建的鬥爭。11月,在廣州參加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開始接觸和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並根據黨的指示,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從事國民革命運動。12月,被選為國民黨廣州第二區分部執行委員,更好開展革命工作。學校放寒假,和方臨川、方達史、方家悟等青年團員回到普寧,會同“五四”時期的縣學生會會長方方,倡議成立了洪陽集益社,參加者有30多位青年學生,認真學習《嚮導》、《中國青年》等進步刊物,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新思想、新文化做了大量宣傳教育工作。
1924年1月,轉入廣州鐵路工程學院學習,並被選為廣東新學生社執行委員,開始與彭湃、阮嘯仙等黨團領導人接觸,研究商量對敵鬥爭的方法。7月,放暑假回到普寧,動員組織二弟楊慧生和方方、伍治之、謝培芳、黃中堅、張清江等6位進步青年到廣州報考第二屆農民運動講習所,為潮汕的工農運動培養骨幹。10月5日至12日,社會主義青年團粵區代表會議在廣州召開,對執委會進行改組,楊石魂與劉爾崧、沈厚坤、黃居仁、周文雍、郭壽華、賴玉潤等7人被選為執行委員,楊分工負責宣傳部工作,擔負起領導廣東青年運動的重任。
1925年1月15日,代表團廣州地委宣傳部向團粵區委寫報告,內容主要關於團員教育與訓練,出版刊物,國民運動,民眾運動等情況。2月,廣東革命政府舉行第一次東征,討伐陳炯明。楊受黨組織委派,回潮汕開展青年和工農運動,從中建立黨團組織。3月15日,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共黨員,籌建共青團汕頭特別支部,任書記。同時擔任汕頭市總工會籌委會主席,領導工人民眾開展革命鬥爭。3月下旬,中共汕頭特別支部成立,被指定為首任特別支部,任書記。3月23日,寫信致團中央,詢問去上海定購書籍有關手續。5月30日,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任汕頭國民外交後援會會長,領導汕頭工人援助上海人民反帝愛國鬥爭。 9月16日,軍閥陳炯明殘部洪兆麟乘機攻占潮汕。在遭反動軍閥通緝的情況下,堅持領導黨團員和工農民眾開展鬥爭。9月29日,和共青團汕頭地委書記伍治之一起離開汕頭赴穗,向組織報告詳情。因汕頭至廣州交通斷絕,只好跋山涉水,繞道廈門,10月18日才到達。10月19日,和伍治之在廈門向團中央寫信報告汕頭失陷後工作情況。10月20日,在廈門會晤了集美師範團組織負責人和來自陸豐的張威、卓俊才同志,詳細了解敵軍的暴行,並及時寫出“關於潮汕廈門一帶敵軍情況的報告”上報組織。10月下旬,到上海向團中央報告敵軍攻陷潮汕情況,聽取指示後,再轉廣州回汕頭。11月,第二次東征取得勝利,周恩來出仟東江各屬行政公署委員。對汕頭市國民黨黨部進行改組,楊石魂被選為執行委員兼工人部長。11月10日至11日,參加團汕頭地委召開的第二次團員大會,先後在會上作政治報告和工人運動報告。傳達團中央提出的三個月內增加團員200人的希望。11月13日,參加團汕頭地委第一次常會,並被指定為經濟鬥爭委員會委員。12月17日,以國民黨市黨部工人部的名義,召集各工會代表,共商統一工會領導大計。12月24日,參加團汕頭地委召開的第二次團員大會,在會上作經濟報告,並以中共汕頭特別支部書記身份報告黨對潮梅各種民眾運動的政策。12月,中共潮梅特委成立,任特委委員,分工負責工人運動。
楊石魂故居楊石魂故居
1926年1月11日,召開汕頭市各工會代表會議,將汕頭工會聯合會改組為汕頭總工會,並被選為臨時執行委員。3月,中共潮梅特委改稱中共汕頭地委,楊石魂任地委委員兼工委書記。3月至4月,經常深入潮汕鐵路工會、汕頭建築工會,培養工人骨幹,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領導工人開展以“減少工時,提高工資”為主要內容的罷工鬥爭,並取得勝利。5月1日,汕頭市第一次工人代表大會開幕,總結經驗,正式成立汕頭市總工會,楊石魂被選為執行委員,分工任宣傳部主任。7月15日,汕頭市第二次工人代表大會召開,楊在會上作報告。參加人達2萬多人。10月14日,汕頭市第三次工人代表大會召開,楊石魂當選為總工會執行委員長,全市工會會員已達3萬多人。
12月11日,到揭陽參加工人代表大會,指導工人運動,住張園旅社。當天下午被揭陽反動分子周伯初等人率領的數十名兇徒綁架,秘密囚禁於潮陽柳崗鄉一個山洞,被打得遍體鱗傷。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彭湃奔走發動,兩萬多農民、工人開進縣城。李春濤社長為發動民眾,製造聲勢,在《嶺東民國日報》上親自撰寫社論支持正義鬥爭,終在7天后營救成功,石魂才獲釋。12月19日,楊石魂脫險從揭陽回到汕頭,受到工人和廣大市民熱烈歡迎,並在牛屠地搭台召開歡迎大會,楊帶傷上台發表演講,揭露右派的反動行徑,表達他為工人利益不怕犧牲個人一切的堅強決心。
