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溫庭筠詩作)

《南湖》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詩作。此詩前三聯均寫舟中所見南湖景色,宛然一幅頗富動態、明媚秀麗的湖上春景圖,尾聯由湖上景物引發對“楚鄉”的思憶。全詩語言精工凝練,風格清麗流美,寫景如畫,頷聯對句和頸聯出句尤為出色。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湖
湖上微風入檻涼,翻翻菱荇滿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鳥帶波飛夕陽
蘆葉有聲疑霧雨,浪花無際似瀟湘
飄然篷艇東歸客,盡日相看憶楚鄉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南湖:指鏡湖,即今浙江紹興的鑑湖。
⑵檻(jiàn):指上下四方加板的船,而非通常所指臨水有欄桿的建築。一說指欄桿,似指湖邊台榭上的欄桿,亦泛指台榭。
⑶翻翻:形容葉子隨風飄動之狀。菱荇(xìng):二者皆為可食用的水生植物。回塘:曲折迴繞的池塘。此指鏡湖邊上的池塘。
⑷飛夕陽:即“夕陽飛”的倒裝,意謂在夕陽下飛。
⑸霧雨:濛濛細雨。
⑹瀟湘:原指湘江與瀟水,此指湘江。
⑺篷艇:即篷船。篷,一作“蓬”;艇,一作“頂”。東歸客:指作者自己。歸,一作“游”。
⑻楚鄉:指作者在吳地(吳被楚滅,故又稱楚地)太湖附近的舊鄉。

白話譯文

南湖上微風入檻習習生涼,隨風飄動的菱荇葉子遍滿池塘。
野船緊靠在春草叢生的岸邊;水鳥帶著波光在夕陽下飛翔。
風吹蘆葉颯颯作響疑是天在下雨;浪花無邊無際很像洞庭風光。
整天看著篷船飄蕩在湖上,我這東歸客不禁想起太湖邊的故鄉。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唐武宗會昌二年(842)春。會昌元年(841),溫庭筠自長安東歸吳中,當年秋天抵達吳中舊鄉。大約次年春天,由吳中游越中,此詩即抵達越中後所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前三聯均寫舟中所見南湖景色,而“湖上微風”四字實為所有景物特徵之根由。舉凡“入檻涼”之觸覺感受,“翻翻菱荇”“野船著岸”“水鳥帶波”“浪花無際”之視覺感受,“蘆葉有聲”之聽覺感受,均緣“湖上微波”而生。而“浪花無際”一句又暗遞到尾聯“憶楚鄉”。蓋因詩人之舊鄉即在煙波浩渺之太湖濱,故見此“浪花無際”之南湖遂自然引起對“楚鄉”之思憶。
詩人在遣詞用字上頗見功力。頷聯出句中的“野”字用得好,像是刻意凝練過才下筆的,其中透著一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意蘊,而溫庭筠之所以客居他鄉,正是被俗事所擾。溫庭筠筆下多次出現類似這般適於隱逸的景物,可見他對野趣是頗有眷戀的。還有“偎”字運用了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小船輕倚著長滿青草的湖岸時的溫馨、靜謐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眼前景象的喜愛之情。對句的“帶”字生動形象地寫出水鳥伴著餘暉從水面飛掠而過的輕靈(輕盈)的動態美,使整幅畫面活潑靈動。
頸聯的“疑”“似”二字有傳神之妙,以虛托實,更見南湖景色之美。“疑”字用得尤為傳神,蒙蒙如霧靄之雨仍嫌太大,故用“疑”字更進一步的將雨“細”化,細到只能聞聲,不能辨形的程度。古代文學中,常有將動詞用作形容詞的,然而若使讀者可以明顯感覺到詞性的轉變,則雕鑿之跡顯矣,實非上品;而觀溫庭筠此“疑”字的用法,詞性未變,但卻有形容詞之效,極妙。
此詩風格清麗流美,寫景如畫,詩句於平淡之中見新奇,其中“水鳥”句和“蘆葉”句尤為出色,宛然一幅頗富動態、明媚秀麗的春景圖。

名家點評

明人金聖歎:前解:坐檻中看湖上,初並無觸,而微涼忽生,於是默然心悲,此是湖上風入也。一時閒閒肆目,是他翻翻滿塘。嗟乎!秋信遂至如此,我今身坐何處,便不自覺轉出後一解之四句也。前解只寫得“風”字“涼”字,言因涼悟風,因風悟涼,翻翻菱荇,則極寫風色也。三四“著岸偎”“帶波飛”,亦是再寫風。然“春草”寫為時曾幾,“夕陽”寫目今又促。世傳溫、李齊名,如此纖濃之筆,真為不忝義山也。後解:“疑夜雨”,非寫蘆葉;“似瀟湘”,非寫浪花。此皆坐蓬艇,憶楚鄉人,心頭眼底遊魂往來,惝恍如此。細讀“盡日相看”四字,我亦渺然欲去也。筆墨之事,真是奇絕。都來不過一解四句,二解八句,而其中間千轉萬變,並無一點相同,正如路人面孔,都來不過眼耳鼻口四件,而並無一點相同也。即如飛卿齊名義山,乃至於無義山一字,惟義山亦更無飛卿一字。只因大家不襲一字,不讓一字,是故始得齊名。然所以不襲不讓之故,乃只在一解四句、二解八句之中間。我真不曉法性海中,大漩渡輪,其底果在何處也。(《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卷六)
清人陸次雲:“偎”字用在船上,亦佳。(《五朝詩善鳴集》)
清人趙臣瑗:前六句皆寫湖上之景,七八結出全旨,而先用“似瀟湘”三字,暗伏“楚鄉”之脈,又其針綾也。筆態纖穠合度,無忝一時才名。(《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
清人屈復:前六俱寫景,七八方寫情。句雖典雅,但少意味耳。(《唐詩成法》)
清人毛張健:通篇暗寫微風,不露色相,使讀者瞭然會心。(《唐體膚詮》)
清人王堯衢:前則解寫南湖風景,後解寫旅泊神情。看此浪花蘆葉,且並看此夕陽春草,水鳥野船,頭頭是景,種種動情。然其如非我之楚鄉何哉!故因看而遂有故鄉之憶也。(《古唐詩合解》卷十一)
清人朱三錫:通首隻寫湖上坐篷艇,客心憶楚鄉,一時閒閒肆目,俱成絕妙文章。(《東岩草堂評訂唐詩鼓吹》卷七)

作者簡介

溫庭筠像溫庭筠像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並稱“溫韋”。現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箋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