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藏醫藥

南派藏醫藥

藏醫藥有近兩千三百年的歷史,是藏族人民通過長期的實踐,不斷積累、完善而形成的具有完整理論體系、獨特治療方法和濃郁民族特色的醫藥學體系。在歷史上藏醫藥形成南北兩派,甘孜州是藏醫藥發祥地之一,南派藏醫藥的故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派藏醫藥
  • 發祥地:甘孜州
  • 包含:四川甘孜、雲南迪慶州等地區
  • 總面積:55萬平方公里
簡介,歷史,發祥地,價值,

簡介

歷史上把以康巴為中心的藏醫藥稱為南派藏醫藥。康巴地區包括四川甘孜、雲南迪慶州、西藏昌都地區及青海玉樹州,總面積55萬平方公里。

歷史

藏醫藥學從公元12世紀至15世紀,產生了以向巴?郎加扎桑為代表的北派藏醫藥和以宿喀?娘尼多吉為代表的南派藏醫藥。
宿喀?娘尼多吉被稱為“南派藏醫藥”理論創始人,之後經過傑巴澤翁、釋迦汪秋、宿喀?洛珠傑布(公元1509-1572年)、五世達賴喇嘛(公元1617-1681年)、達姆?門然巴洛桑曲批(公元1638-?)等一代又一代南派藏醫藥學家的繼承和發展,一直到司都?確吉迥列(公元1700-1774年),南北派藏醫藥學才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南派藏醫藥”作為藏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在繼承、發揚、提高以及豐富藏醫藥內容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藏醫藥學的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今天,甘孜州委、州政府已經把生態藏醫藥業作為支柱產業之一,為發揚南派藏醫藥的甘孜州注入了新的活力。

發祥地

德格,藏醫藥學體系中“南派藏醫藥”的主要發祥地。從公元1450年更慶寺廟創辦的寺廟醫療所,僧侶辦醫行診起,德格藏醫先後有550年歷史。1959年德格縣人民政府在原寺廟醫療所的基礎上,批准開辦德格縣藏醫藥聯合診所。1978年成立了藏區獨一無二的藏醫機構-----德格縣藏醫院,藏醫院是甘孜州藏醫藥醫療、教學、科研基地。 醫院在挖掘、整理、利用古代藏醫藥文獻,研製名貴藏藥,醫治慢性病及消化系統疾病等有較大突破。
德格藏醫藥具有五大突出特色:第一,擅長治療脾胃(消化系統)疾病(藏醫稱為“培根病”)第二,對高原性風濕病、水腫病、高血壓等疾病有一套獨特而較完整的治療方法。第三,配方藥味多,一般在20-25味,多達70味,甚達100餘味,屬大型、特大型方齊,如“甘則九”、“七十味珍珠產”等。第四,擅長使用“清熱藥物”,治療溫熱病。第五,擅長使用“放血療法”,配合藥物治療疾病。

價值

藏醫藥學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研究藏族社會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同時,對保護人們的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
隨著環境惡化對人體健康帶來的危害、化學藥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在治療疾病過程中面臨的無奈,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藏醫藥對健康保健的重要作用。現代科學更進一步證實了藏醫藥學對人類健康發展、疾病預防的科學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