1927年2月28日,根據全國總工會通令,楊石魂領導汕頭全體工人罷工1小時,抗議英國水兵1月初在漢口、九江屠殺中國民眾和派兵來華支持封建軍閥的罪行。
1927年4月12 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反革命政變。4月15日,潮汕的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反革命政變。楊遭懸紅通緝。一天,楊石魂和弟弟楊慧生等工會領導正在開會研究工作,被國民黨特務捕掠,為掩護同志們安全脫險,楊慧生帶領幾位同志從正門衝出,楊石魂等安全脫險,而楊慧生等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石魂在工人們的掩護下轉移到汕頭市郊,遂匯集部分工農民眾轉赴普寧。4月27日,石魂的好友李春濤、廖伯鴻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9月5日其弟楊慧生被殺害於汕頭市中山路尾,同時遇難的還有六位同志。楊慧生等人犧牲後,屍體被敵人裝進麻袋,然後拋入大海。
4月20日,與普寧黨組織領導人陳魁亞、潮梅海陸豐辦事處農軍部主任李芳岐(李運昌)商議,決定在林惠山成立潮普惠三縣軍委會,李芳岐任軍委會主席,楊石魂、林蘇任副主席,領導工農武裝舉行武裝暴動。4月23日,領導普寧和各地農軍4000多人舉行武裝暴動,圍攻普寧縣城。同時在大壩九江村陳氏祖祠成立以李志前為縣長的普寧縣臨時人民政府,發布減租減息布告,並通電全國討蔣。4月26日,和何石等人指揮縣農軍基幹大隊在平徑山全殲國民黨援軍尤振國連117人,並先後擊潰另二路敵人援軍。5月13日,因敵強我弱,武裝暴動受挫,率工農武裝先後從林惠山退至大壩、流沙,後轉移到陸豐縣新田,與海陸豐農軍匯合,組成惠潮梅農工救黨軍,編成三個團,吳振民任總指揮,楊任黨代表。同時在新田成立中共東江特委,楊任特委委員。5月21日,與吳振民率軍北上。沿途擊退敵軍的多次圍追堵截,但在湖南汝城被敵軍打散。楊化裝歷盡艱險於7月初到達武漢,見到中共中央委員彭湃。根據黨的指示,楊重回潮汕,領導革命鬥爭。
8月下旬,回到汕頭後任中共汕頭市委書記。並於8月31日到普寧三都書院召開黨員幹部會議,部署重建武裝,恢復農會,打擊反動,迎接八一起義軍的到來。9月上旬,奔走於汕頭、揭陽、普寧之間,開展聯繫和準備接應起義軍進入潮汕的有關工作。9月24日,八一南昌起義軍先後進占潮州、汕頭,楊石魂率汕頭市郊農軍500多人進入汕頭策應,釋放被關押的革命同志,協助建立紅色政權,史稱“潮汕七日紅”。9月28日,楊石魂聯繫駐揭陽的起義軍葉挺部派兵一個營300多人,支援普寧工農武裝的圍攻縣城戰鬥,終於取得全勝。
10月2日至3日,南昌起義軍和主要領導人從汕頭撤退到流沙,周恩來抱病主持了在流沙教堂西側廳召開的指揮部軍事決策會議。楊石魂負責會務和保衛工作。會後,起義軍在池尾蓮花山遭敵軍截擊被打散。當晚楊負責掩護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人轉移到馬柵村黃偉卿家隱蔽。翌日護送他們越過大南山經惠來縣到達陸豐縣甲子鎮,住在紅樓。10月10日,為避過敵軍搜捕,楊護送周恩來等3位領導人從甲子轉移到南塘區金廂鄉,住在區委書記黃秀文之家,並找醫生為周恩來治病。10月28日,楊親自護送周恩來等3位領導人乘小船離開金廂往香港,30日到達香港並與中共廣東省委接上關係。然後找醫生為周恩來治病,終於使他們安全脫險。在香港,石魂為紀念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李春濤,寫下了《澎湃的春濤》並發表。
1928年2月,中共廣東省委派楊石魂以省委巡視員身份,到廣東南路(即現在湛江地區)檢查工作,並擔任中共南路特委書記。在艱難的環境中堅持領導黨員開展鬥爭。4月13日,中共廣東省委召開擴大會議,楊參加會議並被選為省委委員。6月11日,楊給廣東省委寫報告,表達了他對革命充滿信心和不怕艱難險阻而英勇奮鬥的決心。9月,鑒於大革命失敗後,北江地區(現韶關地區)未能健全工作系統的實際情況,省委又將楊從南路調往北江,任中共北江特委書記。11月16日,參加廣東省委在香港召開的第二次擴大會議貫徹中共“六大”精神。2月6日,在廣東省委擴大會議上,楊當選為廣東省委常委分工是宣委兼農委。12月下旬,黨中央調楊到上海分配工作。他和愛人熊婉仙由交通員李沛群護送,從香港坐船到達上海,住在五馬路樂群旅社。
1929年1月,中央領導李立三、楊殷、鄧小平都先後到樂群旅社找楊談話,介紹當時黨內鬥爭情況,交代到武漢去重建湖北省委的任務。2月中旬,撰寫《江蘇問題》一文,載於中共中央刊物《黨內生活》第5期,文章充分體現楊的堅強黨性、組織觀念和以革命利益為第一生命的高尚品質。2月19日,與陳介陶、劉恢等同志抵達武漢,立即開展重建省委的工作。2月26日,楊擔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秘書長,化名林禁、拾芬。5月,和曹壯父、葉開寅等同志在省委辦公處緊張工作時,不幸遭敵人圍捕,在獄中堅貞不屈,後被殺害,為革命壯烈犧牲,時年僅2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