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書院

南屏書院

南屏書院位於樂清北白象鎮白鷺嶼,嘉靖八年三月由高友璣(明弘治三年(1490)進士),回鄉後創辦南屏書院,教育鄉里子弟,南屏書院由高岙村本人建立於白鷺嶼村老人亭後面,大部分的子弟為高岙村人。據推算,大約在1929-1939年之間被毀,被毀原因可能是當時的政治動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屏書院
  • 位於樂清北白象鎮白鷺嶼
  • 被毀:1929-1939年之間
  • 海拔:141米
簡介
南屏山,位於湧泉鎮東南1公里處,海拔141米。這裡是一塊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湧泉文化教育的發祥地——宋紹熙年間建亭,宋丞相杜范,曾在這裡念書;明嘉靖年間建文昌閣,明代著名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曾在這裡讀書;清初左侍郎馮甦曾在這裡念書,清代著名旅遊家馮賡雪重建文昌閣,禮部侍郎齊召南為重建文昌閣作序,清同治三年(1864)台州知府劉璈,擴建南屏書院……
寒來暑往,流光飛逝。昔日的書院早已成為一片廢墟。1994年湧泉民眾自動發起,重建南屏書院,後採取鎮政府、鎮區村、民眾三結合方法,解決了資金問題。現已建起了一座七間木結構二層樓書院,重現了當年的風采。
網友大頭螞蟻提供網友大頭螞蟻提供
翻開南屏山“耕讀傳家”的悠悠史跡,人們不難發現,從這裡出去的學生,不僅有丞相、侍郎,還有進士、舉人、貢生、國學生……南屏山,名揚四方,源於一批名人。當今的遊人中,有的來尋覓杜范的讀書處,以此來教育子女,發奮讀書;有的來尋找著名旅遊家馮賡雪筆下的“南屏十誦”,欣賞南屏山水風光。
“十誦”,是一個古題,實為“十景”。
流年似水,漫漫數百年,這十處自然景觀現在何處?人們似乎一直在苦苦尋找著。
近年來,隨著旅遊資源的開發,南屏山又漸漸熱起來,不斷發掘景點。仔細研究一番,旅遊家的心中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好在每景一首詩,只要仔細吟詩嚼文,還可以從中品嘗出一種滋味來。
“星湖漾月”。這個湖,就是文昌閣前的天神湖,它是建文昌閣以來唯一留下的原汁原味的山頂湖。至今仍清亮碧綠,只有皓月當空,微風吹拂,才能瞧見“漾月”。
“雙尖插筆”。這雙尖,就是南屏山西北邊的筆架山,兩座高高聳立的山峰,似有“雙峰卓筆向書堂”的風味,仿佛是為南屏山的讀書人造就的,若是雨後觀賞,更是惟妙惟肖。
“天柱擎雲”。這天柱,就是延恩寺後邊的天柱山,又名東刊山,當遊人站在南屏山向延恩寺望去時,只見寺後的一座山峰,猶如“一柱擎雲上接天”。
“九龍雷泉”。這九龍,就是南屏山後東北邊的九龍山。九龍,實為九座氣勢不凡的山脈,山下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山澗匯集了九龍之水。每逢雷鳴電閃,狂風暴雨的時刻,九山猶如真龍,富有翻江倒浪之感。好似“崩轟似覺雷霆怒,誰躡珠岩訪九龍”。
“樓石棲霞”。這樓石,就是遠近聞名的馬頭山。每逢夕陽西下時,奇妙的樓石沐浴著金光閃閃的晚霞,水光相連,好似一匹巨大的駿馬,欲想躍過靈江。
“鳳台遠眺”。南屏山,又名鳳凰山,其最高點稱鳳台,好像鳳凰頭頂上的鳳冠。每逢風和日麗登上鳳台時,既可欣賞百舸爭流,又可眺望壯觀的海門關。這真是“鳳台坐看雲低處,數葉歸帆近海關”。
“西江泛月”。這西江,就是位於南屏山西邊的靈江。每當夜幕降臨,天水相連時,靈江就顯得格外平靜。這時,一輪明月照在江上,遊人就不難發現船夫在搖櫓,漁郎在撒網……
“鰲峰倚漢”。南屏書院左邊有一塊形似“鰲背”的岩石,可惜“鰲背”上的石峰不知哪個朝代逃遁了,只給遊人留下了一段遐思。
“紫岩映日”。這紫岩,位於南屏書院前右邊100餘米處,這是一塊高約4米,需4—5人對圍的圓柱紫岩,遠遠望去形似古代的紗帽。每當陽光穿過密密的雲層,照射到紫岩時,人們不難發現“雲開透出紫金光”。
“天門雲梯”。這天門,就在現三元宮對面的悠悠古道上。這裡至今似殘留著七八十格被歲月碾磨得極為光滑的石級,這是當年人們登南屏山,進南屏書院的必經之路,喻為雲梯。如今天門處另闢新道,足有300餘級,越登越有趣味。
南屏山,經歷宋、元、明、清的風雨洗鍊,拾掇秀、俊、幽於一山,聚集杜范、王士性、馮賡雪於一閣。總之,它是文人弄墨塗畫、吟詩作賦之佳處,也是遊人避暑觀光之勝地。
細細地品,慢慢地游。仿佛使人想起清代旅遊家馮賡雪的一句詩:杜相風雖遠,南屏景未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